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视角下的群众路线实践功能研究

2015-04-09 12:42宋容德
社科纵横 2015年7期
关键词:政策群众功能

宋容德

(中共许昌市委党校 河南 许昌 461000)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指导和引领我们党做好各项工作、取得一切胜利的重要法宝,具有显著的实践功能。《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中指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为此,本文以实现中国梦为视角,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功能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价值引领功能:实现中国梦的正确导向

一切为了群众,让人民过得更好,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价值主体,一切为了群众,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高价值追求。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崇高价值追求,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才能保证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我们党奋斗所争取的一切,归结到一点,都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P262)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就一般而言,共产党与其他政党都有阶级性,但共产党的阶级性区别于其它一切政党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解放自己,显然,由无产阶级最先进部分组成的共产党也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毛泽东指出:“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P1094-1095)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守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并以其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以其所特有的价值追求赋予了中国梦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梦,也只有以一切为了群众、实现人民幸福为引领,才能真正彰显中国梦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人民幸福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前提。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表明,没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没有人民幸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才会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有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有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另一方面,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国家梦,是民族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最终还是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只有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而没有人民幸福梦,中国梦不仅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变为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且也会失去其价值,变得毫无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实现人民幸福,就是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正面回应人民的期待和诉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集体主义认为,集体利益的出发点是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互为前提,双向发展,既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也反对抽象地强调集体利益至上甚至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对立起来。当前,“你影响我一阵子,我影响你一辈子”的发展逻辑在一些地方仍有市场,借集体利益之名行损害群众利益之实的案例仍不鲜见,因此,在一切为了群众的语境下,必须认真对待群众的期盼和诉求,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既要兼顾不同群体的诉求,更要关注困难群众的生存状态和实际困难,创造条件让困难群众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同时,还要注重用制度保证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强化公共服务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方向稳步前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二、力量凝聚功能: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一切依靠群众,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历史唯心主义鼓吹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历史主体作用,认为天才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史观,科学地回答了谁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进步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最主要的承担者,一切社会过程的进行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一切社会变革也最终需要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来完成。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本身的发展水平及其作用发挥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历史过程的结果。我们的目标是为人民谋利益,但我们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去实现这一目标。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恩格斯在《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中指出:“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普通一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全都具备,都是不够的,……一句话,他们这些受过‘学院式教育’的人,总的说来,应该向工人学习的地方,比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多得多。”[3](P281)毛泽东曾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比作“诸葛亮”,他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2](P933)共产党人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代替人民群众包打天下的“英雄好汉”,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善于依靠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性。只要我们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和人民打成一片,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也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能动的实践,引领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实现自己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

中国梦贯通历史与未来,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又是走向这一目标的过程,目标与过程统一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在实现中国梦这个历史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筑造者。我们党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一些人的群众主体地位淡漠,甚至在谁是历史主体的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错位,那种基层群众“啥都不懂”、新兴群体“啥都不是”、知识分子“酸文假醋”的论调不绝于耳。因此,攻坚克难,实现中国梦,必须毫刁;动摇的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继续探索改革发展的路子上,向群众征求锦囊妙计。以宽广的胸襟,眼睛向下,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群众的发明创造,善于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从人民群众中寻找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中国梦的“金点子”、“妙法子”。在调动群众积极性上,创新用人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克服官本位和金钱本位的错误价值观,确立能力本位的正确价值观,以对社会和改革发展的贡献大小论英雄,为干事创业者搭建一个宽广的舞台,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在干事创业中实现人生的梦想,使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巨大的智慧和能量进发出来。在形成合力上,以实现中国梦为精神支柱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把不同社会群体团结在中国梦的旗帜之下,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只要我们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三、科学制定政策功能:实现中国梦的政策保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2](P899)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制定出实现中国梦的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朝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

第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揭示了我们何以能够科学制定政策。马克思主义认为,外界客体既是认识的对象,更是改造的对象;而且人们正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深入认识世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观察社会最真实,感知冷暖最深刻,判断是非最准确,积累经验最丰富。坚持从实践到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就是把群众的分散的、不系统的、带有局部经验和感性特点的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带有普遍性和理性的认识。毛泽东指出:“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绝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4](P254)只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做到实事求是,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从而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顺民心合民意的好政策,制定出遵循实现中国梦发展规律的、能够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一心一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好政策。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揭示了我们何以能够用政策指导实践以及何以能够在实践中检验政策的正确性。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实践中得到的认识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是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5](P292)坚持认识必须回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就是用政策宣传群众、占有群众,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把政策交给群众,变成群众实现自己梦想进而实现中国梦的自觉实践活动。也只有回到群众的实践中,通过指导群众的实践活动,政策才能得到是不是科学、是不是符合实际、是不是符合群众愿望的检验,并在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回来,进行修改补充,这样才能使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更加符合实际和群众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实践形式和生存状态日趋多样化,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中国的社会结构愈益分化。现在,工人农民仍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但人群更多,分化更大。从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工农大众,到职业经纪人、自由撰稿人、意见领袖、独立演员各类群体;从海归、海待到蚁族、北漂,甚至是散户、“大妈”;从现实生活空间各类群体,到微博、贴吧、BBS、QQ群、微信群网络的虚拟空间的各类群体等等不一而足。无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贴近时代。要克服对新兴社会群体的偏见,尊重各类社会群体,放下身段,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在现实生活空间能与不同群体促膝谈心,在虚拟空间也能与不同群体推心置腹,和群众心连心,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是查实底、摸实情的需要。科学制定政策要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各类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掌握最广大群众的真情况、真情绪、真忧苦。只有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才能接地气,制定出好政策,才能打破政策与群众之间的“玻璃门”。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也是政策得到群众检验的需要。政策要公开透明,政策的执行要接受群众监督。政策的好坏,要由群众来评判,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得不到群众认可,经不起群众检验,需要及时修正。

四、三大功能的特征及其辩证统一

群众路线的价值引领功能、力量凝聚功能和科学制定政策功能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特征。科学性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排除一切错误思潮的干扰,指的是三大功能以马克思主义为立论依据,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进行物质生产的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实践主体,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历史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和手段曾经是相互分离的,在群众路线中,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和手段,作为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重合为一的。价值导向功能和力量凝聚功能体现了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辩证统一、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科学制定政策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实践性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群众的实践活动出发,一方面指的是实践的需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引领,需要凝聚强大的力量,需要科学的政策;另一方面指的是三大功能只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离开了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活动,三大功能也就无以能够发挥作用。时代性就是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洞察社情民意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指的是不同时代三大功能所面对的问题都有自己时代的特征,由此而显现出时代的印记。如三十多年前,一切为了群众主要就是着力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今天则主要是着力解决群众的全面小康问题:三十多年前,一切依靠群众主要就是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今天则主要是依靠各社会群体;三十多年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要就是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来,到中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去,今天则主要是从各社会群体中来,到各社会群体中去。

价值引领功能、力量凝聚功能、科学制定政策功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托、相互作用,辩证统一,形成强大的整体功能,支撑中国梦,助力中国梦。价值引领是导向。只有一切为了群众、让人民过得更好,才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凝聚力量实现中国梦创造了根本的前提条件,失去了这一价值引领,就会失去群众,实现中国梦也不可能最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一切为了群众、让人民过得更好,也是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政策是不是正确,最终还是要看是不是一切为了群众、让人民过得更好,最终还是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和检验。力量凝聚是动力。中国梦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创造才能实现,任何科学的决策也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落到实处。失去了人民群众的力量,不仅任何决策不能实现而变为空中楼阁,一切美好的愿景都会因失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成为空想。科学制定政策是保障。正确的政策策略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是实行政策”[6](P1286)。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也往往是通过正确的政策来完成的。只有建立在人民群众实践基础之上的政策,才能把群众武装起来,引导人民群众朝着科学的目标前进。三大功能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必将有力推进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4卷)[N].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政策群众功能
政策
政策
多让群众咧嘴笑
助企政策
政策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