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课“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的创新思考

2015-04-10 11:28汤丽丹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思政院校

汤丽丹

(江苏开放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高职思政课“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的创新思考

汤丽丹

(江苏开放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必须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实现思政课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是思政课改革的新思路。因此,高职思政课程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教育目标,学生的职业特点,选用适当项目载体,采用校内和校外结合的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职思政课;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创新思考

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教育形式是培养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和操作性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其掌握熟练的应用技能和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两至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最直接地获得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全面熟悉职业工作状况,适应职业环境,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这必然对思政课传统的校内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政课”是大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是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证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高职学生是今后进入不同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能有效的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教育内容不能与职业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结合起来,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虚设,思政课的作用势必弱化。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思路设计中,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着重考虑职业知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目标。

1.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1.1 思政课程缺乏创新点

思政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世界观、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和历史性的知识,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价值、锻炼高尚品格,进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课程的理论讲述重复性较高,内容缺乏吸引力,“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开辟的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运用浅显的现实内容引发内心触动的共鸣不深刻,教学内容的设置和考核形式也不能体现职业能力、就业需求的特点,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时常出现空洞和虚化的情况,学生觉得无趣甚至无用。对于核心价值观基本形成的成年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求知欲望不能有效的激发可想而知。

1.2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缺乏长效机制

近来,部分高职院校为迎合市场规律大力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提高职业需求技能的培养,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筹码,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思政课程被边缘化。首先,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制度化建设尚待完善。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没有纳入常规管理,虽然规定了统一的教学学时和学分要求,但缺少固定的经费投入和稳定的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内容往往千篇一律、形式单一乏陈,以参观考察、生涯规划、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常规性的活动为主,活动缺乏现实载体的充分利用,游离于职业教育之外,在职业性能力培养无从体现的同时,实践性教学效果缺乏明确的评估指标。其次是实践教学组织体系不完善、缺乏规范标准。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校外与校内充分融合的教学活动,其组织过程要充分考虑时间、地点、场所、经费、学生能力培养、教学设计安排、实践效果评价等环节和因素,每个环节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选取合适教学手段、体现既定能力训练,前期必须要有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4]

1.3 思政课程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在一线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往往不全由“两课教师”担任,这些老师没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课程讲授的内容相对肤浅,往往限于经验之谈。另外,思政教师从现阶段看,基本为70后、80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等因素影响较多。同时,高职院校一般不强调学科概念,思政课既非学科也非专业,是公共基础课程,大多被纳入公共管理范畴,常常被边缘化,处于不被重视、进修无门、经费不足的情况,部分思政教师相应产生懈怠心理,难以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精心备课、钻研教改、教书育人上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1.4 思政课程与专业的衔接紧密度不够

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1]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内容的选取没有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课程体系的设计没有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计划的实施没有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思政课程简单划一,在各个专业的普遍适用,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没有得到延伸。这必然无法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脉搏,无法切实的为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2.高职思政课项目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最终目标,不是单纯掌握某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而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并且运用这样的技能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高职的思政课程在这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的适应能力是学生与社会无缝对接的最好保障,个人的道德素养是学生塑造成功人生的必要保证,个人的职业素养是学生可持续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思政课“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可以见得。

2.1 加强提升思政教师综合能力

当前高职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障碍,在于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不足。有些教师认为备好课,上好课,批好作业,按照教学计划把课程传授即可,而学生的能力培养靠学生自己课外去培训,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锻炼自己。职业教育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满腹经纶、大谈道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求知欲,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实践活动也不能增强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提升。[3]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项目载体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思政课主旨,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要进行精心设计,能对项目进行筹划、实施、协调、评价,要懂专业、懂职业、懂教育,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掌握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能力。要求教师必须按照自己设计的项目化内容,实际完成要求学生完成的项目和任务,对项目有了实践经验和成败体会,才能更好的围绕教育目标对项目化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

2.2 注重把握思政课程的教育目标

思政课的素养教育要在教与学中掌握明确的能力目标。以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学习、交往、心理、恋爱的能力,适应进入大学的角色转换,增强道德的是非判断、自我约束和引导示范能力,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激发他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思考,策划成功的人生规划。同时,熟练掌握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和执行能力,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和综合评价能力,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3 合理设定项目载体,训练学生综合技能

项目是能力训练的载体,课程中是否有恰当的项目和任务,成为课程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项目的设计选择要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选择、设计一个或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实践活动项目,作为训练学生在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人际交往、方案设计等综合能力的载体。同时,采用问题导入、撰写计划书、召开辩论赛、问卷调查、拟定活动方案、专题研讨、案例引导、主题演讲、互动游戏、影视媒体等教学方法,从项目设计和创新教学方面实现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引导。

2.4 精心设计整体和单元教学内容,引入项目化教学手段

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赖集中上课的方式,职业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必须更加注意采取渗透到全院所有课程中。如自学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应融入各专业性课程中,通过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进行能力的提升,在设计思政教学内容时,要把握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道德活动导向,项目的设定和选择要注重个体项目的实际效用,也要注意课程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设计,把对学生的能力、道德和素养等训练体现在实践项目设计中,并且在思政课程整体和单元设计尽可能贴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

[1]张薛梅.论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29).

[2]罗晓春.高职思政课与专业人才培养对接的改革思路[J].陕西教育·高教,2013 (7-8).

[3]李金芝,李宝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化”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8).

[4]王筠榕.职业素质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Innovative thinking on the reform of"project oriented teaching"in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ng li-dan

(Open University in Jiangsu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Jiangsu Nanjing 210017)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o achieve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docking is the ne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reform ideas.Theref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target to be cultured according to student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choose the appropriate project carrier,using a combin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s,reform the teaching mode,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Project teaching;Curriculum reform;Creative thinking

G642.0

A

2095-7327(2015)-08-0057-02

注释:

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汤丽丹(1979—),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