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世发《〈外国小说欣赏〉教案》

2015-04-20 02:18周世忠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5期
关键词:异构教案英雄

周世忠

王世发先生的〈外国小说欣赏〉教案》 都是经过课堂教学检验的精品,有的是参与湖北省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研讨会的展示课教案,有的是参与荆州市外国小说欣赏现场课和录像课竞赛的教案。这些省级展示课和市级竞赛课的教案,都是市和学校语文专家、同仁的集体创作,凝聚着集体的心血和智慧,精思巧构,自成高格;经过竞赛的检验后,又进一步修改完善,编辑成书。所以,这些教案都可作为我们教学的借鉴,你尽可以按图索骥,用于课堂操作。

目前,课堂教学研究中有一种很受欢迎、很有实践意义的形式——同课异构。《教案》雪中送炭,给我们提供了几篇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例如《老人与海》,两篇教案的创意同中有异,各有洞天。沈修青老师的《艰难困苦不畏惧,千磨万击还坚韧》,是先梳理情节,再品味人物,进而明确小说主旨,探究写作技法。陈六五老师的《硬汉如此多“骄”,风景这边独好》,则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交流”三步走。二者殊途同归,都奔向人物形象分析、品评的大目标,并且都采用了写“颁奖辞”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可谓英雄所见。但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又各具匠心:沈修青老师以自己创作的一则《颁奖辞》抛砖引玉,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陈六五老师用竞争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展示根据练习册资料改写的颁奖词《硬汉子桑地亚哥》,将课堂推向高潮。如此同课而异构,给我们的教学借鉴予以多样的选择,真应该感谢编者的良苦用心。

这些教案不仅可用于教学,亦可阅读鉴赏,把玩品味。毫不夸张地说,一篇篇教案犹如一件件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才华与智慧。先品一品它们的“标题”吧:“穿越意识流动的迷雾,遨游自由平等的国度”(严文娟《墙上的斑点》)、“英雄丹心荃不察,寓言假托悲剧深”(袁海林《丹柯》)、“结构延迟舞轻逸,心理摇摆塑英雄”(刘梦君《牲畜林》)、“以读促赏品场景,借歌造境悟深情”(范晓婧《安东诺夫卡苹果》)等等,这一个个标题,“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招引你跟随教案走进文本,去领略文学艺术之美。

可鉴赏者何止标题。那新颖独特的教学创意,那曲径通幽的教学过程,那精致巧妙的板书设计等等,都蕴涵着作者的教学素养和艺术构思,细细地把玩,你会领悟到语文教学中那无穷无尽的奥妙与情趣。

我们不妨读一读沈修青老师写给英雄桑地亚哥的颁奖辞:

“一个人,一条船,在惊涛骇浪里,你是一条硬汉;一个人,一身胆,在滚滚红尘中,你是一座大山。面对嘲讽,你不肯俯首;面对大海,你不肯折腰;面对鲨鱼,你不肯屈服。你用坚毅书写了一段英雄的人生;你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勇者不惧。”(沈修青《〈老人与海〉教学方案》)

这诗化的语言,刚劲的辞赋,英雄的肝胆,会使你的精神境界为之升华。

《教案》内容涉及课程理念、教材教法,从“教什么”“怎样教”等多个维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研究视角。留意于语文教学研究的同仁,或许会从中捕捉到语文教学的前沿信息,获取可供深入探讨的学术命题。

例如,从比较的角度研读同一篇小说的不同的教案,你或许会有多个维度的思考与发现。同是《清兵卫与葫芦》,就有三位老师的教案可供比较。

1.陈 红 赏读情节之美 探寻“摇摆”之妙

2.张安群 细节复沓藏深意双线摇曳泛波澜

3.左 琴 写“摇摆”波澜跌宕寓深意警钟长鸣

先品味一下这三个标题。相同的是:都用富有诗意的偶句表明教学目标,即“教什么”;聚焦点都是单元话题“情节”。但仔细比较一下,各自对这一教学目标的具体定位,即教学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那么,哪一个目标定位更切近课程理念,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呢?这里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由题入文,再比较阅读这三篇教案,你会发现在“怎样教”方面有更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不一样的“教学创意”,表明了各自怎样的审美观照?对文本细节描写的鉴赏设计,孰优孰劣?探究问题的设定,哪一个更像“探究”?左琴老师设计的课堂练笔“巧用‘摇摆’来写作”,是否偏离了“阅读欣赏”的课程定位呢?处处留心皆学问。有心于语文教研,徜徉于《教案》之中,你或许会有惊喜的发现,收获自己寻觅已久的研究课题。

一本《教案》,可教学,可鉴赏,可作研究,三者兼具,足矣。

猜你喜欢
异构教案英雄
英雄犬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吴健:多元异构的数字敦煌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