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追过的APP

2015-04-17 09:09钱玉娟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流星社交微信

钱玉娟

最近,微信朋友圈又被刷屏了。这次的主角,是一款叫做“足记”的应用。

从3月中旬开始,朋友圈里开始出现大量模仿宽画幅电影画面的图片分享。这种图片与传统照片截然不同,瞬间吸引了大批用户的模仿和下载。“足记”不仅火速“霸占”了苹果应用商店排行榜榜首,用户也从几十万迅速增长到数百万,猝不及防的火爆甚至多次“压垮”这个不足10人团队的服务器,成为2015年移动互联网的“当红炸子鸡”。

“足记”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让不少人未雨绸缪地联想到多款发展经历类似的应用,诸如脸萌、魔漫相机等等。这些应用前期成长的路径别无二致,却在用户超过百万级、获得千万级投资后如过山车般归于静寂。这些应用从默默无闻到短时间内意外爆红,均借助于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得以大量传播,个中原因,有时甚至让创始人都感到意外。就像本刊早在2014年刊发的《脸萌:流星?太阳?》一文中所做的思考,APP的瞬间火爆就好像一颗璀璨的流星,来去匆匆,彼时,何以继续生存更加关键。

如今,在知乎网站上,一则“‘足记该如何延长生命周期”的求教帖已经得到了120多条答案。那么,“足记”究竟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流星”?它又该如何打破其兴也盛、其亡也忽的“魔咒”?

社交媒体引爆点

其实,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早在其代表作《引爆点》一书中就流行风潮加以解析,他指出,人的思想、行为、信息以及产品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传播蔓延,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件,有可能会引发连锁效应,导致爆点的出现。

另外,格拉德威尔还将触发因素总结为流行三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其中个别人物法则尤为重要,分为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无论是现在的足记还是曾经火爆的脸萌等,对于它们而言,爆炸性增长的起点都可追溯至某一“联系员”的触发。

一个拥有巨大关系网的用户无意中安装了“足记”等应用,并发现了个中奇妙,欣欣然使用后并将其分享至社交平台,不仅为这些还在沉默期的APP们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更“便利”地让其朋友圈中的几乎所有人成为了“被推销”的对象。

随后,好友的二次分享则正式开启了传播的大门,每一个用户都将“足记”或“脸萌”等带入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中,而朋友间的分享传递则将这些应用带入了更为宽阔的平台,如此受众群“以一传十”般级数增长,直到最终实现全民分享的浪潮。

梳理“足记”等现象级“爆款”产品,场景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介入都成为了它们成功的最大看点。其实,作为新晋榜首的应用,“足记”的出发点原本很小众,以帮助用户在旅行中发现经典电影的取景地,并拍摄出自己的故事为初衷而进行研发。区别其他图片文字应用的根本所在,增强了图片的内容呈现和再创作,让图片仿佛成为一个陈述者,而故事也娓娓道来,极大地调动了观者的情绪。

不做他人嫁衣

当然,“爆款”不仅需要在推动产品内容的生产与分享,还需要在功能上不断更新迭代,以满足用户“喜新厌旧”的心理。

一些纯粹倚靠社交媒体“疯传”的产品,往往本身不聚合内容,这反而成了它们的软肋。一旦社交红利用尽,没有持续更新的内容,产品的生态就更不可能吸引用户持续回归和反复使用。

以“魔漫相机”和“脸萌”为例,用户创造的表情、头像等内容基本都被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它们极大地拉动了社交平台上用户的活跃度,却有“为他人做嫁衣”之感。产品本身的内容与生态已经被架空,并非用户参与和推动产品内部的内容生产,其生命周期就会随着人气下滑而逐渐完结。

如早前“脸萌”的创始人郭列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所说,“脸萌”是一款“让讨厌的人进不来,让喜欢的人很喜欢”的产品。可见,许多“爆款”首先圈住的是有着个性化需求的小众人群。

可是,仅仅让这批用户留下来还不够。令兴趣群体范围扩大并持续聚拢是这类现象级产品突围“流星”般命运的必经之路。良好的内容生态能够推动社群关系与兴趣社区的完善,继而产生更多的用户黏性。

为生存需谋变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APP市场环境在不断成熟完善,如今的APP已经成为串联人们生活的重要载体,它也完全改变了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截止到今天,APP的卡位战基本完成,手机首屏之争也已经完成过半,我们手机首屏几乎被资讯、社交、搜索、地图、音乐、购物、视频所霸占,而游戏、拍照、滤镜、健康、母婴等类产品则成为不确定因素。目前,新闻资讯、影音、游览器这三类APP的竞争已呈红海之势,由于其品类相较固定,未来它们之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而生活休闲类APP则身处蓝海之列,用户对于此类应用的需求永无止境,如旅游出行、购物、滤镜等。

从“足迹”一夜成名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APP市场充满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想要保持用户粘性就需要不断创新,从用户需求出发。

另外,目前APP与智能终端设备间的整合程度还相对较低,应用时还需要用户从已经存在于手机中的APP中选择。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整合愈发深度,未来的APP或有可能实现自动的场景识别,被推送到用户手机首屏最易操作的位置,届时APP将不会被动的去接受选择,或将主动迎合大众。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星社交微信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微信
流星小古灵精怪
微信
微信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