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探讨

2015-04-16 06:14罗捷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9期
关键词:易性原材料强度

罗捷

(南昌市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0)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探讨

罗捷

(南昌市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南昌3300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层建筑的不断兴建。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将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质量的变异性较大。因此,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必须做好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整个过程的质量达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1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

1.1原材料因素

任何工程项目的质量基础都是材料,尤其是建筑工程项目,其根本就是原材料的堆砌与组合,其中混凝土材料作为一种混合材料,更是离不开原材料的质量基础。混凝土涉及的水泥、粗细骨料等数量众多,施工规范中要求的质量检测方法复杂且周期长,费用差异、取样代表性等导致混凝土在施工中的材料质量控制只能由现场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因而容易出现误差而导致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异,如砂石含水量、杂质含量等都会直接影响混凝的质量。

1.2混凝土的拌合

在混凝土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拌合。拌合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却很大,如配合比的准确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最终所形成的性能指标,最为明显的就是影响其强度;再有拌合过程中如果谨慎处理泥沙中含有的水分,或者粗骨料的级配、强度等不达标,亦或是外加剂的添加不合理都会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甚至有的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的流动性还人为在现场加水,着极大的影响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1.3浇筑和养护因素

在混凝土施工中浇筑和养护是保证其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如在振捣中漏振或者过振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等情况;而养护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其强度下降和裂缝过大等情况;甚至浇筑的顺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2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策略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高层建筑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大大降低了建筑的施工成本,还能优化资源配置,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发挥出最佳的建筑效果。混凝土施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策略:

2.1原材料的质控

原材料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出现质量波动,这样的波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工艺影响较大,如水泥强度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粗细骨料的级配也会影响其最终的性能等。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了利用简单的检测技术外,还应要求施工人员及时掌握原材料性能的变化,即针对不同批次的材料进行检验和观察,发现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如砂石含泥量过大,则应及时筛选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而砂子含水量过大则利用晾晒或者烘干等措施,并及时跟进含水量测量,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重实际的含水量与基料量合理。对于同一标号的水泥活性差异,应通过胶砂强度测定,跟进其检测的结果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2.2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在混凝土配制时应做好配合比换算,然后在配置过程中做好调整。这是混凝土施工中必要的过程。如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的坍落度为3~5cm,配筋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则为7~ 9cm,对于桥梁用混凝土因为需要进行泵送所以其坍落度则应设置在10~14cm,且初凝的时间延长至4h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型早强混凝土;而灌注桩则需要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h以上,坍落度10~22cm的大坍落度缓凝混凝土。然而按照通常的经验指标配置达到工程技术标准的混凝土是很困难的,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性能,达到工程的具体需求,在混凝土中还需要添加外加剂来改变其性能,从而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此提高其在施工中的性能。如在灌注桩混凝土的配置中,按照常规方式,如水泥的用量为420kg每立方,灰水比为0.56,混凝土强度才能满足35MPa需求,但是对其坍落度要求为18~22cm,造成了均质性和易性差的情况,凝结时间也较短。因此需要在混凝土配置时加入一定量的减水剂来调整配合比。如加入1%减水剂则可以达到节约水泥,增加坍落度,并保证了均质性和和易性需求,缓凝效果也达到了需求,在灌注桩的施工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事故率。通过最终的测定显示,混凝土强度也有所提高,7d强度比通常不掺和外加剂的混凝土强度提高了20%。因此在施工中采用合理的配合比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2.3拌合与浇筑过程的控制

拌合控制:在拌合过程中应注意,先控制原材料的计量控制,即对水、水泥、外加剂等用量进行细致计量与控制,并且按照设计要求掌握加料的次序与时间,随时进行抽查防止出现离析情况。

浇筑控制:在浇注过程中应先确定浇筑的方案,供水供电和振捣设备的选型,此外还应对浇筑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和温度,做好材料的预先准备,在振捣中尽量保证质量,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对施工面积大的位置应去除浮浆,并进行抹面减少收缩裂缝,并事先预留施工膨胀变形的施工缝,合理的设计浇筑顺序,保证搭接质量。在浇筑成型后的振捣过程中,因为没有振捣紧实而产生混凝土缺陷如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容易被施工人员所重视,但是因为振捣不良而导致的内在问题如蜂窝和孔洞等就容易被技术人员忽视。就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而言其内部的质量缺陷也将直接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下降,甚至是破坏。因此在振捣的过程中应强调振捣的质量,在过程中利用操作规范和及时的检查来控制振捣中出现的质量缺陷。

2.4对和易性的控制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如出现和易性差的情况就会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实且引发离析的情况,从而产生质量问题。实践证明混凝土和易性好则容易在振捣中达到质量标准,且不宜离析,在完成浇筑和振捣后可以达到质量标准。通常一些工程中拌和站配置的混凝土选择低水量、低坍落度,期望利用振捣工艺来弥补和易性不足,获得良好的质量,但是这样做是不能达到目标的,且容易产生内部缺陷。所以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控制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配合振捣施工,同时也应配合黏聚性和保水性的控制,平衡性能指标的关系,避免力学和泌水的情况。如利用提高砂石级配、增加水泥浆、减少砂率、减少水量、添加减水剂等都可以获得较好的和易性。

2.5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的养护也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策略。养护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保证其湿度的平衡一种是保证其温度的平衡,因为湿度的快速改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而内部则保持相对湿润,这样就会导致表面裂缝的出现;而温度的平衡则是为了控制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影响,因为内部水化热会导致温度升高,而表面温度降低快而内部慢,这样就容易导致温度应力而是混凝土产生应力裂缝。因此必须在施工后期对混凝土进行很好的养护,从这两点出发控制湿度和控制温度,如利用覆盖和洒水等措施,保证其湿度,并利用控温措施平衡温度,同时必须保证养护的时间,确保其强度稳定。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最为重要的工程项目,其具有鲜明的过程性,即每一个步骤都是分明确且对质量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因此在施工中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必须抓住每个关键点,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逐级逐次的对每个环节的管理进行细化,并根据施工条件制定合适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全面质量提升。

[1]程博昕.浅析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1(23).

[2]莫世生.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1(07).

[3]何东桦.工民建混凝土质量控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8).

TU755

A

1673-0038(2015)29-0103-02

2015-7-3

猜你喜欢
易性原材料强度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观点
知识无穷尽
玛瑞原油生产和易性高黏高弹沥青的研究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地埋管绝热措施下的换热强度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
基于DEFORM-3D的300M超高强度钢切削性能的比较
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和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