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小城镇建设中的SWOT分析

2015-04-16 13:51
建筑施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城镇装配式绿色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0 引言

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法)是管理学中最直观的态势分析手段,用于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1-2]。

1 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市场需求大

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改变了传统的能源利用结构,增加风能、太阳能、沼气和地热的使用比率,提供合理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使用方式,提高雨水、地表水和中水的使用效率;减少传统建筑材料使用量,推进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根据目前上海试点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测算,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过程可实现节能约50%、节水约60%、节材约20%、节地约20%以及减少建筑垃圾约80%,而且,施工效益也能提高4~5倍。

小城镇建设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作为新型环保且符合国情的建筑模式,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应用。同时,国家也为小城镇建设制订了强制性的任务目标,出台了配套的财政补贴政策。

1.1.2 舒适宜居,满足居民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小城镇居民对居住环境和条件的要求亦越来越高。居民对室外环境、水资源利用、采暖系统、污水再生利用系统、门窗、保温隔热、垃圾处理、智能化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建筑技术可发挥空间较大。

装配式房屋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根据住户的需要,可分割成大厅小居室或小厅大居室。且装配式建筑采用构件一体化、工厂化生产,质量更可控,其墙面砖抗拉拔强度比传统方式提高了约9倍之多。

1.1.3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

小城镇建设总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若在小城镇建设中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住宅,将会吸引大批相关的新型建筑材料制造企业、研发企业、金融企业等新型行业参与,从而吸纳大批剩余劳动力。

在小城镇建造过程中,各种新型的绿色设计理念、建筑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以及性能评价标准的应用,节能新技术、绿色环保的建筑装修材料的普及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住宅产业结构调整。

1.2 劣势分析

1.2.1 建设成本高

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初期一次性建造成本比传统建筑高出5%~10%,而由其节能降耗带来的经济效益存在间接性、不可预见性。小城镇财政和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国家虽然制订了奖励和补贴政策,但仍远不能覆盖其增量成本,开发商收回成本的可能性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1.2.2 认知程度低

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主要应用在大城市和公共建筑中,仍处于试点和推广阶段,在小城镇的认知程度不高,小城镇居民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1.3 机会分析

1.3.1 政策支持

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节能效果显著,与传统的建筑相比,其性价比还是合理的。合理的性价比和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促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件,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

1.3.2 产业升级

目前我国建材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但科技含量较高和创新能力强的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材仍有较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产业升级带来的房屋舒适性的提升,将使越来越多人选择绿色建筑。

1.4 威胁分析

1.4.1 忽视现状

小城镇地方官员出于政绩考虑,可能会不顾实际情况,强制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忽视改造,大拆大建,适得其反。

1.4.2 市场激励不足

政府大力支持小城镇建设、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但行政干预过多,市场机制的调节和激励不足。

1.4.3 技术和理论滞后

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仍处于摸索阶段,后期的应用推广、市场化运作、如何与当地实际结合等处于理论探讨阶段。目前国内施工多为农民工,现场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工人技术程度低下,而绿色建筑和装配式住宅恰恰对技术程度要求高[3-4]。

2 措施与技术优势

2.1 措施

2.1.1 加强政企合作

工程公司应抓住新机遇,抢占制高点,改变经营模式,抓准发展机遇,成为地方政府推行绿色建筑和装配式住宅的最大助理和合作方,再者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各类承包商应有的服务功能。同时积极关注政策导向,与政策颁布部门和当地政府联系,争取获得政府的政策、财政补贴、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做出一批样板工程,获得企业自身利益和声誉。

2.1.2 全过程参与

工程公司参与小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业务范围向两端延伸(投资商—工程承包商—城市运营),全过程参与小城镇开发。

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虽然长期收益好,但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开发企业难以收回成本,大多企业出于经济原因,往往不愿采用。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模式,采用节能效益分享或能源费用托管的方式实施节能项目,可以实现多方共赢。

2.1.3 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共赢

工程公司综合实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强,前期规划和技术经济优势明显,项目实践经验丰富,但研发能力和后期运作能力较弱,而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对技术要求较高,工程公司应加强与政府、科研院所、专业分包、绿色建材商、城市运营单位等的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多方共赢。

2.2 技术优势

工程公司,尤其是设计院转制而来的工程公司,可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在规划设计阶段即考虑到绿色建筑和装配式住宅规划,充分体现小城镇的特色,更多地从宏观层面考虑对小城镇整体的评价,而非过于细致地落实到建筑单体上,并将其固化下来。

在后期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考虑能源规划与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废弃物处理、室内环境质量等,另外,还应考虑小池塘淤泥的清理、小城镇可再生能源利用(如生物质能)、农业用水的节水和污染控制、小城镇洪涝防治、应急水源的相关规定以及水污染向土壤污染专业、废弃物在镇层面的处理或合理转运等[5]。

在实际应用中,应做到如下几点:现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时,应重点审核材料节约利用的章节,尽可能地降低设备和材料损耗;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推广利用铝合金模板代替木模板;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公司应抓住国家小城镇化建设机遇,与同行业其他单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借助工业化、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扫清成本增量的障碍,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奖励,全面推广装配式住宅与绿色建筑。

猜你喜欢
小城镇装配式绿色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绿色低碳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