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点过往

2015-04-13 11:48吴美霖
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清点笔友车票

吴美霖

有一次宿舍卧谈会,不知怎么聊到了倒垃圾问题,我脱口而出:“我一年产生的垃圾可能还不如我们寝室一个星期产生的垃圾多。”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室友们纷纷嘲弄起我来。

可是——可以这么说,初中两年多,过我手的每一张纸片,都有明白的归宿,如果有必要,百分之九十五的我都能翻箱倒柜找出来。哪怕一张公交票,尽管也就一指宽,薄薄的,我也能找出来。去购物的小票,ATM机打印出的凭条,周五小组长发给我的“当值细则”小纸片,乌镇景区的门票,去上海参加作文比赛时聊得来的对铺顺手写下QQ和通讯详址的旅馆便笺……我都存着。还有说出来很糗的:牙膏盒,用尽了洗衣粉再用水涮过的塑料袋,当当网购书时快递过来的外包小纸板箱,背面没有密密麻麻的字的感冒药说明书,我统统收藏。我要让它们物尽其用:给校报投的班级和校园简讯,我用圆珠笔工整地写在公交票的背面,满心欢喜地放在编辑老师的办公桌中央;给笔友邮寄我读烂了的《马小跳》《少年文艺》《故事大王》,我用了当当网的小纸板箱,恰好塞得满满的,快递员叔叔笑着说我的快递像块大青石板砖什么的;用废了的电池,四年来我装了两牙膏盒,放在车库角落里,待有合适的机会再交出去。

我的这种小抠门儿、不大方、小“猥琐”渐渐以不同的版本流传开去,笑话我的小伙伴越来越多,我的亲婶子都在背后悄悄叫我“小神经病”,我装听不见、听不懂。可是我知道,现实中的我真的渐渐少了许多嘻哈畅聊的欢乐。周围人看我的眼神都怪怪的,除非万不得已,我也越来越不愿意主动跟别人说话,每天关起门来读书、习字、写信、做作业,在家里把我们家小三居收拾得赏心悦目,趴羊毛地毯上看电视、写影评,偶尔用稿费犒劳一下爸妈——他们很辛苦,几乎没时间陪我。

所以,有时我真的很“忧桑”,凭窗眺月数星星,想着三十多里开外的浪花翻腾的大海东岸。更多的时候,我待在屋里,把一个个箱子、盒子、袋子、瓶子、罐子统统摊开,摊得客厅里装不下,然后分门别类。数着一沓沓的车票、门票和乱七八糟的票据,买过的东西、走过的地方、逛过的景儿,像最温馨的电影画面,一幕幕呈现,主角全是我,暖暖的,笑意盈盈,有时就这么醉了。

在莫干山上偶遇前浙江省作协主席叶文玲奶奶,临别时她送我的话写在了她的车票上——那是张从郑州到杭州的大巴车票。她写道:把你的生活以故事的笔调呈现在纸上,坚持,你可能成为最了不起的一类人。后来我把这张弥足珍贵的车票当成圣诞礼物寄给了香港的笔友,大概半年后,笔友把一篇《车票·往事》发在了香港很有名的一家报纸专栏上,她还专门写信向我致谢。笔友是一个因潜水伤了自己的姐姐,一度自卑,想过并尝试轻生,幸好被及时救回。我庆幸我足够大方。围绕一张车票,我俩你来我往,通了大概三十封书信,直到她们家移民塞浦路斯。现在的她开了两间外贸公司,偶尔来封电子邮件,说忙翻了。

我在渐渐长大,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烦恼。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可能是因为我过分敏感,异常“抠门儿”吧!

可是,我又过得那么充实,我环保,我低碳呀。更何况,我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光有影,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因为,我是掌握“清点过往”的诀窍的人。

每个人都有精彩的过往,哪怕很艰难很不堪。比如我第一次在星级酒店吃自助餐、第一次乘电梯、第一次去银行取稿费、第一次和外国朋友用德语交流,我曾经脸红得一度想学会隐遁术。而今回头看,那些都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小小浪花,一次次平淡的过往,现在回忆起,头脑中平静得不见丝毫涟漪。

当我某一天看到自己在汇丰银行办业务时用过的叫号纸,我便想起发在香港地区报纸上的那两万字,想起文字中许多的往事和亲朋故友,仿佛他们重拥在了我身旁。我瞬间觉得自己的过往竟是那么美好,那么有意义,有一种我是有故事的人的错觉。

我以自己独特“怪异”的清点往事的方式,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感动、温馨、震撼、怅惘以及义愤填膺、悠然自得,还有众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好情思。

清点往事,我“清”故我在。

往事如烟,烟雾迷蒙里的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期许。

杜拉斯说:“当我暮年沉沉,回顾,往事都那么美好,流着泪,说我已走过……”我以自己的方式,清点着自己淡而又淡的陈年往事,走过漫漫人生旅途中每一段叫作醇厚的人生之路——醉了!

(指导老师:卜凡军)

东东留言

细细碎碎数流年

作者笔下的这些细细碎碎的东西,其实就是生活。看完文章的第二段,我们就可以一窥作者是多么认真地对待生活,即使是日常细小的东西,她都视为宝贝,整理得好好的。只有如此认真生活的人,才能“把平凡黯然的日子过得有光有影,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在作者眼中这些细小的东西,比如“车票”,并不是车票本身,而是故事,是与这个故事相关的人,还有这些人身上的故事。就这样,这些东西将生活剪接成一部部有着美好情思的电影,而“我”,这个“有故事的人”就是电影的主人公。

文章描述的平淡细碎的生活,就是我们真实的生活,谁又能说这样的生活不惹人“醉”呢?至少我已经被作者细细腻腻、零零碎碎的生活化叙述“迷”倒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清点笔友车票
基于RFID智能管理系统在开馆环境下图书盘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眼力大搜索
一封乌龙的信
一封乌龙的信
计数型硬币分离机研制
我是个“小车票迷”
送别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s 1—2重难点讲解
通向自由的方向
爱打洞洞的老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