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巨大溃疡的胃镜及病理与临床特点分析

2015-04-19 06:29周荣翠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期
关键词:岁者胃镜溃疡

周荣翠

胃巨大溃疡一般指病灶直径大于3 cm、深度超过黏膜肌层的胃黏膜缺损性病变,主要病因为溃疡型胃癌和消化性溃疡。此外,一些较为少见的胃局部病变或系统性疾病累及胃时亦可形成巨大溃疡,称之为具有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1]。为了提高胃巨大溃疡的诊治水平,回顾性总结分析108例胃巨大溃疡的胃镜和病理与临床特点,现综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8例中,男63例,女45例,男女比例为1:0.71,年龄26~78岁,平均56.3岁,其中小于40岁者11例,占10.19%(11/108),40~60岁者56例,占51.85%(56/108),大于60岁者41例,占37.96%(41/108)。农民63例,占58.33%(63/108),工人 21例,占19.44%(21/108),其他 24例,占22.22%(24/108)。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平均6.3年。

1.2 方法 对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呕吐、反酸嗳气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检查前禁食10 h以上,胃镜下观察记录溃疡的解剖部位,分别在溃疡边缘和距溃疡2 cm范围的周围组织中深取4~6块送病理检查。同时采用快速尿素酶(由珠海市克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试剂)、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本组胃镜检查5744例,巨大溃疡108例,检出率为1.88%(108/5744)。其中良性溃疡44例,占40.74%(44/108),恶性溃疡64例,占59.26%,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恶性者中40岁以下与40岁以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以下与40~60岁及与大于60岁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表现 良、恶性溃疡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详见表2。

2.3 胃巨大溃疡的发生部位及胃镜下形态特征 本组发生部位以胃窦最多,占一半以上,详见表3。内镜下特征复杂,详见表4。

表1 108例胃巨大溃疡的年龄分布情况

表2 108例胃巨大溃疡的临床表现

表3 胃巨大溃疡发生部位分布

2.4 病理组织学检查 通过胃镜下多点、多部位深取溃疡边缘组织和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溃疡44例,占40.74%(44/108),恶性溃疡64例,占59.26%(64/108)。恶性肿瘤中高(或中)分腺癌25例,占39.06%(25/64),低分化腺癌26例,占40.06%(26/64),印戒细胞癌6例,占9.38%(6/64),黏液腺癌5例,占7.81%(5/64),恶性淋巴瘤和胃类癌各1例,各占1.56%(1/64)。

表4 胃巨大溃疡内镜下特征

2.5 幽门螺杆菌(Hp)检测 44例良性溃疡中,Hp阳性26例,占59.09%(26/44);64例恶性溃疡中,Hp阳性54例,占84.38%(54/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注意到如何尽快尽早地检测到胃癌的发生,从而实施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对于胃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重大意义[2]。而胃巨大溃疡的恶变率与复发率很高[3],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胃巨大溃疡的检出率随内镜的普及而增长,文献报道差异较大,1.68%~17.30%不等[4-5],本组资料检出率1.88%,可能与本地区多为农民患者有关。

胃巨大溃疡好发于中老年患者[4],本组40岁以上97例,占89.81%(97/108),与小于40岁的10.19%(11/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说明了这一点。并且恶性者中40岁以上发生的比率也较高,占96.88%(62/64),与小于40岁的3.12%(2/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40岁者恶性发生率与40~60岁和与大于60岁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说明40岁以后人体各脏器的功能开始下降,恶性病变的发生率也在增加,故应注意加强中老年人健康检查(包括内镜等)。

胃巨大溃疡多为恶性,本组恶性占59.26%,也说明胃巨大溃疡恶性者比例较高。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认为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密切关系。本组良性为59.09%,恶性为84.3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Hp感染与胃巨大溃疡恶性变有高度相关性。有关Hp感染的治疗,有文献报道采用四联药物治疗效果显著[6]。

胃巨大溃疡的发生部位以胃窦最多,本组52例,占了近一半,其次为胃角,再次为胃体,胃底部最少,详见表3。胃巨大溃疡多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症状,本组资料也不例外,详见表2,消瘦及黑便表现良性组与恶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4中可以看出,108例胃巨大溃疡中良性溃疡直径在3.0~3.5 cm之间者占86.36%(38/44),大于3.5 cm者占13.64%(6/44);恶性溃疡直径在3.0~3.5 cm之间者占31.25%(20/64),大于3.5 cm者占68.75%(44/64)。说明胃巨大溃疡中良性溃疡直径多在3.0~3.5 cm之间,而大于3.5 cm者恶性者多见。内镜下形态不规则、底部凹凸不平、边缘隆起、胃壁僵硬、直径大于3.5 cm者是恶性溃疡的主要特征之一,见到这些情况应多点挖掘式活检。

病理检查恶性溃疡中以低分化腺癌最多,占40.06%(26/64),高(或中)分腺癌次之,印戒细胞癌第三,黏液腺癌第四,其他特殊类型如恶性淋巴瘤和胃类癌也可见到。关于胃巨大溃疡的鉴别诊断,有文献报道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7]。胃巨大溃疡的治疗方法文献报告较多,如保守治疗、手术治疗[8-9]、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10-12]、腹部γ刀治疗[13]等,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适合的方法。

总之,胃巨大溃疡发现主要靠胃镜检查,性质的确定以病理检查为准[14],不仅要对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采取胃镜检查,对无消化道症状年龄在40岁以上,有饮酒史、肿瘤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也要进行内镜普查,以提高早期检出率。在临床工作中,要象对待肠巨大溃疡一样,强调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而全面的体格检查、多点挖掘式活检病理分析,并结合其他检查方法综合分析,必要时试验性治疗,从而提高确诊率,降低误诊率、漏诊率[15]。

[1] 赵亮,沈志祥,沈磊,等.具有特殊病因的胃巨大溃疡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6):332-335.

[2] 杜昕. 常规电子胃镜检查下胃癌漏误诊38例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380-1381.

[3] 常宝华. 胃巨大溃疡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临床疗效比较[J].亚太传统医药,2013,9(2):127-128.

[4] 李菁,洪阳,李雪梅,等. 62例胃巨大溃疡内镜与临床特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165-2166.

[5]贾建忠,白玉萍,李建帮,等. 胃巨大溃疡252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28.

[6]王登龙.四联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121-123.

[7] 秦海春,范红. 多月中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胃巨大溃疡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11):1033-1034.

[8]章文杰,梁章炎,梁思重,等.手术方法与保守方法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 20-21.

[9] 肖洋.腹腔镜手术在老年胃溃疡穿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6):55-56.

[10] 周功述. 田玉美治疗胃体巨大溃疡病案一则[J]. 湖北中医杂志,2013,35(6):27.

[11] 马琳,李啸峰,孔丽霞,等. 康复新液治疗胃巨大溃疡4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4):274.

[12]袁伟亮.中医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134-135.

[13]郭秀兰,牛海静.腹部γ刀治疗致胃巨大溃疡顽固不愈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437.

[14] 杨景好.胃溃疡与癌性溃疡的鉴别[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37-38.

[15]朱艳艳,罗和生.肠巨大溃疡的病因和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6):607-610.

猜你喜欢
岁者胃镜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都是“溃疡”惹的祸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溃疡丸内服合溃疡散外敷治疗麻风病营养性溃疡56例
论文写作中需注意的“模糊”表达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论文写作技巧——数字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论文写作中需注意的“模糊”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