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转运床的结构工艺设计

2015-04-20 06:25张豫徽曹永娣张宏祥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床身托辊底座

张豫徽,宋 新,曹永娣,张宏祥

病人转运床的结构工艺设计

张豫徽,宋 新,曹永娣,张宏祥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对病人转运床的结构、受力状况、零件材料及工艺结构进行了设计,对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说明。转运床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等特点,可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病人转运床;结构设计;原理分析

0 引言

目前,在国内外大小医院中,危重病患者的特殊检查、挪动、转床、手术和麻醉前后的接送、转运,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即依靠医护人员或家属将患者抬、扶、抱在担架或轮椅车上,推到检查治疗科室,然后又靠这些人员用同样的方式将患者挪移至病床,反复多次。然而,这种转运病人的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可能遭受巨大的疼痛。(2)病人转运过程中易形成二次伤害。(3)病人转运工作给医护及陪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4)部分病人不适合直接搬运等[1]。

本文设计的医用转运床是对传统可移动转移床增加了升降机构,伸缩机构和转运机构。其中,升降机构能够实现不同高度的病床、手术床、检查设备等的对接;伸缩机构将转运床身伸至病人身体一侧;转运机构将病人自助转移至转运床床身。

1 病人转运床结构设计

病人转运床的外观尺寸参照传统转运床进行设计,机体有一个可移动底座,使转运床在移动过程中运行平稳,同时具备急停、刹车等功能。基于这种思想,可移动底座选用带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作为移动机构。然后,在移动底座上面安装升降机构、伸缩机构、转运机构及配件,以实现床身的上下运动、伸出与收回运动、传送运动等功能,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2]。

1.1 升降机构设计

病人转运床的升降机构承担着转运床的升降作用,目的是使转运床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手术台及相应检测装置。本设计的升降机构选用了剪式千斤顶,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主要由底座、上支撑臂、下支撑臂、螺母、丝杠组成。该结构可实现自锁,提高安全性。另外,它还具有运动平稳、承载能力大、自重轻等特点。

图1 病人转运床结构图Fig.1 Patient transportation bed structure

图2 病人转运床升降机构设计图Fig.2 Patient transportation bed elevator mechanism design

1.2 转运床伸缩机构

病人转运床的伸缩机构承担着转运床的张开、伸展等功用。伸缩机构上面安装转运机构。床身的伸出及返回选用1605系列滚珠丝杠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提高了传动效率。为了保持床身受力均衡,减少运动阻力,我们选用SBR16型直线导轨。该导轨可在高负载的条件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具体布局为,在床身中下部安装滚珠丝杠,两端安装直线导轨,来实现正反方向的平稳运行,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转运床伸缩机构Fig.3 Transportation bed telescoping mechanism

1.3 转运机构

转运机构是转运过程的关键装置,要求转移时受力均匀,过程平稳。病人在不同床之间的移动采用托辊机构,由托辊带动传送带转移病人。在安装过程中,整个托辊机构需要有一定的倾斜角度[3]。这样,当伸缩机构将转运机构移至病人身旁时,可以正好将其放在病人身体下方,无需人工辅助搬抬病人。托辊末端直径设计要求最小,其目的是为了便于转运床身插入病人身体一侧,而不会产生不适感。具体的转运结构如图4所示[4]。

图4 转运机构Fig.4 Transportation mechanism

2 主要机构的校核

2.1 伸缩机构强度校核

其中,螺栓许用应力[σ]=266MPa。

计算得知,螺栓直径d≥0.58mm,可满足连接强度。伸缩机构采用了8个M6的螺栓,足以保证伸缩机构的连接强度。

2.2 转运机构驱动力的校核

主动滚筒上所需圆周驱动力F为所有运行阻力之和,即

F=Fg[F1+F2L]+F3

式中:f为模拟摩擦系数,正常状态下为0.010~0.020,非正常状态下为0.020~0.040,此处取0.04;g为重力加速度,取9.81m/s2;F1为模型娃娃的质量,取10 kg;F2为输送带的单位长度质量,kg/m;L为有效输送长度,m;F3为输送带的张紧力,N[5]。

经计算,F=6.3~8.3N。转运机构采用人力摇动,主动滚筒半径为19mm,摇柄回转半径为80mm,摇动滚筒所需驱动力仅为1.5~1.97N。

根据强度公式,得出螺栓直径

3 结语

本文设计的病人转运床具有多体位可升降,运动灵活、操作方便等特点,使病人的转移过程变得方便和快捷,减少了医护人员转移病人的强度和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在转运过程中,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刘新中.传送推车机行走机构的改进设计[J].中国建材装备,1995(4):35.

[3]汪业常.工件在自动线上传送时产生阻滞现象的原因分析[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2):44-47.

[4]谭世军.ITER遥控部件转运车双密封门运动学分析[C]//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卷.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11.

[5]许丽娇.转运车输料架的静态有限元分析[J].煤矿机械,2006(3):429-430.

[责任编辑 杨明庆]

TP23

B

1008-486X(2015)03-0045-02

2014-04-22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医用人体转运床的研究与开发(2014QNKY018)。

张豫徽(1984-),男,安徽亳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床身托辊底座
大型集装箱船舱底座结构加强与改进
大型铝板拉伸机液压底座的设计计算
皮带机托辊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
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床身多方案性能分析与优选
42CrMo托辊裂纹的堆焊修复
兵马俑底座学问大(第六站)
WJD-0.75电动铲运机电缆托辊支架改进
机械字码打印底座结构优化设计及应用
三通管加工数控专用机床床身的优化分析
基于有限元的钢爪摩擦焊机床身结构设计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