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第一名

2015-04-16 22:44许凤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

许凤敏

〔关键词〕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个案

一、第一名的危机

“‘第一名是个沉重的背囊,将我压得喘不过气。我必须强迫自己不停地学,否则就会不安,就会害怕被别人超越。”

“从小妈妈就说咱们家穷,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有出息了让别人瞧得起。我的成绩一直是最好的,可是中考发挥失常,连重点高中都没考上,妈妈很失望,说我就知道闷头学,关键时刻掉链子。”

“上了高中,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分钟都不能浪费,学不会就使劲学,记不住就拼命记。对待知识越来越较真,遇到难题总爱‘钻牛角尖,不解决不罢休,有时候累得头很痛,还要忍着继续学。”

正在哭诉的这个农村女孩叫小楠,是年级的第一名,一个本应该体验到幸福和自豪的特优生,却因压力过大变得不爱说,不爱笑,吃不香,睡不着。

小楠的心理状态出现危机,才引起周围人的重视。事到如今,父母只希望小楠能健康快乐。可是悉心的劝导已经无济于事,学习的“弦”越绷越紧。小楠的不良心理状态是中考后逐渐形成的,因学业压力引发的高焦虑情绪不仅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率也大不如前,只能事倍功半地维持着这个岌岌可危的第一名。小楠的心理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将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从本质上分析其心理问题的形成机制。

二、都是焦虑情绪惹的祸

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分析发现,小楠的心理问题实质上是在学习情境中形成了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是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核心原理之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射。条件性情绪反射的发生过程可以用S-E-R来表示。其中S为刺激事件或刺激情境,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及外显行为反应。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观念等对条件性情绪反射所引起的R进行评价、反思,又会产生新的评价性情绪,强化原来的条件性情绪。

元认知干预技术认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都是后天形成的,是情绪与刺激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结,这一联结可能是由一次强烈刺激引发而形成,也可能是由多种刺激多次累积而形成。分析小楠的案例,中考的失败给小楠带来了强烈的挫折性情绪,日后的学习行为(S)便一直伴随着焦躁、不安的高焦虑情绪(E),这种焦虑情绪是小楠本人意识不到或意识到却难以控制的,焦虑情绪导致低效学习行为的发生,学不进也要强迫自己学,记不住就用“土方法”死记硬背,思维不活跃,爱“钻牛角尖”(R)。长此以往,小楠的学习体验经常是失败的、痛苦的,悲观的自我评价又会引发更加消极、焦虑的情绪(E)。消极情绪循环增强,循环放大,巩固了学习情境中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

反射。

三、成才之路

元认知干预技术创始人金洪源教授曾作出这样的阐述:“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创新灵感、天才学习状态、人格等,其主要心理过程都是潜意识的;几乎所有的这些潜意识心理活动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射为核心因素的。”而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易建立也易消除,因此,小楠的心理问题是容易解决的。

(一)认知调整

第一,培养正确的学习观,树立积极的学习目标。以“给别人看”“不被人超越”等偏差认知作为学习动机会带来较大压力,难以体验到积极的学习情绪。因此,可以引导小楠回忆取得过的优秀成绩和通过努力获得的赞许和尊重,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学会热爱学习,以积极的自我追求为动力实现学习目标。

第二,掌握元认知策略,即掌握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的知识。

1.调节情绪的策略

每当小楠产生情绪波动(如因母亲的言语指责引发高焦虑情绪等),她通常用自己的“土方法”强忍着,缺少正确的策略性知识。此时,可以通过元认知指导,教会小楠使用深呼吸、肌肉绷紧放松、加强体育锻炼等积极的策略来调整情绪状态,培养情绪的自我监控能力。

2.学科学习的策略

小楠的学习成绩虽然好,但学习方法却有很大缺陷。例如,没有详略的通篇背诵、毫无策略的低效记忆、不会变通的强迫式学习等。因此仅针对学习情绪进行调适是不够的,还需要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比如:阅读时可应用图式原理,将书中的知识内容建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高效吸收、高效记忆;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提高记忆效果等。

此外,可以应用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原理、消极情绪的循环增强原理帮助小楠认识到其心理问题的本质,使小楠看清解决问题的关键,即消除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塑造积极的学习情绪。在学习情境中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能够恢复优秀学生的高效学习行为,激发学习潜能,唤醒灵感状态,帮助学优生在学习上有所突破。

(二)临床暗示训练

小楠表现出的潜意识情绪反应与行为反应是自动运行的,是其本人难以控制的。为了达到预期的咨询目标,可以应用元认知干预技术核心工具临床暗示训练技术帮助小楠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临床暗示训练是采用渐进式的肌肉放松,使其获得轻松平静的情绪体验,运用暗示学习原理高效塑造心理经验的临床技术。

想要塑造小楠的积极学习状态,首先要设计一套合适的情感组织者。情感组织者技术是在放松状态下向大脑输入一组知识或事件,引发其积极情绪情感、积极思维或积极人格行为反应的临床干预技术。本案例中,与小楠协商应用的情感组织者内容是回忆小学时期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即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一同欣赏雨后的彩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通过这一情感组织者调动小楠轻松、愉快、兴奋的情绪情感体验(E),在愉悦状态下引入学习情境(S),引导小楠想象高效的学习行为(R)。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楠解决问题,设计了几种具体的刺激情境(S),并针对这些刺激情境设计了正确的程序性知识(R)。遇到难题(S1),冷静分析,兴致勃勃地解决问题(R1);功课压力过大(S2),有序地完成,积极地预期成功(R2);和同学探讨问题(S3),积极自信,体会相互帮助的快乐(R3)。通过多次临床暗示训练,建立新的积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在学习情境(S)中体会到轻松或兴奋情绪(E),表现出高水平的学习效率、潜意识的积极学习行为(R),使这一过程巩固、强化,达到可以自动运行的水平。

四、叫我第一名

几次临床干预后,小楠可以及时注意到焦虑情绪的发生,并试着进行自我调适。比如,当在一道题目上纠结的时间过长时,能够意识到自己又在“钻牛角尖”,立刻做深呼吸,情绪平静下来后,将无法解答的题目跳过,留到最后完成。小楠表示:“这是以前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以前遇到不会的题一耽误就是几十分钟,几个小时也是有的。”

类似这样小小的成功有很多,惊喜一个又一个地发生,学习中的愉快情绪渐渐巩固下来,小楠的学习状态也变得越来越好。小楠高兴地说:“虽然学习任务还是很多,可是我的心情轻松多了,轻轻松松也可以拿第一名。”

在处于升学压力下的中小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行为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厌学、弃学行为,还有一部分优秀学生在与厌学情绪做斗争。元认知干预技术看清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这一核心因素,在学习行为障碍的治疗领域中已有了突破性的研究,若能沿着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这一核心原理继续探索,便可以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学习情绪的调适中,使“厌学”变得“能学”,“能学”变得“爱学”。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
谁动了他的运动鞋
我为何无法融入班集体
脑海里放歌的高三男生
想家的女孩
完形疗法解梦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