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

2015-04-17 16:28姜庆伟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毕业生

姜庆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陕西咸阳712000)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改革初探

姜庆伟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陕西咸阳712000)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但调查发现,一些毕业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显得有些困惑。究其原因,与高职院校存在以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为核心的职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当、培养方式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有关。因此,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巩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科学构建职业指导课程的体系与内容、切实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三个方面入手,增强职业指导的效果,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非“211”本科院校的差距不断缩小。但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好就业、但不等于就好业”的问题依然存在。作为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我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查,近三年的采样数据表明,绝大部分毕业生均已就业,但首次就业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毕业生三年内跳槽次数平均达3次以上,多的达6~7次,这反映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途与目标感到茫然。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重视初次就业率而忽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毕业生就业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1]。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各高职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更多关注初次就业率,也以此为指标来衡量就业指导工作,这或多或少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各高职院校大多设立了“就业办”或“就业指导中心”,说明学校注重的是“就业”。

2.培养方式与学生职业发展存在背离现象

为了提高就业率,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了“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模式[2]。这种模式只注重就业中的方法手段、技能技巧等操作性方面的指导,只要帮学生找到工作,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而且这种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的规划,并没有起到高职院校真正的育人功能,与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初衷有所背离。许多毕业生盲目上岗,势必造成首次就业不称心而跳槽。对我院近三年的毕业生调查发现,首次就业一年内跳槽的占56%,三年内跳槽的占71%。这对学生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极其不利。

3.职业指导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尚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缺少职业生涯规划课[3],现有的教材内容也以就业指导为主,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很少。大部分高职院校教授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多为辅导员或学生管理人员,他们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学能力。

二、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思考

1.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制定全程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职业指导教材,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专业的不同和岗位能力需求的不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例如,我院推行的“1+4+X”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即以1门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为主,4门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为支撑,文化素质类讲座(科普系列、哲学社科系列、艺术体育系列)与课程实训等为补充的课程体系,通过全程指导,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2.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职业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决定职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4]。因此,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一是要培养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指导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职业指导全过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职业生涯方面的困惑与需求,做到因人施教。二是要培养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职业指导教师应掌握国家关于职业指导的政策与法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要培养职业指导教师的实践素质。职业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职业指导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还应熟悉人才市场的动态,否则会出现判断不准,职业指导工作偏离方向的现象。因此,需要通过定期深入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了解往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掌握人才市场发展的动态,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不定期地了解和把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信息,了解当前自主创业的动态,使职业指导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人师”和“业师”。

3.强化多元指导,提升学生就业水平

在开展就业指导的工作中,可采用多元并举、强化指导的形式,可以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举办职业指导专题讲座与报告、校友大讲堂、企业家讲坛、就业咨询日、模拟招聘大赛、毕业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强化指导过程。同时,可以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社团,开展就业志愿者服务计划、职业规划大赛、有奖征文等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择业意识,提高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保证。

三、结语

为了确保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不但出口畅而且质量高,就必须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奋斗目标。在校期间,积极对学生开展职业理论、职业道德、择业方法与技巧、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创业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对面临毕业的学生,统一安排就业专题辅导,使毕业生能系统地掌握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1]魏翠妮.提升职业指导有效性的几个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3):78-80.

[2]丁晓妮.浅议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若干难点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10-12.

[3]陈德明.我国生涯辅导的勃兴背景与当代使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98-100.

[4]李含.大学生职业指导方法初探[J].大学生就业,2013(6):20-21.

G717

A

2095-3860(2015)01-0038-02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教科研项目(ZK13-50)

姜庆伟(1983—),男,江苏扬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E-mail:gjcjiang@126.com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最“叛逆”的毕业生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