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设施的应用探索
——一种对于城市内涝问题的应对思路

2015-04-16 11:13沙靓
江苏建材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涝花园雨水

沙靓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绿色城市设施的应用探索
——一种对于城市内涝问题的应对思路

沙靓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给城市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分析城市内涝问题的基本原因,从绿色城市理念出发,吸取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经验,提出利用绿色城市设施应对城市暴雨处理问题的思路,找出适应我国国情的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建设方案。

绿色城市;城市设施;内涝问题

0 引言

城市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建设性的破坏,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内涝等。住建部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相关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国两百多个城市发生过内涝灾害,逢大雨必涝,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难题,城市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绿色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将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态系统和谐统一,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复合进步。

1 城市内涝与绿色城市设施

1.1 城市内涝

内涝灾害是指在一段时间、区域范围内,由于降水超过城市排水系统能力而导致的城市内部积水排泄不畅,引起的淹没性损失。近几年我国城市大面积内涝灾害是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对城市水体、河道较大的人工改造削弱了降水的消纳空间。同时,在城市内部,表面粗糙程度小、渗水程度低的人工下垫层造成单位时间地表径流量有明显增加,原本可以被自然地面渗透的水量大大减少。暴雨过程中,无法下渗的雨水大大增加了城市地表径流量,城市排水系统在短时间内压力骤增,尤其在老城地区或低洼地区,排水系统更无力应付极端天气,从而诱发内涝灾害。

1.2 绿色城市设施

自然环境难以适应城市粗放的发展方式,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需要实现同步循环,解决当前城市生态问题。绿色城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旨在为人类迈向未来的绿色文明进程提供发展空间,成为生物科技和文化资源和谐的凝聚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

绿色城市最大的特点在于生态化的建造技术,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步平衡,使绿色城市设施与绿色城市从局部到整体相互作用,积极应对成为每个空间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的有生命力的共同体。绿色城市设施不仅满足了城市承载进一步多元、综合的功能要求,并且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良好的自我调整,保持城市的环境适应性。

2 绿色城市设施应对内涝问题

2.1 建筑绿色生态改造的实践

绿色建筑是具有生态价值、资源能源获取和处理能力、功能复合集成、空间适应多元化的载体。尤其是绿色屋顶由来已久,绿色屋顶兼具休闲娱乐与生态维持的功能,如今屋顶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美观、时尚的设施层面上升到城市生态系统构建的理论高度。

绿色屋顶是在平屋面或坡度较小的坡屋面上覆盖各种绿色植被,再配以给排水设施,在城市降雨过程中,绿色屋顶可以通过储水,减少屋面泄水,将大部分雨水储存,减少屋面排水,有实验数据表明绿化屋顶可以使排水强度减低70%。未来绿色屋顶与绿色建筑将成为绿色城市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屋顶将对城市环境改善能力提升起到巨大作用,将大幅度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设施的压力,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

2.2 街区渗水铺装的应用

传统街区铺装强调路面可通行性与美观,由于人工下垫层的渗水性远远小于自然下垫层,所以,城市街区铺装在降雨过程中依赖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街区渗水铺装在保证街区道路可通行性的同时,最大程度模拟自然系统的特性,将降雨中落在地表的水渗入地下,利用场地的工程学保证通行,同时利用自身的渗透性来管理降水。

当前,国内外对于渗水铺装的研究主要有道路透水性研究与景观美学设计两方面。道路透水性研究侧重于工程方面,通过对道路铺装结构的研究,整合道路铺装的透水、抗压强度等特性,实现道路铺装功能最大化。景观美学设计的研究则从植物学、生态学角度出发,尝试通过绿色植物与道路铺装的结合丰富街区环境提升街道生态性。但是,在实际建设中,街区渗水铺装存在做“表面文章”的问题。北京在2008年奥运之前进行了人行道渗水铺装改造,尽管在路表铺设渗水材质,但地基却使用了渗水性较差的混凝土下垫层,这就造成截留雨水有限,无法达到雨水回渗地下的问题,不仅无法快速排解雨水,还使雨水长期积存于渗水材料中,影响材料与路面的稳定性。当前许多城市在街区道路改造时提倡使用渗水铺装,但我们需要真正将工程做彻底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3 城市雨水花园的作用

雨水花园是一种在城市环境内人造的小型生态空间,通过分布在城市中的雨水花园分区域收集雨水,吸收附近区域城市地表雨水径流,不仅可以减少强降水对于城市的影响,还可以充分利用雨水涵养土壤与植被,在经过合理设计与妥善维护管理后,雨水花园兼具生态维护与景观欣赏的功能。

国外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在雨洪管理、生态维护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一般城市雨水花园可分为内向型场地花园、线性街道花园以及区域分散式点状花园。内向型场地花园采用集中式处理方式,一般利用管道、沟渠、道路等将雨水汇集至雨水花园,通过雨水植被保持花园水土;线性街道花园多在不影响交通情况下沿道路线性展开,配合道路渗水铺装,在降雨过程中实现有效的雨水下渗;区域分散式点状花园通常布置于建筑物集中且有大面积不透水表面的场地,利用地形引导雨水径流进入就近的雨水花园中,形成多级雨水滞留系统。

2.4 “点-线-面”搭建绿色城市设施网络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绿色城市设施网络是由“枢纽”(hubs)与“连接”(links)组成的天然与人工化绿色空间网络系统。一般将绿色建筑作为 “基本点”,并通过由生态街道、绿道、岸线等“连接廊道”与“枢纽”——公园共同组成绿色城市设施系统网络,集合开放空间、低影响交通、暴雨管理、生物栖息等功能,且在内部联系的同时与城市外部湿地、河流、森林联为一体,既可以抵御各类城市内部灾害问题,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美国是最早研究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国家,现已形成马里兰模式与西雅图模式两种不同尺度的构建方式。马里栏模式立足于郊野地保护规划发展,西雅图模式在高密度城市化区域,寻求城市自然系统整合、优化的方法,将城市暴雨处理、绿色街道、绿植屋面、低影响交通等进行整合实践,旨在创造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与宜居性。

3 绿色城市设施网络构建的建议

3.1 绿色城市网络构建的实现途径

目前尽管国内外对于绿色城市及绿色城市设施的构建有过诸多尝试,但尚未总结出标准的规划建设框架与方法。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构建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与引导,明确设施网络构建的目标与涉及的权利主体,将各主体融合到绿色城市设施网络建设的队伍中,形成相互协调、专家咨询、利益共享的工作架构,并设立专项的建设资金支持工程建设,积极寻求与NGO组织合作,鼓励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构建,并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这对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绿色城市设施网络无法脱离于城市发展而独立存在,不仅设施网络内部需要紧密相连以发挥最大的生态功效,与城市经济网络的联系同样至关重要。通过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构建,整合土地利用,得到多元功能,形成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社会、经济和环境永续发展。

3.2 绿色城市网络构建的管理

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构建需要在规划、建设、管理上形成连贯的配套体系,包括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设计标准与管控的法规条例。在绿色城市设施网络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不仅政府内部机构的工作需要衔接紧凑,市场与社会利益、矛盾的也需要协调解决。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构建是符合当下城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生态建设工程,需要依赖于全社会达成共识与共同努力下的一种长期策略。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绿色城市设施网络的建设不能仅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为目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同步,与土地发展与增长管理模式相呼应,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维护生态系统与城市发展统一,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1]孙彦青.绿色城市设计及其地域主义维度[D].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7.

[2]郭宏慧,赖胜男,王源福.浅析我国的绿色城市设计[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2(4):153-154.

[3]赵峥,张亮亮.绿色城市:研究进展与经验借鉴[J].城市观察,2013(4):161-168.

[4]戴礼翔.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新定义[J].建设科技,2011(7):28-29.

[5]许德毅.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关系解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50-152.

[6]谢映霞.从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看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2013(2):45-50.

[7]鞠宁松,龚坤.城市内涝的成因及破解方法探讨[J].江苏建筑,2011(144):90-93.

[8]张红卫,夏海山,魏民.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指导“绿色城市”建设[J].中国园林,2009(9):28-30.

[9]刘月琴,林选泉.人行空间透水铺装模式的综合设计应用——以陆家嘴环路生态铺装改造示范段为例[J].中国园林,2014(7):87-92.

[10]洪泉,唐慧超.从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获奖项目看雨水花园在多种场地类型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2(1):109-112.

[11]吴伟,付喜娥.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国际城市规划,2009(5):67-71.

[12]刘海龙,李迪华,韩西丽.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J].城市规划,2005,29(9):70-75.

作者:沙靓(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绿色城市规划设计。

In recent years,urban waterlogging happens frequently,which brings a serious impact to the city and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urban waterlogging,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green city,draws on the experiences in green-city construction.It proposes ideas of using green urban infrastructure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urban waterlogging,and tries to figure out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the green urban infrastructure frame that adapts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green city;urban infrastructure;urban waterlogging

仁丽)(

2015-1-28)

猜你喜欢
内涝花园雨水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神奇的雨水
爱护小花园
国外应对城市内涝的智慧:从“驯服”到“巧用”
雨水
城市内涝的形成与预防
我国城镇内涝防治:由理念到标准体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