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系统疗法在儿童问题行为治疗中的应用

2015-04-16 22:40王晓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心理治疗儿童

王晓怡

〔关键词〕家庭系统疗法;儿童;问题行为;心理治疗

一、引言

家庭系统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创立。它以系统论的观点解读家庭内部各代人之间的关系,将家庭看作一个整体,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受到家庭内人际关系、规则和角色的影响。它的基本假设是把个别家庭成员的忧伤或失调行为看作整个家庭系统出问题的一种表现。家庭疗法的咨询师认为,只要修正整体关系结构中的一小部分,就会对整个家庭的运转产生效果。因此,家庭系统疗法的重点就是通过咨询师这一中立的角色帮助来访家庭寻找错综家庭关系的运作模式和混乱冲突的互动方式,最终发掘使家庭陷入困境和危机的存在时间更长、隐藏更深的实质性问题,通过这一过程使家庭内成员关系得到修复,人员各司其职,家庭重新得到稳定。

家庭是儿童生活成长的物质场所和精神家园。儿童的认知、情感以及对人对事的基本看法都在家庭中得到最初的确立。儿童会去感知他们生活的家庭。家庭的信念、规则、价值观、态度等,或潜移默化,或明确地传递给儿童。儿童能感知家庭,也能敏感地对家庭系统中的变化作出反应。但因儿童的思维和言语发展阶段尚未达到成人水平,以及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他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成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导致儿童感知到的家庭内部模式与实际状况之间出现偏差,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儿童牺牲自由地表达自己,难以健康地处理焦虑和自我管理。

当儿童出现问题行为时,我们不能认为仅靠个别辅导就能帮助儿童处理和解决问题。尝试将儿童行为问题的辅导放置在家庭治疗的背景下进行,对儿童问题行为发生的背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以整体的观点透视家庭人际互动模式,鼓励家庭整体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必定会加快儿童行为转化过程的发生。

二、家庭治疗理论中的重要核心概念

家庭心理治疗在美国的发展已有近70年的历史,学派林立,理论、技术和治疗模式都有差别。然而它们又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从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方式中寻找个体心理问题的根源,并把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心理治疗,其治疗措施着眼于调整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改变问题产生的家庭动力机制,从而解决个体和家庭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家庭治疗理论流派的系统介绍不是本文的主题,在此也不再赘述。本文将着眼于家庭心理治疗的一些核心概念和对值得借鉴的观点的综合理解运用,以期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治疗起到指导和启发作用。

1.家庭动力

“家庭动力”是指在家庭成员之间形成的日常运作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成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家庭内部系统,处于一个相互依赖的网络中,维持家庭的正常功能。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作为整体的动力大于部分之和。当家庭动力受到阻碍或者面临危机时,家庭成员(最有可能是孩子)可能会以自我牺牲的方式,使得家庭内重获平衡,这被称为“家庭内部自动平衡”。

2.家庭子系统

“家庭子系统”是指家庭系统中由于代际、性别和兴趣的不同,家庭分化形成不同的子系统。子系统可以是明显的群集,如“父母”或“孩子”,也可以是潜在的联盟,如父亲和子女形成联盟而排除母亲等。一般来说,家庭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但也充分独立。这样,既能使家庭成员保持支持和联系,又能维持成员间相对的独立和分化。

3.界限

个体、子系统和整个家庭借助人际界限得以区分,“界限”是用来描述家庭情感屏障的概念,代表家庭成员彼此间接触的性质和频率。界限模糊和界限僵死是家庭功能失调的两种类型。前者家庭成员之间过分纠缠、卷入,角色混乱,彼此间缺乏清晰的界限;后者则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冷漠、疏远,彼此有较大的心理距离。

4.三角

“三角”是家庭系统理论中的一个具有统整性的概念,用以描述建立在父亲、母亲和孩子三角结构之上的反应性的情感联系或情感过程。在三角中,成员间的关系不可能平等,总会有两者关系更近,结成同盟,将另一人排斥在亲密关系之外。如在一个妈妈强势的家庭中,孩子往往选择与处于弱势的爸爸结成联盟对抗妈妈。三角关系表面看似一个平衡状态,实际上卷入其中的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松,尤其对处于弱势的儿童来说更是如此。长期的三角关系必然会严重影响家庭和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三、针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家庭系统治疗技术的运用

已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吸烟、酗酒、撒谎、多动等,与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类型以及家庭感情气氛等有很大关系。专制独裁型家庭重视服从权威,主张严厉惩罚,在这样的家庭中极易出现三角关系,不利于家庭动力系统的流动,家人关系紧张、僵硬。在放任溺爱型家庭中,父母无限制地给予感情,对子女不作行为的约束,这样不利于家人之间形成清晰明确的界限,孩子也不够独立,在出现家庭矛盾时,会增加第三人的卷入,使问题更加复杂。在忽视冷漠型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缺乏感情的关注,彼此心理距离远,彼此界限僵死,没有了家庭应有的爱与支持。纵观多项研究,有问题行为的儿童多出自有问题的家庭,家庭才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影响疗效的障碍。在实际的治疗中,治疗师或咨询师可以遵循以下的步骤进行。

1.围绕所出现的失衡问题,对家庭作初步的了解与分析

首先,明确问题是什么。明确家庭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帮助,是谁认为家中存在问题,问题的性质是怎样的,为什么让家人这么不安或恼怒。

其次,在咨询师创设的接纳、温暖和包容的环境中,成员围绕问题和家人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以便呈现出家庭的全貌,有利于咨询师对家庭整体有初步的了解。在首次面谈中,咨询师还需要与该家庭讨论转化的目标,其中包括缓解当前的痛苦,这也是家庭系统疗法的重点。

在首次咨询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和行为反应中暴露的信息已经能为咨询师的初步判断提供证据。家庭治疗师的初步判断与家庭治疗的一个核心思想——连环思想密切联系。连环思想认为家庭中出现某个问题,是一系列正在发生的连环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的不良问题行为要从家庭系统内部考察,不应只关注孩子身上表现的问题,还应考察家庭内部的关系是否出现变化。如果存在变化,这种变化又被孩子感知,则孩子往往表现出自身问题,目的是为了转移父母的注意力,缓解当前家庭遭遇的危机。家庭系统疗法就是要以这样的全貌视角来审视家庭中个体单独出现的自身问题。

2.确认家庭内人际互动模式,对家庭系统内运作模式作深入分析

在接下来的家庭咨询中,咨询师可以通过围绕问题和对家庭的看法来确认该家庭中的互动模式。会见整个家庭也是因为通过观察一个家庭中所有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行为,可以了解很多单独咨询中不可能知道的问题。比如家人当中谁与谁关系更为紧密,谁被排斥在亲密关系之外,家人的沟通方式是怎样的,等等。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分享个体对家庭的看法。每个家庭成员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自身和感受家庭。如果想要了解儿童的问题是如何在家庭环境下产生的,那么就让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其他成员看待家庭的方式和角度。在这一阶段大家能够开诚布公,提供关于家庭的新信息,这也有利于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二是咨询师要时刻注意家庭大系统内和家庭子系统内发生的事情之间的关系。此时应关注的是家庭成员沟通的过程,或者说家庭成员是怎样说话的,而不是家庭成员说了什么或者问题的内容。三是寻找家庭内部的三角以及界限,深入分析家人之间的卷入程度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三角关系或联盟关系,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模式,反复出现的相关的系列行为,等等。

3.明确家庭系统内的彼此界限,打破以往不良的互动模式,建立新的家庭系统平衡

问题儿童出自问题家庭,问题家庭一般存在界限问题。明确彼此的界限是关键的一步。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三口之家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过度紧密,父母与子女的界限不清,独生子女会更多地卷入父母的关系当中。当父母出现婚姻矛盾时,孩子不可避免地卷入两难境地,甚至产生一些心理或行为问题。因此在家庭中,必须有人作出改变,在父母子系统和孩子子系统之间建立明确的界限,才能打破不良的互动模式,建立新的家庭系统的平衡。

家庭系统中的感情界限能够保护和提高个人、子系统和家庭的完整性。界限不清会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密,界限僵死会由于缺乏交流而导致关系疏远。正常的家庭关系要求界限明晰且关系适宜达到平衡程度。儿童问题有赖于父母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解决夫妻双方存在的问题,使得夫妻关系能够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可以对父母提出训练和管理的要求,如不能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吵架时避免孩子在场、避免将孩子带入二人战争中等。

4.积极关注家庭内产生的微小变化,提升意识,继续保持流动的家庭互动模式

积极关注家庭内产生的微小变化,并且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咨询师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咨询师作为中立角色深入了解一个家庭,他的反馈对于深陷泥淖的家庭就像一剂强心针,给家庭的未来带来希望。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不断强调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尽力做到最好,肯定家庭的资源和能力,对每个家庭成员的优点进行评论,时刻关注在治疗间隙发生的改变,哪怕这一改变微乎其微。为了确保这种改变被识别、重视并持续下去,需要通过有意地寻找和识别变化来让改变变得具有重大意义。如:“从上次我们见面之后,情况有没有进一步好转?”这样问的好处在于使那些聚焦于问题本身的家庭成员有机会表达他们的观点,然后把它看作有积极改变发生的图景。也可以通过寻找能够证实变化的证人来巩固家庭所发生的改变。如:“有没有其他人注意到这个改变呢?”“你做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

提升家庭对当前互动模式的意识并使他们能够尝试和体验新的互动模式,这给家庭提供了一个改变的机会。在这期间,家庭成员有机会表达他们如何看待另外一个人,他们对当前家庭关系的感觉,以及他们期待这种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可以鼓励家庭寻找他们正面临的难题的解决办法。

四、家庭系统疗法在儿童行为问题中的优势与不足

家庭系统疗法在儿童问题行为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从家庭整体的角度系统考察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采用“连环思想”解读儿童行为问题背后的家庭成因,相比于“直线思维”考察具体事件更为宏观。

二是家庭心理治疗把家庭内部的运作模式和人际互动模式显性化、条理化,使得家庭成员清楚明确过去不良的沟通方式,能够有意识地打破惯有定势,使得家庭系统之间能够良性循环流动。

三是家庭治疗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如界限、三角、自我分化等对其他治疗技术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针对儿童的个别辅导与家庭治疗整合,使得儿童行为问题咨询案例的成功可能性更高。

与此同时,家庭系统疗法是一种西方心理治疗方法,尽管其对中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中国社会的家庭观念、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以及社会价值观念与西方还是有很大不同,在实际运用时难免会遇到文化上的阻抗。因此在使用家庭系统疗法时需要不断探索适合本土化的操作和应用,只有这样,家庭系统疗法才能得到更有力的传播,才能更好地服务大众。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中学,潍坊,261031)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心理治疗儿童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
摄影与心理治疗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