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英语角”建设之行动研究

2015-04-17 16:28訾韦力张慧琴谢乐乐吕蓓蓓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英语角第二课堂口语

訾韦力,张慧琴,谢乐乐,吕蓓蓓

(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北京100029)

第二课堂“英语角”建设之行动研究

訾韦力,张慧琴,谢乐乐,吕蓓蓓

(北京服装学院外语系,北京100029)

行动研究是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的行动性、参与性、探索性、反思性、循环渐进性的系统性研究。针对“英语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观察活动效果,进行系统反思,进而开展第二课堂“英语角”建设的行动研究。经过两个循环的研究,“英语角”活动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是改进第二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行动研究

有研究者发现,英语口语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采用了更多的练习策略,比如,与其他同学或以英语为母语者对话[1]。他们还发现,在中国的外语环境下,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功夫,谁就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鉴于第二课堂在语言教与学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开展了英语第二课堂“英语角”建设之行动研究,旨在探讨第二课堂辅助作用的有效性,同时为其他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英语角”活动概况

在我校(北京服装学院)和外语系领导的支持下,2013—2014学年我们举办了22期“英语角”活动,其中,2013—2014第一学期举办了12次,2013—2014第二学期举办了10次。在“英语角”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要求,我们不断地对活动进行调整,针对“英语角”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性展开了行动研究。活动指导由来自澳大利亚的外教Chris、来自法国的外教Homan以及我校外语系教师担任。

“英语角”活动开展以来,校本部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北校区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他们一致认为此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英语表达上更加自信了。

二、“英语角”活动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或灌输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情境对学习者获取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语言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既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意义的建构,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最终目标来进行的。

2.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首先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该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边研究、边行动,共同完成。

行动研究中,“问题”“计划”“行动”“反思”这四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其基本过程是一个螺旋式循环的过程。

在教学实际操作中,行动研究是一个系统循环过程,包括制定计划、参与行动、观察分析、有针对性反思等环节。也就是说,行动研究的实施要求首先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查研究,然后重新确认问题、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在实施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观察、收集数据,分析反思与评价效果,最后撰写研究报告。

三、第二课堂“英语角”活动的行动研究

首先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英语角”辅助英语教学的看法。然后按行动研究的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系统计划,实施计划,最终完成行动研究的任务。

1.发现问题

这是我校近五年来首次举办“英语角”。“英语角”举办之初,我们张贴了宣传广告,请学生集中到咖啡书屋,由指导教师介绍本期“英语角”的话题,大家开始交谈。举办几周后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来了一两次后就不来了;有的学生只是听别人讲,很少说话;有的学生反映话题已经老掉牙了,没有兴趣,因此一言不发。对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我们发放了5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8%的学生认为举办“英语角”有一定的必要性。问卷里,“参加英语角的效果”一项,选择“好”者占25%,选择“一般”或“没效果”者占到75%;“不愿参加英语角的原因”一项,选择“没有良好的组织,活动形式单调”者占54%;“参加英语角不发言的原因”一项,选择“口语差”者占37%,选择“没有开口机会”者占24%,选择“想说但表达不出来”者占39%;“参加英语角与其他同学以及外教交流感觉”一项,选择“十分焦虑与郁闷”者占63%,选择“轻松愉快”者占3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学生认同“英语角”活动,但是因为组织不到位、自己口语不好、与外教交流感到焦虑等,而不愿意参加“英语角”活动。

2.提出假设

学生口语练习机会极少,这是由于平时英语课堂教学是50~70人的大班,所以没有机会说英语;我校服装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底子较弱,口语差,加上不熟悉的话题,他们害怕影响大家交流;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来到“英语角”不敢交流,也不知道怎样交流;“英语角”活动组织得不理想,导致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动力不足;外教与学生互动不畅也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方案实施

第一阶段:尽量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由于参加“英语角”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院系,所以根据参与人数将学生分成4组,由3名指导教师和辅导学生来引导大家交流。先保证学生能在各个组内进行交流,创造更多说英语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熟悉了,交流起来更有动力。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英语角”活动是否吸引学生与话题有关。如果没有固定话题,“英语角”就缺乏系统性和凝聚力;如果话题陈旧,则会大大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关于话题,活动之初规定freetalk,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随后发现有些话题学生们已在口语课堂上讨论过多遍,口语弱的学生操着spokenEnglish津津乐道,而口语较好的学生已经感觉十分乏味。因此我们和一些学生聊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最终确定了10个时事热点话题,如popculture、cyber love、clothes、onlinemealordering、fashionlife等。事先设定好话题,每次活动分固定话题时间和自由交流时间。每次活动提前通知让大家有所准备,并提供一些涉及本次活动的词汇。这样,在“英语角”交流过程中,围绕固定的话题,参与者有备而来,交流变得热烈起来。

另外,由于我校属于艺工融合类院校,所以我们还结合学校特色举办“英语角”活动。如结合学校活动,加了一场关于“敦煌艺术”(DunhuangArt)的“英语角”活动,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宣传了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受到大家欢迎。在圣诞节、感恩节活动专场,我们邀请外教与大家一起分成团队做游戏,使“英语角”充满了欢乐。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十分自卑,来到“英语角”后转身走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来到“英语角”后一言不发,只是听别人说,2个小时下来毫无收获。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每次安排1~3名学生作为引导员,有时指导教师也做引导员,招呼他们加入小组进行交流,或者陪着他们或帮助他们顺利交流。经过几次的实践,这些学生知道如何参与交流了,害羞的人少了,口语较弱的学生也开口说了。

经过第一轮的计划与调整,大部分学生变得活跃起来。有了事先准备的话题,交流的内容变多了、丰富了。但是我们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某个话题交流几个回合后就无话可说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怕和不认识的人交流,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口语交流不是那么自然,认为自己的spoken English会破坏交流环境,引发了他们的交际焦虑感、挫折感,下一次就不愿参加了。

第二阶段: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根据谈话记录、学习日志等信息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英语角”活动方式再次进行调整。我们邀请在国外学习过的学生作为“英语角”的辅导员,引导大家扩展话题。针对大家感觉外教少,达不到与英语本族语者面对面交流的目的,我们发动各系学生,邀请我校的留学生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同时我们还扩大活动范围,进行校际交流,邀请外校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广泛交友,提高口语练习的质量。为了满足将来计划参加雅思、托福等考试的学生需求,我们邀请培训机构的雅思口语教师Ricky来到“英语角”,将“英语角”与学生未来的学习计划结合起来,增强了“英语角”的实践性、实用性。

我们采用各种方式让大家感觉到来到“英语角”就有一种集体归属感。咖啡书屋环境优雅、舒适,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自己的家庭、学习、生活,轻松愉快地交流,分享学习、考研、出国等信息。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提高学生归属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指导教师此时是引导者、鼓励者和促进者。教师的鼓励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对学生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亲和力,这也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

4.效果

两个学期下来,“英语角”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口语之家。一些经常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学生参加了各级别的英语演讲比赛,并获得满意的奖项。如北校区商学院2012级魏伊诺同学获得了口语测评大赛二等奖;还有一部分“英语角”的常客也获得各级别的口语竞赛奖项;艺术类的几名学生在雅思口语考试中获得了好成绩,已经得到境外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另外,有些学生有过用英语交流的经验,更愿意寻找机会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还有一些学生已经能流畅地与英语本族语者交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里有了归属感,遇到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都会到这里来,从指导教师、同学中获得信息与启发。

5.注意事项

(1)研究问题应是第二课堂“英语角”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2)研究过程要以活动主体为中心,对我校而言,要关注艺术类学生的需求,随时对计划进行调整,不断地进行反思与评价。

(3)教师的协作在行动研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四、仍需改进的问题

教师通过行动研究,能够直接发现一些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这些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观察到的。我们认为优化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英语角”活动还有一些地方有待改进。

(1)如何保证外籍教师或留学生每周参与。目前以邀请外籍人员参加的方式为主,但外籍人员的参与并不能得到保证,有时候会出现“英语角”活动没有外国人参与的情况。

(2)如何动员本校英语教师参与。目前我校英语教师对“英语角”活动的参与度不够,建议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和学生深入交流,增进感情。

(3)如何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英语角”活动。确实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英语角”对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性。可以想一些办法,推动更多学生走入“英语角”。另外,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4)资金以及硬件设施的保证。目前在学校咖啡书屋举办“英语角”,规模较小,经常因为地方不够而挪到其他地方。华中科技大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该校为开展“英语角”活动专门搭建了“外语世界”场地,有小道、花坛、竹林竹凳和遮蔽物,环境优雅,可以看出该校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口语能力提高的热情。

另外,我校的“英语角”活动还缺乏必要的扩音设备、演示工具等。一些特别策划的活动、嘉宾的邀请以及奖品等都需要资金支持。

[1]HUANG X,NAERSSEN M V. Learning Strategies forOral Communication[J]. Applied Linguistics,1987,8( 3) : 287 - 307.

[2]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 (2):4-8.

G424.28

A

2095-3860(2015)01-0074-03

2014年北京服装学院大学生URTP项目(158);北京服装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团队项目(JGTD-1406)

訾韦力(1967—),女,吉林珲春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E-mail:zwlpost@126.com

猜你喜欢
英语角第二课堂口语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酒中的口语诗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
英语角
英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