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产业链风险的防范与规制

2015-04-14 17:58
关键词:循环经济防范规制

欧扬夏子

(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湖南 郴州 423000)



循环经济产业链风险的防范与规制

欧扬夏子

(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不可再生资源的缺失限制了传统经济模式的增长极限,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可持续生产方式被全球化.但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存在原材料利益最大化、冲动投资和重复投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约束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良风险.规制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各环节的经济制度、企业规模尤其是重型化工产业比重等因素,建立激励性资源回收体系,形成稳定的可再生资源基础产业,以技术创新之力掘循环经济之潜,控制投资规模,集群区域性循环经济企业体,便能推动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产业链;循环经济;风险;防范;规制

1从循环经济到循环经济风险发生机制

循环经济被经济学家定论为物质循环流动型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在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构建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本原则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罗马俱乐部在1972年上交的《增长的极限》报告中指出,全球性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不可再生资源、环境污染、工业增长、粮食供应、世界人口等5大问题,假如不能有效控制目前国家发展模式的话,很多不可再生资源肯定很难满足全球经济增长的需求,到时候可能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然而,尽管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循环利用再生资源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中国也将 “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建立资源循环回收体系,大力推广绿色消费经济”作为第12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循环经济的完整产业链相对复杂,再加上经济规模、技术条件等客观原因,导致循环经济的资源利用率并不高,甚至在产业链的不联系性因素下产生了严重的二次污染.从目前循环经济效率来看,循环经济的外部系统性风险和产业链中的内部系统性风险在逐渐增加,可能会造成诸如环境破坏严重、社会资源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需要对产业链中的循环经济风险进行系统性研究,以预防各类经济风险的产生.

研究循环经济存在哪些风险之前,首先需要理清循环经济产业链风险的发生机制.经济学家对循环经济产业链风险产生机制主要存在3种论点.一种观点认为循环经济风险主要来自一点触发,指的是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风险开始产生于某一小环节,风险发生早期并不会对产业链产生显注影响,但是经产业链的连续发展,一点触发后便造成多点联动,最后影响整个循环经济产业链.[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风险主要来自多方渗透,他们认为循环经济的任何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但是每个环节的风险并不能直接作用于该环节,而经济循环经济产业链后,这些风险便会多方渗透到各个环节,从而造成整个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巨大损失.[2]另外一些学者则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循环经济的产业链风险主要是多期影响,循环经济初期的风险发生后并不能短期能对产业链产生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险便会引发巨大损失.多期风险观点者还认为这种风险性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导致决策者或政策措施无法及时防范这类风险.[3]尽管上述观点的持有者意见并不统一,但是他们都存在共性,即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风险都会给循环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或破坏,因此笔者认为,一点触发风险、多方渗透风险和多期影响风险都会对循环经济发展不利.而且通过对阐述这些观点的文献进行研究后发现,循环经济产业链中上述风险都存在,而并不是上述观点陈述的单一风险.基于此,笔者对循环经济产业链中有哪些风险,且对于这些风险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防范进行了探讨.

2中国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可能风险

无可否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一样存在着诸如原材料低效率利用、生产过剩等产业链风险,根据循环经济风险产生的权重比例,重点分析以下风险,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经验.

2.1 供应环节的原材料利益最大化与信息不对称性风险

原材料作为循环经济的基本要素,其产业链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景.循环经济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生物质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而中国目前这2类资源的产业集群性并不高,可控性远不及传统经济模式下的集群产业原材料群,导致循环经济的原材料风险远高于传统经济模式.而且决策者对于这种风险并不能有效性预测,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市场并不规范,多数循环经济的可再生资源从业者多为私人个体,而个体出于对利益最大化追求,会将原材料利益最大化.如一些资源回收者在原材料中参杂违规资源,或是一些资源回收者并不完全按要求对资源进行清晰的分类处理,造成原材料无法快速或有效地进行经济利用.另一方面,即使一些循环经济原材料商进行了集群生产处理,但是由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处于初期阶段,产业链中的上下游关系并不能建立稳定性合作关系,甚至一些企业之间除交易外,双方之间无任何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导致供应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性,从而给循环经济链中的末端企业带来严重的原材料采购风险.如在上游一些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其产生的循环资源也随之变化,但是这些变化上游企业并未对末端企业提前说明,造成末端企业的原材料突然中断,无法按原计划进行生产.显然,原材料的这类风险会给企业或产业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因这种原材料的风险存在,导致循环经济背离最初可持续发展初衷.如在非集群原材料产业中,由于各类不可利用的原材料被利益驱动下流入循环经济的生产过程中,而这种不可利用的原材料经济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后,最终产生不可使用或劣质的产品,因此导致资源及生产环节的浪费.其次是在原材料集群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中,虽然多数环境下原材料会被最大效率地利用,但是由于存在上述风险,还是会有很多原材料被浪费,甚至不被利用.因此,对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原材料风险,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才能将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率最大化.

2.2 计划经济中的冲动投资和重复投资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过程中,即使原材料能从供应环节顺利进入生产环节,但生产环节的种种不利因素,同样会阻碍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从中国经济体制来看,经管现在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但是在循环经济的实际生产环节仍然保留明显的计划经济气息[4].主要原因是循环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且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较大,计划性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较多,而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循环经济投资市场的秩序较为混乱,冲动投资和重复投资的现象较为严重.多数企业冲动地认为既然循环经济是政府的重点方向,那么无论企业是否具体发展循环经济的潜能,都努力地向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转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实际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目前仍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投入是先期循环经济投融资的重要特征之一.通常政府投入的实施并非完全根据市场机制进行,因此投资过程缺乏透明化、公开化,投资效率也比较低,极易出现投入规模过大、重复投资等问题.比如,政府在投入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地方副产品及废弃物等循环经济资源都应该有一个限度,很多项目投资都具有盲目性,最终导致每个投资项目投入不足.另外,有一些循环经济产业的市场发展条件相对较好,也可以得到国家政府的政策扶持、优惠等福利,很多投资者都认为这个产业值得投资,造成产业投资过热现象,迅速增加了该行业的产能,这样的后果只可能是投资规模过大,不断下调市场价格,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地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2.3 技术进步中的技术创新不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不可避免,而技术进步的关键条件就是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作为经济学金字塔顶端模式,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循环经济中的技术创新力度和循环经济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方面都不能支撑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再加上实际技术创新过程中还有可能存在发展陷阱,使得有关循环经济模式的技术创新并不多.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国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但是对循环经济创新技术的专利保护措施仍然不足.专利企业创新时期往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一些创新出来的技术,在专利企业刚使用或未使用时就被其他企业通过侵犯专利、模仿等行为所盗用而轻易生产出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导致研究部门出现严重的损失而不愿意进行再创新,这使得技术创新成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其次是在中国循环经济的初级阶段,很多循环经济发展技术仍然处于实验室探索、研究阶段,再加上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从业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导致循环经济中多数创新的技术并不成熟[5].而因上述问题创新出来的不成熟技术,被利用到循环经济生产过程,造成产能低下、潜力较低等无可估量的风险,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循环经济产业链风险的发生动因及防范可行性

中国传统经济被循环经济模式所取代,而循环经济则以顺应历史发展方向的全新方式促进着经济增长,这也是经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大势所趋.尽管如此,循环经济还是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存在导致价值链的风险存在.本节详细分析中国目前循环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哪些障碍因素,最终导致循环经济价值链中出现了上述风险.

3.1 循环经济制度缺乏激励性和区域性

循环经济中的原材料环节风险,主要原因还是来源于中国循环经济制度的不完善性.总体来说,中国循环经济制度还未形成符合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体制制度,对于适合生态环境发展的基本标准和体系并未建设完成,导致循环经济中的一些个体参与者没有参考标准,从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原材料风险.而且,循环经济制度并未制定为实现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资源再利用的做法也未表现出激励成份,这也是循环经济中的多数个体参与者会以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循环经济要实现大规模性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循环经济制度的制定就不可或缺区域性循环经济制度.但是,中国目前对于循环经济中的区域治理方式并未制定相应的标准,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企业主要是以微观形式存在,其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污染治理和资源的企业内部循环利用为主,这也是企业在原材料环节出现了末端企业突然中断原材料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国循环经济中多数企业已经对那些有直接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生产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对有直接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生活垃圾作分类回收和再生化加工处理.但是因区域合作性不强,这种废弃物的利用程度并不高,原因是企业之间的区域合作性不强.尽管如此,上述问题都能以完善当前的循环经济制度来解决,只需要结合行业实情,便能有效地降低原材料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3.2 企业规模约束资源环境互利和技术创新

尽管中国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较大,但是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历史不长,使得当前经济环境的中国循环经济企业规模并不大,具有典型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特点.再加上前面所说的企业在建设过程缺乏基本的区域性考虑,分散开来的循环经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利难度加大,从另一个角度造成了环境资源的浪费.即使有些企业采取了企业间的资源互利策谋,但是因区域分散,运输成本增加,同样不利用资源互利的长期合作[6].循环经济企业的这种不合理性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尽管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原因并不全部是上述原因,但是随着循环经济中的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导致企业的负债率大大增加,负债率的增加,企业便会从利益最大化考虑,降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投入.而一些中小型企业本身规模较小,其在建设与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基础最为薄弱,最终导致其自主性的开发建设能力较差,难以实现很好的经济循环发展战略建设.从上述原因可以看出,上述格局主要是由于企业规模约束造成,如果今后能通过合理的方式和健全的途径解决好企业规模问题,便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循环经济的建设和技术创新.

3.3 重化工业规模的不合理性

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之下,中国广大企业的建设依然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重型的化工产业在整个经济市场之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基本特征是技术含量较低,并且整个能源的消耗量较大.所以,在今后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增强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水准,还应当尽量减少和避免出现相关企业的负面效应.相关企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还有产量超出市场需求量并且投资增长相当快的特征,其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企业的污染较大,并且能源的消耗量较大,整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问题相当严重,常见的如化工行业的企业、钢铁企业等等.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表面进行分析是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着手,会为企业的生产和后期的发展建设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今后,还应在当前高效经济增长方式和相关体系结构建设之下不断地增强内部供应,这一点是当前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在实践之中,还应及时建立起相对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针对其中存在的低排放以及低消耗等环节进行全面改进,以更好地响应当前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基本需求,建设出符合工作标准和原则的产业体系结构.

4有效防范循环经济产业链风险的措施

基于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在循环经济产业链风险防范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避免某一个产业链事业对整个循环经济发展造成影响;(2)避免出现循环经济上下游联动风险;(3)避免因产业链局部项目运作障碍而影响整体循环经济;(4)避免因产业链风险而造成经济社会危机.具体针对产业链循环经济风险的防范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建立激励性资源回收体系,形成稳定的可再生资源基础产业

原材料环节的风险,对循环经济的整个产业链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第1步首先需要解决原材料环节的相关风险.资源回收作为循环经济的关键原材料,对其回收应该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对资源回收的主要劳动力应该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比如资源回收的数量及分类程度等内容都应该成为激励资源回收激励的指标,通过这类指标的评价,对完成某种程度的资源回收个体采取现金或其他形式的激励.当然,对于在资源回收过程中的乱作为现象也应该采取一定的负激励形式进行遏制,以体现资源回收激励体系的公正性.另外,要为资源回收提供稳定性.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歪曲理解城市经营的理念,一味追求政绩,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显示城市经营的成果,城市建设缺少科学规划,造成城市资源大量浪费,但对于再生资源回收缺乏正规性,许多可再生资源并不能被稳定地回收.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用网络将各个分散的废旧资源通过正规的结构、组织有效联结起来,树立系统物流的观念再整理、分类、加工再生资源回收过程,进而将废旧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使废旧资源回收变成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4.2 以技术创新之力掘循环经济之潜

落后的循环经济技术牵制循环经济的发展脚步,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循环经济产业的经济发展,通过提高技术的成熟度以及安全性确保循环经济产业链能够稳定、快速发展.前述,目前中国的循环经济体多数为中小企业,因此他们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可能有限,甚至中国多数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脚步多处于“中试”阶段,一些企业可能连技术创新的投入都没有.为提高循环经济的发展脚步,可以从3个方面来加大循环经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第一,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后的直接受益体,应当更加主动向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提高投入力度,而且企业多数具有最直接的前期技术,在后期的技术创新方面更为有利[7].第二,对投入过大但最终效益显注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项目,政府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前期资助,待技术创新成功后,企业向政府支付相应的利益或将创新后的技术分享于政府.第三,金融机构作为当前社会的主要投资者,应该对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利的金融支持,以发展的眼光投资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项目上,促进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4.3 集群区域性循环经济企业体,但要控制投资规模

尽管循环经济利用的是可再生资源,再加上中国目前的废弃资源已经经过长期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各方的资源都在不断地减少,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又比较低,因此循环经济迫切需要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循环经济缺乏区域性是目前可再生资源无法有效进行资源互利的关键因素,从而循环经济应该尽快向区域集群发展.结合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对企业集群进行合理的确定.虽然集群区域性循环经济企业体可以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但由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规模主要是国家财政支持,缺少市场调节,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不可冲动投资,尤其是对于一些资金获取型的循环经济项目更应警惕.中国循环经济技术尚未发展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应重视循环经济的集群区域性,以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而不是冲动性地扩大投资规模.客观、全面地评估企业规模的前沿性,循环经济项目技术保证相对成熟,而且确保较高的资源转化利用效率,才能在投资回收期间不会遭到淘汰.

参考文献:

[1] 袁卫民.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思路研究——以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J].企业经济,2013(6):33-36.

[2] 邓作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价值增值和价值补偿[J].现代经济,2009,8(3):19-20;37.

[3] 李冰,罗清和.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3):130-132.

[4] 苏建设,顾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创新策略探讨[J].特区经济,2006(11):129-130.

[5] 常艳君.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40-41;50.

[6] 应君,张青萍,吴晓华.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J].山东林业科技,2012(6):71-73;67.

[7] 苗泽华,苗泽伟.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发展模式探析[J].企业经济,2011(10):56-59.

(责任编辑向阳洁)

Prevention and Regulation of Recycling Economy’s Risk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Chain

OUYANG Xiazi

(Chenzhou City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Bureau,Chenzhou 423000,Hunan China)

Abstract:Lack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restricts the increase of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mode.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mode of "reduction,reuse,recycling"of recycling economy has been globalized.B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faces the disadvantageous risks caused by the constraints of raw material benefit maximization,impetuous investment,repeated investment,inadequat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it is necessary to regulate the economic system in every link of the recyling economy industrial chain,govern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cale and especially the proportion of heavy chemical industry,to establish incentive resources recycling system,and to form the basic industry of stable renewable resources.It is also important to dig the potential of recycling economy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o control the scale of investment,and integrate the cluster of regional recycling economy enterprises.

Key words:industrial chain;recycling economy;risk;prevention;regulations and governance

作者简介:欧扬夏子(1988—),女,湖南郴州人,郴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员,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4-11-14

DOI:10.3969/j.issn.1007-2985.2015.02.019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985(2015)02-0093-04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防范规制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SQL注入防护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内容规制
知识产品搭售及其反垄断规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