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阳辨治面瘫验案2则

2015-04-16 04:37潘鑫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辨证论治少阳面瘫

★ 潘鑫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

从少阳辨治面瘫验案2则

★潘鑫(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南昌 330006)

摘要:介绍了从少阳论治面瘫医案2则,并从中领悟中医临床取效关键在于详细问诊、灵活辨证。

关键词:面瘫;少阳;问诊;辨证论治

面瘫是以口眼喎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临床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往往无法完成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本症多由卫气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导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以致面部肌肉弛缓不收。临床多从风痰阻络证型论治,其方药多以牵正散,针刺多从太阳经和阳明经取穴。笔者临床对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从少阳论治,收获甚佳,今取病案2则介绍如下,以求证于同道。

1病例介绍

1.1病例1马某,女,16岁。2013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于3d前突然感觉右侧面部麻木,且吃饭漏饭,嘴角无力,次日清晨洗漱发现右侧面部歪斜,遂来我院针灸科就诊。刻诊:患者右侧口眼歪斜、前皱纹消失、眼裂扩大。笔者按常例从风痰阻络辨证,以牵正散配合针灸治疗,针刺穴位取印堂、承泣、地仓、颊车、合谷等常用穴位。

2013年10月19日二诊。患者服药针灸治疗7d并无好转,于是进行详细问诊,了解其他兼夹症状,如怕热还是怕冷,是否有出汗,头或者其它部位是否有不适,大小便是否正常,胸胁腹部是否有不适等。患者自诉还有口苦、咽干、耳根痛、胸胁部胀满等症状,舌苔薄白,脉弦。于是辨证属少阳证。处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7 g,黄芩12 g,半夏7 g,炙甘草6 g,党参10 g,大枣12枚,生姜18 g,全蝎3 g,僵蚕3 g。常法煎服。针灸取穴:在初诊取穴的基础上加阳池、丝竹空、瞳子髎三穴。

2013年10月26日三诊:服药配合针刺治疗7d其口眼基本对称,口苦、咽干、耳根痛的症状基本消除,接着巩固治疗4d痊愈出院。

1.2病例2 张某,男,42岁。2013年12月7日初诊。患者因面瘫在某医院接受针灸治疗10余日不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刻诊:患者左侧口眼歪斜,眼睛迎风流泪,口苦咽干,大便不通,无腹痛,口臭,舌苔厚黄腻,脉弦数。辨证属少阳病。治法:和解少阳,清热通络。小柴胡汤加减:柴胡7 g,黄芩12 g,半夏7 g,炙甘草6 g,党参12 g,大枣12枚,生姜18 g,全蝎3 g,僵蚕3 g,黄连6 g,丹皮6 g,大黄9 g。常法煎服。针灸取穴:攒竹、阳白、四百、颧髎、颊车、地仓、合谷、阳池、丝竹空、瞳子髎等。

2013年12月14日二诊:患者服药配合针刺7d,其口眼歪斜逐渐好转,尚有轻微迎风流泪,口微苦,咽干,大便通畅,口臭,舌苔薄黄,脉弦。辨证仍以少阳证为主。上方去大黄加连翘6 g。常法煎服。针刺取穴同前。

2013年12月19日三诊:服药针刺治疗5d后,患者面部基本对称,无口苦咽干等,接着巩固治疗5d痊愈出院。

2辨治心得

2.1首重问诊《素问·征四失论》指出:“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从古至今,中医诊病离不开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问诊是临床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第一则病案中笔者就是因为没有重视详细问诊,而是按照一般的诊治对号入座才导致辨证错误,疗效不佳。在中医门诊工作中,常常见到一些医生由于病患较多、诊治时间有限而轻视问诊的现象,往往导致疾病的误诊误治,值得反思。主诉是促使患者就诊的最不舒适的感觉或体征,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信息。有些症状,甚至是重要症状,患者可能会因为紧张、焦虑、疼痛等各种原因而在自述时遗漏;而有些症状,患者可能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或者表达的时候有顾虑。这些都需要医生通过细致的问诊来获取更多的临床信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2灵活辨治中医临床以辨证论治为特色,在实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应该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属于何证;然后根据辨证得出的结论,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并选用相对的方药。病例1中,笔者开始没有掌握病人实际病情而辨证错误,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难经》四十七难曰:“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 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这段原文说明人面为诸阳之会,太阳、少阳、阳明皆至面部,故面部的阳气盛而耐寒。临床实际中大部分医生遇到面瘫多从太阳和阳明论治,其针灸治疗选穴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且临床辨证中多认为属风痰束表,组方也多以牵正散加减为主。

而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都循行至面部且都在外眼角交合,这两条经脉有病变都会表现为口苦、耳鸣耳聋、耳根痛、外眼角痛等症状。《伤寒论》中提出少阳之为病,会出现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胀满、默默不欲食等症状,而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的面瘫病人除了有口眼歪斜症状外还有口苦、咽干、目眩,还伴有耳根痛、迎风流泪等症状,这都是少阳为病的表现。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虽然风痰束表型的面瘫多见,但是风袭少阳的也不少。因此在临床中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以固定套路来分析同一个病证,应该按照实际的病情多方位多层次的考虑,要深刻理解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精髓。同时遵循现有之方,而不拘泥于其方,真正做到灵活辨治。

3结语

中医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依据,来综合分析诊治疾病的。笔者从少阳论治面瘫,在临床运用时灵活多变、辨证施治,且针药并用取得很好的疗效。对于风袭少阳型的面瘫,其表现多为口眼歪斜、口苦、咽干、迎风流泪、耳根痛为主。治法当以和解少阳,疏风通络为主,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如有迎风流泪、眼红肿痛甚者,加草决明、木贼等;如有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加木通、淡竹叶等;如恶寒、头项强痛者,加葛根、荆芥等;如大便不通、口臭者,可加大黄、丹皮等。面瘫的针灸选穴即在辨证基础上,确定一组固定穴位,再根据病人不同兼证表现加以配穴。如以迎香、阳白、地仓、颊车、风池、合谷为主穴,风犯少阳者,加外关、丝竹空、瞳子髎;风犯阳明者,加中脘、足三里;肝胆湿热,加阳陵泉、行间;肝肾亏虚,配太冲、太溪等。临证之时多随证加减,不可拘泥于一方。

(收稿日期:2015-01-04)编辑:秦小珑

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辨证论治少阳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童心童画
《三千年》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常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