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2015-04-16 08:17俞发乾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期
关键词:质量事故构件裂缝

俞发乾

(安徽省七星工程测试有限公司)

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俞发乾

(安徽省七星工程测试有限公司)

现如今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向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仍然经常发生混凝土质量事故,因此必须要重视起来。本文首先对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表象以及出现事故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重点阐述了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希望能对我国建设工程的开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帮助。

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处理

结构混凝土是建筑中的重要结构材料,如果结构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一方面会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也会人们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所以必须要对出现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质量事故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找出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保障建筑的整体质量。

1 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表象

1.1蜂窝

所谓蜂窝就是混凝土构件表面的蜂窝状的窟窿,导致蜂窝出现的原因如模板缝隙不严,导致水泥浆流失,进而造成蜂窝的出现。

1.2裂缝

混凝土结构上出现的裂缝会对其内部的钢筋产生腐蚀,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其防渗漏能力也会相应的降低,一方面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1.3露筋

所谓露筋就是结构混凝土中的钢筋暴露在构件外边,出现露筋问题的原因分为下面四点:①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存在问题,导致模板位置出现漏浆的问题;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偏移,保护层的厚度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进而造成钢筋的外露;③处于保护层位置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充分的振捣;④模板的拆除时间过早,导致拆模时混凝土残缺,进而出现露筋问题。

1.4孔洞

所谓孔洞就是在结构混凝土内部存在较大的空隙或蜂窝较大,出现孔洞的原因分为下面四点:①混凝土内部存在杂物,例如木块等,导致混凝土被卡住;②在混凝土下料时过高、过厚,导致振捣不全面进而产生孔洞;③混凝土出现离析的问题,砂浆分离、严重跑浆,也没有进行充分的振捣;④对于一些钢筋较为密集的位置,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没有完成振捣就又开始浇筑。

1.5混凝土强度较低

混凝土强度偏低的现象现如今也比较严重,其出现的原因也较为复杂,包括水泥强度较低、粗细骨料的指标不符合标准;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外加剂的质量不满足要求等。

2 导致结构混凝土出现质量事故的因素

2.1原材料的因素

导致结构混凝土出现质量事故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如果水泥、粗细骨料、掺合剂等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另外材料的波动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例如水泥强度如果发生波动,那么混凝土的强度也会产生改变;石子颗粒的含量发生波动,就会造成混凝土级配的变化。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只有符合标准才能投入使用。

2.2配合比的因素

混凝土的配合比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不合理,那么混凝土是不能达到标准强度的。配合比是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确定的,要结合工程的情况通过分析、计算、试配后最终决定的。

2.3施工的因素

在进行结构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例如混凝土入仓没有设置缓降器,导正混凝土出现离析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分层振捣;模板和模板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导正水泥浆流失;或钢筋的摆放位置较密特别是水平止水带下和闸底板位置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充分的振捣。

2.4养护的因素

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工作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混凝土中的水泥属于水硬性材料,只有在潮湿的环境中才能把水化作用真正的体现出来,如果混凝土的表面缺少水分,则会直接导正混凝土出现裂缝,所以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必须要重视起来。

3 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处理

3.1质量事故的处理步骤

①要及时找出问题、观察问题,充分的掌握好问题的所在,还要在最合适的范围内暴露问题,不能对存在的质量事故进行隐瞒;②要分析事故,对问题的现象进行调查,结合图纸、施工现状进行分析,必要时要组织专家对问题进行探讨,对问题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如果事故较为复杂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检测;③要对事故中的结构混凝土进行精准的判断,找出出现事故的原因;④要处理事故,依照判断的结果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处理,防止事故的危害进一步扩大。

3.2裂缝修补技术

3.2.1注射法

所谓注射法就是用压力把裂缝修补胶注入到裂缝中,修补胶液要保证低黏度、高强度的特点,注射法常用在静止的独立裂缝、蜂窝缺陷等位置。

3.2.2压力注浆法

所谓压力注浆法就是通过较大的压力把注浆料压进裂缝中,这种方法通常用在大型的裂缝或蜂窝状缺陷的裂缝中。

3.2.3填充密封法

所谓填充密封法就是在构件上沿着裂缝凿出U型槽,使用填缝材料或环氧树脂填充凹槽。

3.2.4表面封闭法

所谓表面封法就是利用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毛细作用来吸收修补胶液,以此填补裂缝。对于一些其他需要防渗的位置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同时还要用纤维复合材料加以强化,以此提高封闭的整体效果。

3.3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加固方法

3.3.1直接加固法

结构混凝土的直接加固法共分为四种:①预应力加固法,该方法是使用钢筋或型钢在构件外安置撑杆,在受力时是由撑杆和构件共同完成,避免了构件出现应力超载的问题;②外包钢加固法,该方法是在构件外侧包上钢板,通过原构件和钢板二者的共同作用来增强构件的刚度;③注浆加固法,该方法是使用专门的设备把材料注入到构件上的缝隙中,例如水泥浆液或环氧树脂浆液,以此增强构件的强度和密实性;④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方法是采用同原构件相同的材料,通过扩大构件的截面面积来增强构件的承载力,另外还能增强构件的抗压力、抗拉力等,也能够修补混凝土截面,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3.3.2间接加固法

结构混凝土的间接加固法共分为三种:①支点加固法,该方法就是通过增加支点来降低结构的框设和变形,以此增强构件的承载力,这种加固方法多用在大跨度的结构中;②构件加固法,该方法就是通过增加构件的数量来降低原构件的受荷范围,避免荷载效应的出现;③换柱加固法,该方法就是在尽量不拆除上部结构的基础上更换、接长柱子,依照施工方法能够分为无支撑托梁拔柱、有支撑托梁拔柱等方法。

3.3.3综合加固法

结合混凝土的结构和受力情况,综合使用上面两种方法就是综合加固法,这种方法是对结构加固方法的优化,所以是一种最佳的方法,不仅加固的效果好,加固的效益也能达到最高。在采用综合加固法时需要注意,在选择新传力路线时必须要结合原传力路线进行,依照路线的整体结构和构造来采取科学合理的加固方法。

4 总结

综上所述,保障结构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是施工企业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分析结构混凝土质量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处理混凝土质量事故时,要充分结合混凝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对策,尽最大的可能消除质量事故存在的安全隐患,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1]孙佃升,孙太石,岳雅.浅析混凝土质量事故的原因与处理[J].建筑安全,2011(07):26+31~33.

[2]梁传英.混凝土质量事故的表象、原因及基本处理方法[J].民营科技,2011(09):346+293.

[3]殷国晓.结构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159.

TU755

A

1673-0038(2015)04-0065-02

2015-1-5

俞发乾(1982-),毕业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道桥)专业,从事公路桥梁工程检测工作。

猜你喜欢
质量事故构件裂缝
碳酸盐岩裂缝描述七大难点
完美“切割”,裂缝之谜
地球的裂缝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处理方法
基坑工程事故原因分析与控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事故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