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风疹疫苗与病毒性脑炎因果关系鉴定1例

2015-04-17 11:37
法医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风疹病毒偶合风疹

(武警政治学院刑侦技术实验室,上海 200435)

1 案 例

1.1 简要案情

张某,女,10周岁。2000年4月28日,张某在学校内接受全县统一安排的风疹疫苗预防接种。张某注射疫苗前自诉近日曾有发热,伴左下颌肿痛等不适,正在当地村医务室就诊,但接种医师仍予注射风疹疫苗。接种2d后,张某因突发抽搐症状入院,经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1.2 病史及笔录摘要

1.2.1 某律师事务所调查笔录

2000年4月25日张某来村医务室就诊时,查体:患儿感冒、淋巴结肿大,伴发热。25日至27日连续3d肌注头孢拉定、阿尼利定(安痛定)。27日来肌注时仍有高热。

1.2.2 某县卫生防疫站对注射疫苗经过的调查

张某于4月28日上午9:30左右进行接种,据接种医生反映,注射前曾用手触摸张某额部,未见发热迹象,也未发现有其他注射禁忌证,所以注射了疫苗。4月28日下午与29日全天,张某均正常上课,4月30日晨,张某突发抽搐,送到某市中心医院,被确诊为病毒性脑炎。

1.2.3 某市中心医院住院病史

住院日期:2000年4月30日至6月12日。入院时主诉:发热3天,频繁抽搐6次。现病史:患儿就诊前3天发热,夜间为主,体温39℃,不伴寒战,无呕吐。今晨突然出现抽搐,发作时双眼球上窜,口唇发绀伴小便失禁,共发作6次,每次约1~2 min缓解。查体:意识不清,昏睡,皮疹阴性,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口唇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咽充血。四肢肌张力正常,活动自如,克氏征(+),布氏征(+)。 血常规白细胞9.5×109/L。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5月9日,腰椎穿刺抽出透明脑脊液约4mL。脑脊液生化检查:糖30 mmoL/L,蛋白 0.2 g/L,氯化物 127 mmoL/L,白细胞数0.012×106/L,淋巴细胞比例0.86。脑脊液检查结果进一步支持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经积极抢救、脱水、降颅压、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后,病毒性脑炎基本治愈。出院诊断:病毒性脑炎。

1.3 鉴定意见

1.3.1 既往鉴定意见

2001年5月24日,某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小组鉴定意见:在接种风疹疫苗之前,即2000年4月25日发热伴左下颌淋巴结肿大,是病毒性脑炎的前驱症状;患病毒性脑炎属于接种风疹疫苗过程中出现的偶合疾病;患病毒性脑炎与接种风疹疫苗之间无因果关系,患病毒性脑炎不属于接种风疹疫苗的异常反应。

2002年6月3日,某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小组鉴定意见:风疹病毒系非嗜神经病毒,从接种疫苗到患儿发病时间小于风疹最短潜伏期,患病毒性脑炎属接种风疹疫苗过程中出现的偶合病例;患病毒性脑炎与接种风疹疫苗之间无因果关系。

1.3.2 本次鉴定意见

2003年5月10日,本实验室鉴定中心鉴定意见:张某所患病毒性脑炎并非风疹病毒直接所致,某县卫生防疫站在张某很可能存在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病症的情况下,仍对其实施风疹疫苗接种,存在过错;不排除该过错可对张某的原发疾病(病毒性脑炎)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故认为,接种风疹疫苗与张某病毒性脑炎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2 讨 论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是风疹病毒唯一自然宿主。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一般要经历14~21d的潜伏期。风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用于1岁以上的风疹易感者,重点为10~14岁青少年女性。接种风疹疫苗后,由于疫苗病毒增殖可有轻度疾病表现的副作用。疫苗使用说明书上明确注明: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及孕妇不得接种。因存在感染,尤其发热的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如接受疫苗接种,可能产生以下后果:(1)不能形成有效的免疫应答,难以产生抗体;(2)因预防接种演变为人工传播、感染疾病;(3)因疫苗的不适反应影响对原发疾病病情的判断;(4)造成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加重原发疾病。

病毒性脑炎好发于儿童,临床表现包括畏寒、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并可出现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和精神症状,如幻视、幻听、精神异常、言语障碍、兴奋躁动、抑郁等,可有脑膜刺激征和锥体束病理反射等体征。

张某患病毒性脑炎与接受风疹疫苗接种仅相隔2 d,远小于风疹疫苗引发风疹感染发病所需经历的潜伏期。据此分析,张某罹患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并非注射的风疹病毒。

本案两次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技术鉴定均认为,张某罹患病毒性脑炎系偶合疾病。据《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偶合其他疾病”是指:某一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或前驱期,或患有某种慢性病症状不明显者进行预防接种时未被发觉,成为偶合发生的某种疾病。

就医方的调查情况分析,张某接种疫苗前曾自诉近日有发热,接种医师曾用手触摸张某以确定是否仍在发热,说明接种医生事先已经注意到并了解张某当时可能患有的潜在疾病。因此,本案不属于未被发觉的偶合其他疾病。

《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附件二“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的诊断及处理”中规定“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应该正确选择接种对象,对具有禁忌证的人接种后往往可以引起严重后果;若接种对象选择不当,引发后果的,应属医疗事故”。本案张某接种风疹疫苗时可能存在免疫接种的禁忌证,故本案应属“接种对象选择不当”。

本案中张某所患病毒性脑炎并非风疹病毒直接所致。某县卫生防疫站在张某很可能存在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病症的情况下,仍对其实施风疹疫苗接种,存在过错;不排除该过错可对张某的原发性疾病(病毒性脑炎)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故认为,接种风疹疫苗与张某病毒性脑炎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猜你喜欢
风疹病毒偶合风疹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菏泽市1例接种Ⅰ+Ⅲ犁脊灰减毒疫苗偶合猝死病例调查、诊断分析
多金属偶合腐蚀模型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风疹
孕妇血清风疹病毒抗体IgG的检测及其易感性研究
春暖花开,预防风疹
2013年西安地区风疹病毒的分离与基因特征研究
5180例女性婚前检查风疹病毒抗体的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