山东省生态流域建设存在问题及治理示范

2015-04-06 12:40耿灵生陈凤琴邓利强
山东水利 2015年3期
关键词:基地建设水土保持

耿灵生,陈凤琴,邓利强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省生态流域建设存在问题及治理示范

耿灵生,陈凤琴,邓利强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分析了山东省生态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山东省水科学基地建设的研究内容,对生态流域治理技术提出了研究规划和示范,为流域健康、稳定及和谐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生态流域;水土保持;基地建设

流域是以水为纽带,由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组成的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它不仅是人类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还是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循环、维持生态与环境系统平衡的稳定器。生态流域是在保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健康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和实施流域总体措施,把“土、水、肥、植被”作为一个系统,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使流域内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和流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相协调。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要求“率先建成让江河湖泊修养生息的示范省”,提出了建设“生态山东”的奋斗目标,但在生态流域建设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 山东省生态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水利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山东省骨干水网和区域水网建设已初具规模,水生态与水环境修复取得了新进展,水资源管理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目前山东省流域的治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如下:

1.1技术理论不成熟,措施配置随意性表现突出生态清洁型流域和坡耕地专项治理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近几年刚刚提出的新挑战,从试点情况看,有的流域生搬硬套“三道防线”治理模式,有的则根据当地喜好规划实施防治措施,没有形成生态化、系统化、标准化,措施类型和规模的选择存在随意性。

1.2治理措施缺乏创新,治理特色不明显

与传统流域治理相比,清洁流域和坡耕地治理并无特色可言。如生态清洁流域治理措施针对性不强;梯田治理,除了土坎和石坎,在六角砖护坡、植草砖护坡、钢丝网笼田石护坡等方面缺少创新和尝试。

1.3重视面上工程建设,忽视径流调控和雨洪利用

由于资金和治理面积指标要求,普遍重视梯田、水保林草措施的布设,而区域径流调控和雨洪综合利用设计深度不足、措施配置少、效果不明显,造成措施保存率低,治理成效难以达标。

1.4评价体系缺失,效益后评价无据可依

针对水土保持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减污效益等后评价工作,没有统一、切实、科学的定额可依,影响了治理效益计算和评价。

2 生态流域治理示范

针对山东省面临的水环境及水生态问题,山东省拟建设山东水科学研究试验基地。该基地位于莱芜市雪野水库西邻,距济南60km,在济南1h都市圈内,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向全省辐射,从而发挥综合试验基地的社会宣传和示范推广作用。基地处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区内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微地貌发育明显,林草覆盖率60%,植被品种丰富,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越。基地依托雪野水库及上游3条小流域,进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建设与示范。上游进行生态林修复保育;中游进行生态河道修复,拦蓄促渗;下游进行生态渗透性湿地建设,形成完善的生态流域保护体系。将重点研究流域工程生态补水技术、城镇低影响开发技术、山水林田路湖河库居统一规划技术、生态城市雨水花园及城市水循环技术、生态清洁小流域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生态渗透性湿地修复促渗技术、河道污染物深度拦截消减技术、小流域农村分散污水处理技术和降雨径流安全集蓄高效利用等技术。重点示范建设项目如下:

2.1水保林建设

基地建设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示范园”。

为满足基地涵养水源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需要,在基地西、南部,面积约62.91hm2的山坡地,在保留其原有植被的基础上,注重彩色叶植物的合理性植入,强调植物的季相景观,提升基地内山地自身的植被观赏性,彩色叶植物选择银杏、红枫、紫叶李等。同时结合水土保持示范区进行生态林地修复、保育,种植水保林。形成以常绿树赤松、侧柏、油松为背景,成群片植彩色叶植物,达到远观植物群体优美的景观效果。水保林黑松、侧柏、油松采取株行距2×1.5m,彩色叶植物选择银杏、红枫、紫叶李的株行距分别为:2×2m、2×3m。

2.2经济林建设

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保留现有梯田和田园,对荒坡地进行改造,节约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型作物,提倡以经济的手段达到良好的效果。分片种植核桃、板栗、银杏、杏、樱桃、苹果、梨、海棠、山楂、柿子、枣、无花果等树木。经济林柿子、核桃选择株行距4×4m,种植密度600株/hm2,樱桃、李子、苹果选择株行距3×4m,种植密度800株/hm2,山楂、杏、板栗、桃树种植密度1100株/hm2。

2.3生态水系示范

在基地内规划2000m河道,进行生态护岸示范;新建金鱼湾塘坝等拦蓄建筑物示范10处,总蓄水量为15万m3;新建、改建桥梁共5处;规划湿地面积5000m2。形成水土保持绿化、拦蓄建筑物、河道生态护岸和湿地等山水林田湖的生态示范体系。

1)河道工程。河道治理工程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与水生态工程措施相结合,并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对河道护坡采用自然原型、石笼、堆石、叠石、重力式挡土墙、景石、水生植物、植被网、生态混凝土等多种护坡型式。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Ⅴ等。

2)金鱼湾塘坝拦蓄。建设金鱼湾塘坝拦蓄工程,坝顶高程为323.0m,最大坝高24.0m,坝长106.50m,坝顶宽度为5.0m。溢流坝段顶高程为321.0m,溢流坝顶设3跨人行桥,每跨净宽5.0m,桥宽5.0m,道路两侧设石栏杆。设计洪水标准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100年一遇;工程等别为Ⅴ等,大坝、放水洞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

3)湿地示范。为发挥河道自我净化功能,根据河道的地势,在较为宽阔的位置设置了3处小型湿地,分别位于4#橡胶坝、5#溢流堰、6#拦河坝的拦蓄水面内,湿地形成面积分别为1000m2、2000m2、2000m2,3处湿地规划总面积5000m2。湿地系统的设置,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恢复河道原有的生态系统,提高河流生物多样性。

3 结语

通过基地建设,以流域为单元,以生态建设为依托,以山水林田湖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环境建设技术、水生态修复和治理技术,形成基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低影响开发综合技术,建成典型生态示范工程,为生态山东建设提供示范和推广。

2012年山东省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课题项目“山东省水利综合试验基地降雨-径流关系及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编号SDSLKY201201。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自选课题:“人工降雨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类型水土流失特征影响因素研究”。

(责任编辑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3-0005-02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简介:耿灵生(1965—),男,研究员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