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李光耀

2015-04-17 11:34易珏
中国经济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国际友人李光耀逝者

易珏

新加坡新总理李光耀大概是最为中国百姓熟知的国际政客之一,而他在中国的声誉又要远远胜过其他“国际友人”。于是,便有了3月23日,几乎所有媒体被李光耀逝世的消息“刷屏”一事。

李光耀身上的确有太多可以黏住中国人关注力的符号,华人,新加坡模式,法治威权,友善邻邦……

不过,这些符号放在他身上也许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李光耀,祖籍的确在中国,为广东大埔的客家第四代,但祖辈却已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公民。受祖父影响,自幼受英式的精英教育,曾就读伦敦经济学院、菲茨威廉学院和剑桥大学。

彼时,新加坡依然为英属殖民地,而李家一直试图成为既得利益者。事实上,李光耀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在寻找利益的过程中,为自己谋划最适合的角色。

在日本占领期间,受雇于日本当局;此后,英国归来,又成为亲英进步党的成员;新加坡自治后,李光耀又极力推动与马来人的合作;尔后,与美国成为挚友……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小国的生存之道与李光耀八面玲珑的气质形成了曼妙的契合。与其说,是李光耀再造了新加坡,不如说是新加坡的时局将李光耀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上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革命,为亚洲新兴经济体提供了产业转移的良机。新加坡敏锐地嗅到了商业的气息,利用低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为新加坡带来了近30年的黄金发展期,造就了“新加坡模式”。

而彼时,中国正在经历十年浩劫,向中国伸出友善之手的国际友人里,并无李光耀。直到1990年,新加坡才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东南亚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即便成为正式的“友人”,李光耀在对待中国的外交政策上,依然将他的八面玲珑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与美日联合压制中国,一方面与中国领导人积极互动,受到中国五代领导人接见。

至于,最受中国人推崇的法治威权,笔者不是法科出身,不能妄自评论。既然在一个西方法治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健全的法治国家,自然不应该是一个家国天下的模式。为何新加坡最大国企的管理者会是李光耀的次子,总理的继位者又是自己的长子,一国的政治经济命脉被牢牢掌控在李家手中?

逝者为尊,也许说这些并不算尊重,但至少对中国人来说,李光耀身上的光环已经掩盖了它的真相(至少是部分真相)。

李光耀只是一名“新加坡公民”,他所做的“友好”与“不友好”只为新加坡国家的战略与利益出发,与华人出身无关。

他治下的新加坡的确曾经创造了辉煌,也成为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不过,在金融危机之后,粗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被宣告破产,中国目前的经济转型困境同样是一例明证,但从建交之日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官员、学者远赴新加坡学习借鉴的热情从未衰减。这样的热情或许还将持续下去。

一位经济学家曾经告诉我,日、韩、新加坡、中国台湾的模式也许可以帮助中国在今后5年能活下去,但10年之后怎么办?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要真正实现中国的崛起,必须走欧美的智能制造之路。

逝者已逝,中国人需要忘记李光耀和他的经济遗产。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友人李光耀逝者
逝者师友二题
抗战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柯棣华简介
抗战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马海德简介
抗战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的国际友人傅莱简介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中国知识分子观念中的李光耀图谱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
李光耀生病住院
李光耀:新加坡资政访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