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院长谈老年生活

2015-04-09 19:06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秘诀养老人文

秦伯益今年83岁,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是我国药理、毒理学领域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秦伯益主动申请退休。

秦老用“清楚、通畅、不高、不大”八字来概括自己的健康状况,即头脑清楚,呼吸和两便通畅,血压、血脂、血糖不高,心、肝、脾、前列腺不大。他一辈子没住过一天医院。问他有什么养生秘诀,他说,没什么秘诀,关键就是“顺其自然”四个字,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发表意见,要相信科学,而不要相信吃绿豆这些伪科学。

提前安排好生活

前几年,看到一本书———《养老,你指望谁》,书中列举了现在社会上多种养老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亲属、保姆、组织、社会等,分析的结果,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

有些人在位时叱咤风云、志得意满,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骚满腹,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点,没有及早为老年生活做好准备。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做好准备,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潇洒,活得有尊严。

鉴于此,我为自己做了一个倒计时的行动安排。大致是70岁不出国,80岁不出游,85岁不出京,90岁不出院,95岁不出门,100岁不下床,请求安乐死。当然,这是满打满算的如意算盘,实际过程会随时调整。如不能到底,就随时中止,只求生活质量好就可以了。为此,我72岁的时候业务上交了班,进入最后一次人生角色转换。

我藏书三十多年,已存有五千多册文史书籍。坐拥书城,纵览古今,乐在其中。我近十年来坚持自费独游,踏遍祖国名山大川,访寻历代人文胜迹。

新老交替很正常

1998年《东方之子》采访我,我说了一段话:“新老交替是正常现象。只有蜀中无大将时,才不得不再请老将廖化做先锋。佘太君百岁挂帅,那是一个悲剧,不应该这样的。”过去很多革命口号,其实是很功利的,应该科学地审视。尤其老年人,不必再受此束缚,苦了自己,烦了他人。

人走茶凉不奇怪。有些老年人常留恋过去“过五关,斩六将”时的辉煌,叹息当下空怀壮志,力不从心。我看大可不必。人走了,茶自然会凉,不仅会凉,而且茶水还应倒掉,因为茶杯还有他用。能根据情况变化,做出合乎自身特点的安排,以提高自己老龄期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关于身后事

我参观过英国圣·克里斯朵夫临终关怀医院,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那里的病人多数时间在活动室里看书、打毛衣、玩牌、祷告、唱诗、看电视。每周有志愿者来陪他们聊天。医生却对我说,这里的大多数人生命大约只剩一个月———临终前一个月他们还可以无痛苦地享受人生。

我惊叹西方发达国家人文关怀的进步,我坚信中国不久也能达到这个水平。

我已经向家人和学生交代,将来我走时,不必开追悼会,因为我不喜欢那种里面哭哭啼啼、外面嘻嘻哈哈的尴尬场景。到时如果无法推辞,非要安排一个遗体告别仪式的话,也不必奏什么哀乐,而要播放一段舒曼的《梦幻曲》或萨克斯管演奏的《Going home》,并告诉大家,我走得很愉快,很舒坦,因为我曾是一个长寿而快樂的老头儿,我充分享受了人生,我知足了。

猜你喜欢
秘诀养老人文
婚姻稳定的秘诀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养老生活
理发不怕痒的秘诀
100分秘诀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