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学生心灵,谱写心育篇章

2015-04-16 15:08景艳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景艳梅

〔关键词〕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困难重重的工作,投身其中,需要有冲劲,有耐力,有激情,有智慧;心理教师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背起行囊,需要有勇气,有志向,有热忱,有

胸怀。”

自从2009年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天津市津南区一所中学参加工作,我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这条道路转眼已过去五年。五年的专职心理教师经历,已足够留给我上述切身感受。

回首这五年,有过迷茫,有过疲惫,有过彷徨,有过挫败。但值得庆幸的是,“四少四多”的工作信念支撑着我走到了今天,那就是:少抱怨,多理解;少骄气,多磨炼;少空想,多行动;少浮夸,多实干。值得庆幸的是,“四字”工作方针指导着我一步步领略实践探索的妙处,那就是“落地有声”:“落地”即将心育落实处、接地气,扎扎实实行动起来,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有声”即抓宣传、扩影响,打造学校心育品牌,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见成效、争上游、创佳绩、赢声誉。

一、夯实基础,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作为学校第一位心理教师,面对身边无前辈带领、无同行交流学习的现状,我没有退缩。在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要求下,我在网络中“沙里淘金”,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和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获取专业资源。电脑的收藏夹里罗列着几十个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网站,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逐一浏览,了解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态势,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去粗取精,分析可行性,取为己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默默地积累着心理咨询的实战经验,提高辅导操作能力,认真做好个案研究,增强个别辅导实效。我所撰写的咨询报告获国家级一等奖,同时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发表。在心理活动课教学中,我学会了把握课堂、提升课堂驾驭能力,坚持采取活动、体验、分享的形式,真正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在感悟中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沉下心来,不急于求成,不好高骛远。在学习、积累、反思的过程中,我挖着属于自己的这口井,夯实基础、积蓄能量、提升技能,并不断体验到专业成长空间无限,品尝到专业成长快乐无限!

二、梳理框架,构建常规工作体系

作为心理教师,将自己的工作阵地仅仅局限在课堂和咨询室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拓宽工作领域,突破工作瓶颈,真正打开工作局面,是每一名怀揣梦想的心理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面对任务不明确的现状,我没有被动等待,而是抱着“创业”的心态,主动梳理框架,构建常规工作体系。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组建心理协会,培训一支学生队伍协助开展工作;开辟校报、校刊宣传阵地,及时报道工作进展;设计美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走廊,通过工作、活动照片向校外来访人士进行直观展示;设立心理中心开放日,开放心理阅览室,有效利用心理中心的设施和资源,为学生大胆地走进心理咨询室创设条件与氛围;开通心理网站,拓展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渠道;独立编写《新生心理手册》;申报课题,借助课题研究深化工作;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活动中来,使其成为校园中一道新的风景线。

在常规工作中,我将开展心理活动作为重点。从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入手,如心理板报评比、心理手抄报比赛、“体验心灵成长,唱响激扬青春”心理征文、趣味心理知识竞赛、心理励志电影赏析等。逐步由浅入深,由分散迈向整合,形式更多,更加贴近学生心理,如心理读书沙龙、“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箱庭故事”团体沙盘游戏、“寻找自己,守望心灵”5·25主题活动、“规划未来,把握人生”生涯规划主题活动、“新生适应”心理训练营,等等。此外,我还将心理剧引进学校,举办的校园心理剧大赛得到津南区电视台专题报道,多个剧目在天津市文艺展演、在中学生心理剧大赛中获奖。

三、拓展渠道,协同借力深化工作

随着工作的开展、经验的累积,我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自己一个人孤身作战、单打独斗,必须与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协同合作,必须借力借机借势发展,融入学校整体工作和各项活动之中,才能真正展现生命力,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赢得持久发展。

在主管校长和德育处的支持下,我致力于开拓班会课这条心育途径,充分发挥和利用班主任的独特优势,推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分阶段推进、分步骤实施,从最初鼓励个别班主任摸索尝试,到策划召开班主任现场展示和专家点评指导相结合的心理辅导班会课研究推动会,再到每学年一次的心理辅导班会课展示评比活动,一直到如今每学期都持续开展的献课研讨活动,逐步使心理辅导班会课在学校成为常态。同时促使班主任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自觉提升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使心理辅导班会课在普及化的同时不断向专业化靠拢。在此过程中,我没有将自己定位为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而只是一名辅助者和促进者。我将自己尚且粗浅的专业知识和尚待成熟的专业经验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同时也向班主任虚心学习,与班主任精诚合作、协同配合。

学生的心理建设需要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更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因此,协同家长、增强家校互动,也是维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每学期,我精心挑选优质的家庭教育视频在家长会上播放,受到家长的欢迎。此外,在与班主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将亲子活动带入班主任视野,鼓励、引导个别班主任开展以本班学生和家长为对象的团体亲子心理辅导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家长和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融洽了关系,增强了沟通。

四、创新形式,举办心理文化节提升影响力

我信守“干一行爱一行”,既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就有责任、有使命把它干好,做到极致。在长时间的冥思苦想、精心酝酿之后,在整合提炼以往组织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我策划创办了与学校“文化·走进”育人品牌相互契合的校园心理文化节,以此为依托,创新形式,集中展示,进一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和影响力。endprint

至今为止,心理文化节已成功举办两届。在每届历时一个多月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自觉亲近心理文化,在活动中润泽心灵。班级心理文化宣传、“最炫班级风”心理活动风采展、“优雅女生、阳光男生”评选、“文化达人秀”、“笔尖下的心灵密码”之心理漫画大赛、心理文化节LOGO设计、“我们的表情,一中的风景”表情征集、“换一种腔调,讲点正能量”师生交流公开课……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动为学生、为班级提供了舞台,带领全校师生领略异彩纷呈的心理文化世界,体味校园生活的灵动鲜活。

在每一届心理文化节的举办过程中,从方案制定到操作落实,到最后的闭幕式,我将全部心力倾注其中。所幸不孚众望,良好的活动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家长的认可和专家的赏识。心理文化节的成功创办,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使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执着前行,助力区域整体发展

作为天津市津南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重要成员,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我也积极为津南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建言献策。先后深入二十多所学校听课、评课,曾应邀为全区德育干部和多所学校的教师主持心理体验活动,为多所学校的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辅导讲座。此外,在津南区团体心理辅导大讲堂中对全区优秀班主任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专题培训,同时担任津南区班主任岗后培训讲师团讲师和津南区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

在全区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我很荣幸自己能够参与其中,与志同道合者同行,助力区域整体发展。我知道,一枝独秀永远不是春天,团队的强大才能成就学校,才能引领个人成长。

2012年底,学校被评为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并被推选作为全市惟一一所在天津市教委召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典型经验交流与介绍的中学。学校被中国心理学会授予2013年度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与此同时,我也先后被津南区评为“教坛新秀杯”优秀教师和“教工先锋岗”先进个人,被中国心理学会授予2013年度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如今,虽然已或多或少体味到播种耕耘后渐现的春华秋实,但我深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由平台建设阶段向内涵发展阶段转变,我个人的专业成长也刚度过“懵懂期”,尚处在“发展期”,离“成熟期”更远。未来仍然难免会有磕磕绊绊、困顿迷茫,但历经五年的锤炼与洗礼,我更加有信心、有决心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我相信:只要一直在路上,我将会一步步领略别样的风光,品尝助人的欢欣,圆融生命的智慧,享受自我实现的幸福!

(作者单位: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一中学,天津,30035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巧用思维导图?做“有为”心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