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2015-04-16 08:31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听力话语模态

谢 倩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安徽 阜阳 23603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与交流的手段也趋于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信息和交流通过动画、图像、声音等不同方式展现出来。日新月异的信息传递方式也延伸到语言教学领域,为大学英语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种形势下,多模态话语的教学模式被逐步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成为近年来研究讨论的热点之一。

一、多模态话语国内外研究状况

模态是指人类通过感官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多模态是指人类运用多个感官同时参加互动。“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

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多模态话语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对多模态话语最早的研究源于R.Barthes,此后国外的语言学家将多模态话语理论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为今天的多模态研究和理论的构建开辟了新的道路。国外对多模态话语理论的研究正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研究的领域也在日益扩大。相比之下,国内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还处在起始阶段,研究成果还不丰硕。李战子在《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一文中介绍了图像分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最早把这一分析框架引介到国内并且开启了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大门。从中国期刊网(CNKI)上搜索的相关学术期刊来看,自2006年至2014年12月期间,以“多模态话语”为主题词可搜索到1968篇的相关论文,且呈上升趋势。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和研究视角均呈现出多纬度、多视角的动态画面;在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方面均有突破,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肯定。

纵观国内多模态话语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研究者对于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价值给予了充分重视,不同的输入模态给二语习得带来的影响正受到广泛关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英语学习者对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否满意? 2.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否真正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二)研究形式和对象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测、实验和后测。其中前测包括调查问卷和听力水平测试;实验阶段则是以多模态话语理论为基础,结合言语与非言语的多模态形式,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予以实施;后测是在为期一年的听力多模态实验教学后再次进行听力水平测试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听力成绩是否与听力多模态实验教学相关。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12级英语教育专业英语学习者。其中1班为实验组,采用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2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听力教学模式。该实验自2013年9月开始,2014年6月结束,为期1学年。

(三)实验设计

1.实验工具

工具一为调查问卷。实验前、后调查问卷主要了解两组学习者对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和单一音频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满意度等。工具二为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的听力水平测试卷。前测试卷为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听力》听力测试题1,后测试卷为测试题2。实验结束后,运用SPSS 统计软件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实验过程。

在听力多模态教学课堂上,实验组学习者在教师带领下利用包含图片与视频在内的多种辅助教学资源进行听力学习和练习。

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是:

(1)听前,利用多模态资源的协同作用激发兴趣。

在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符号资源,发挥各种资源模态的协同作用。在听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听力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听力效果。试验中,在课堂上设置“主题秀”环节,将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提前布置各个小组的预习任务,每次上课安排1个小组进行听前展示。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道具或PPT等多媒体形式,并辅以语言或表演等将特定的主题完整呈现。实践中,一些小组为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还会加入简短的单词连线、歌词辨听等小游戏环节,结束时还会分发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励,多模态教学手段在听力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听中,利用图文资源的整合意义培养听力技巧。

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听力水平选择适合英语学习者的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的主题选取各种模态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每个单元的听力主题及其相关练习,丰富听力练习情境,多样化听力练习形式,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强化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消化,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并获取重要的、有用的信息。对于学习者来说,在听音频材料这一过程中,要利用在听前激活的相关图式,通过选听特定信息、推理、记笔记等听力策略进行多模态信息综合整理,将获得的信息转换成相应的图画、表格、文字记录等,学会跳跃障碍或筛选,从而有效的提高听力理解的程度。

(3)利用多种模态资源的协同作用巩固听力效果。

听后的任务设计旨在将听力材料的主题作为一个拓展延伸任务,在深度挖掘听力材料内在意义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听、说、读、写方面的延伸任务。如:教师可以使用分组活动由听延伸到说。首先要求学习者在组内对所听材料进行口语活动,如问答、复述、对话、讨论、演讲、角色扮演、交换信息等,然后每组选出两位同学参加班级表演,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为其他组的表演进行评价打分,最后教师做出点评补充,把互动式交际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为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动力,教师还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如:模仿和演练优秀的组可以在期末成绩加奖励分数5分;对课堂活动提出改进意见且被采纳的学生可获奖励分等。

三、结果与讨论

1.前测

实验前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组两个班的受试者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有效问卷为9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显示,学习者普遍对现有的单纯音频听力教学不满意(31人非常不满意,占34.4%;38人不满意,占43.3%),对听力课堂不感兴趣,这导致了在单一音频听力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度不高。

实验前笔者还对两个班进行了听力水平测试,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从统计结果来看,P值为0.313,说明两个班的学习者在听力理解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

前测表1 实验班与对照组前测听力理解水平对照表

2.后测

1.实验问题一:学习者对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否满意?

在为期1年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组的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4%的同学对该模式满意,他们认为新模式下的听力课堂引进了网络资源、视频,图片等多模态教学资源,改变了以往的单调教学模式,对听力学习有帮助。

2.实验问题二: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否真正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针对新的教学模式是否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这一问题,在实验开始前和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听力成绩进行了对比,结果如下:

表2 对照组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配对样本T检测

通过对对照组听力理解水平前后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检验,可以发现对照组在前后测中没有明显差异(p =0.054 >0.05),也进一步说明对照组学生没有能够提高听力理解水平。

表3 实验组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配对样本检测

通过对实验组听力理解水平前后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检验,可以发现实验组在前后测中发生了明显差异(P=0.000<0.05)。两组数据显示了此听力教学模式与学习者成绩显著正相关。这些数据表明此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学习效果,对学习者听力成绩有显著提升。

3.实验讨论

根据以上对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实验验证、问卷调查,对本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英语听力成绩的原因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各环节的设计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如在听前设置的“主题秀”环节,学生按照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小组分工协作,完成材料的收集,用于课堂展示等。在此过程中,收集材料也是一种学习,图片、视频和音乐素材能刺激感官,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信心和兴趣。另外多模态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即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资源的互动,在多种的互动中不断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知识积累。

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设计最大程度地彰显了多模态认知的协同作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将多媒体、网络、图片、视频等动态的教学环境和黑板、粉笔、实物等静态资源相结合,为学习者营造多模态教学环境去辅助教学,使学习者在一种多维度的、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此外,听力多模态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大量语言学习材料。不同模态间相互转变的学习能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觉器官,加强认知联系,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了听力学习的效果。

与传统的单一模态的听力教学模式相比,学习者对多模态教学模式是接受的、支持的。在多模态教学过程中,实验组的学习者乐意改变其传统的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成为听力实践的积极参与者,小组活动的组织者、表演者、评价者。这种角色的转换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完成了对所听材料的构建。因此,听力多模态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者潜力,使课堂呈现出一种立体式的教学形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性及知识的获得性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了教学良性效用的最大化。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Arnold,1985.

[3]Kress,G.&Theovan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 TheModes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4]Baldry,A.&Thibault,P.J.Multimodal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M].London: Equinox,2006.

[5]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126):29-32.

[6]杨华.大学英语听力多模态课件设计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9):208-209.

[7]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3):28-32.

[8]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

[9]程云.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中的构建[J].学理论,2013(18):276-277.

猜你喜欢
听力话语模态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