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修命 右手修性

2015-04-09 19:06曲黎敏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琴棋书画疾患心性

曲黎敏

所谓修性,就是修炼心性,提高灵性智慧。所谓修命,就是锻炼身体、调养生命气血。

西方人把心性的問题归为心理学,把生命、身体的问题归为医学,他们把这两个方面分开来谈;而中国人则认为性、命不可分,锻炼身体的同时,需要修炼心性,提高灵性智慧。

那么,是先修性,还是先修命呢?对于这个次序问题一直存有争论,北宋的张紫阳主张“先命后性”,而金代的王重阳主张“修性为先”。

对任何人提出的观点,我们一定要先了解这个人的人生状况、生活背景,否则,仅仅取其字意,就难免断章取义、脱离实际。这两个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提出的观点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与他们提出观点时的身体状况有关。张紫阳开始练习传统健身术的时候,已经80岁了。可以想象,对于一个80岁的人来说,他生命的房屋已经千疮百孔了。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肯定是要先从身体入手。而王重阳提出“修性为先”这个观点的时候正值壮年,体魄强健,所以必然更注重修习心性的问题。

所以,先修哪个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和领悟能力。

对现代人而言,我主张从修命入手。现代人脑力活动多,心神消耗太严重;现代人锻炼少之又少,营养过剩,也就是累心不累身;现代人的精神疾患日益严重,其实这也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太弱,无法承担思想之沉重、精神之困扰。所以,我认为,自我修行先从修命入手较好。我们把身体锻炼好了,五脏六腑的功能加强了,人的精气神都足了,精神上的疾患也就不治自愈。

为什么现代人得焦虑症、抑郁症的比例如此之高,而古人却很少得呢?因为中国古代很讲究“佛道双修”或是“儒道双修”,其主旨就是,在年轻力壮的时候,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主张儒家思想,考取功名,建功立业,只要国家用我,我就好好去干活,为人民服务;一旦国家不用我了,就退而修其身,不管是隐居山林,还是藏于闹市,练习琴棋书画,用道家的思想体系来支撑自己。琴棋书画都是极好的修心养性的技艺,所以那时的人即使在事业上遇到挫折了,也很少发疯发狂、精神抑郁。现在,甭说琴棋书画了,我们天天用电脑,字都快不会写了,能用来修心养性的东西很少。我们没有可以舒缓情绪的渠道,各种苦闷与焦躁日积月累,必然导致精神疾患。

另外,古人从小就学《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这里面有很多理念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比如,它强调人要懂得报四恩:天地造化恩,父母生育恩,君王水土恩,师长训导恩。懂得天地造化恩,就能激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努力学习和工作;懂得父母生育恩,就不会动不动就跳楼自杀,置父母恩情于不顾;懂得君王水土恩,就不会只是盯着眼前利益,而看不到你的环境、技艺的获得也是靠领导栽培;懂得师长训导恩,就不会再怨恨他们对你的严厉要求,而是心存感激。

而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很少有这些“修心”的内容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的增加,我们的精神疾患越来越多。传统健身术性命双修,安全、有效、简单、易行,这是它的特点与优势。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启示,练习传统健身术,同时注重修养心性,以更好的心态来生活,这也许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身心虚弱的状态。

猜你喜欢
琴棋书画疾患心性
用道
新版“琴棋书画”
会琴棋书画的猫鼠
第二回 笑谈之间音绕梁
南法禅宗与中国古代哲学观点的相似性
从于丹讲《论语》中得出的领悟
你都不理我等6则
小狗挨针
“气”与船山心性论
恶心呕吐-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