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院道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015-04-20 06:25张晓磊胡海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道路技能

张晓磊,胡海彦

黄河水院道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张晓磊,胡海彦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在专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定位为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监理员、测量员等岗位。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可以发展为项目经理、施工长、质检部长、实验室主任、各类职业工程师等根据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建立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运行过程中,采取“四能递进,高峰顶岗”工学结合实施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职业体系;实施模式

0 引言

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黄河水院)提出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并且建立了5大支撑体系[2~3],其中课程体系是五大体系之一[4]。本文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重点论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简称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过程及其实施和评价。

1 道桥专业定位及其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黄河水院道桥专业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一起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专业调查和专业能力调查表,利用学生寒假社会调查、暑期实践、顶岗实习、教师企业锻炼、毕业生跟踪调查、供需见面洽谈会等机会对全国相关的50多家一线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1.1 专业定位

对道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有交通、市政、水利工程等行业的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监理和公路养护及其管理单位,主要从事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质量检查控制、概预算与招投标等技术工作。通过专业调研,分析出就业岗位对毕业生能力及素质的要求:“道路桥梁施工放样能力、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检测能力、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力、软件应用与项目管理能力”等4项为道桥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核心能力;企业最看重的素质依次是: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开拓创新、独立工作能力等。该专业定位构成信息如表1所示。

1.2 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开设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原开设的课程基本符合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但部分课程内容陈旧,理论偏深,有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学生毕业后需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岗位;所以建议能按照岗位工作要求而进一步进行课程设计,特别应把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引入教学。

表1 道桥专业定位构成信息表Table 1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orientation

2 道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2.1 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首次就业岗位(群),分析对应的工作领域(业务范围);分析各工作领域包含的工作任务(行动领域);通过对行动领域的分解、归纳、整理、排序,得到本专业典型的基本工作任务(基本行动领域);通过对基本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干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按照职业能力形成的逻辑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专项到综合,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开发本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主干课程。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如图1所示。

道桥专业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兼顾可持续发展,基于道桥施工过程构建能力主导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得到新的课程体系,具体关系如图2所示。围绕4项能力主线开展课程建设,各课程根据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分别突出4项专业核心能力的一项、或两项、或三项,并明确提出各项专业核心能力的目标和考核标准,通过职业技能分析,将4项专业核心能力分解为单项技能培养目标,以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为主导,结合4项专业核心能力构成相应的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以4个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模块,构建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有机整合,共同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能力主导型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证”能力培养。

在人才培养中,还应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和基础课2个系统建设[5]。在已经构建好的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加上德育教育和基础教育相关课程,从而构成专业的完整课程体系。针对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涉及的专业知识宽泛、职业岗位多的特点,建立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将全部开设的课程组建为4个课程平台,即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平台、专业技能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平台和专业拓展课程平台。具体如表2所示。

2.2 课程体系的实施

课程体系的实施顺序:“先公共,后专业;先理论,后实践;先暑期,后适时”。在实践教学方面则模拟道路与桥梁施工全过程,贯穿道路与桥梁工程勘测与放样、施工技术与管理、施工检测、专业软件应用等4项核心能力,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专业核心课程多功能、一体化的校内教材,并建设校内教学资源库,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图1 道桥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图Fig.1 Development idea of road and bridge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第1、2学期:以道路桥梁施工放样和材料检测的基本技能为主要培养内容,以道路工程测量、道路建筑材料、工程识图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模块和道路桥梁专业基本知识模块为主干,培养单项专业技能,实施“测量员”“试验员”等技能证书培训,使学生初步具备测量放样实际操作技能和材料检测技能,学生在具备测量和材料检测基本技能之后,在6月~10月参加“暑期顶岗”,对于学生的暑期顶岗实践,建立职业经历档案。

第3、4学期:以施工技术和软件应用技能为主要培养内容;同时继续加强施工放样和工程质量检测专项技能的培养,以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工程软件应用与资料整编等课程模块为主干,培养专项技能,实施“施工员”“预算员”等技能证书培训,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开设道路桥梁基础理论和道路桥梁专业理论知识课程模块,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再通过第二学年“暑期顶岗”,学生可以明确职业定位,完善职业规划,丰富职业经历。

第5学期:以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开展校内工程项目模拟实训和岗位技能综合培训,针对就业方向强化岗位技能;同时开设专业拓展课程,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6学期:根据学生签订的就业意向和企业用人需求,让学生到企业按照正式员工的要求参加工程实践,即适时顶岗;通过“适时顶岗”,学生可以提高职业素养,以及运用行业标准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达到“生产育人”的目的。

图2 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Fig.2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road and bridge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3 课程的考核

专业技能平台和职业岗位能力平台课程均为项目化课程,每门课程包含若干个项目。考核成绩的评定应以项目完成情况为基础,既重视项目成果,也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态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创造性,加强形成性考核。每个项目考核都涵盖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其中知识占30%,技能占50%,态度占20%。

知识:知识考核主要通过项目成果、学生工作任务书中的自我测验以及该项目结束后的知识多元化的测试方法,考核学生对项目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教师给出成绩。

技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课程的技能训练项目逐一进行考核。技能考核主要从项目预习(学生行业标准使用的合理性,方案选择的合理性,计划使用的工具的名称和数量的准确性)、项目实施(工具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技能要点的掌握情况)、项目成果(项目成果填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成果答辩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每个指标都规定有评分标准,由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学生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向教师提出,由教师和各组组长裁决。各组的组长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态度:态度考核主要从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出勤情况、作业上交情况、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诚实守信、职业习惯与科学严谨态度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综合确定。对于态度的考核规定了具体的评分办法,态度的考核相当严格,若有一方面的态度达不到标准,则整个项目成绩为零。如果学生评分与标准有明显差别,教师可以与各小组长共同商议进行裁决,酌情扣分。通过这种评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组织观念。

表2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相关技能实训项目表Table 2 Road and bridge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and related skills training projects

课程成绩由每个项目成绩加权平均得到。

课程成绩=(x1c1+x2c2+…xici+…xncn)

其中:xi——第i项项目成绩;

ci——第i项项目权重系数,由项目实训时间、重要性确定,Σci=1;

i——项目编号;

n——项目总数;

项目成绩xi=f〔知识(30%)+技能(50%)+态度(20%)〕。

4 结语

该课程体系是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来的,具有科学性;课程体系把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综合体现,能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体系反映了职业能力,有利于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教学情境与岗位相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由“员”向“师”发展。

[1]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8):48-50.

[2]闫国新,张晓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9(26):28-30.

[3]王飞寒,闫国新.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条件体系构建-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55-56.

[4]薛建荣,冷涛.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60-62.

[5]齐善忠,付春梅,王腊梅.高职道路与桥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62-66.

[责任编辑 樊建科]]

G712.3

B

1008-486X(2015)03-0060-05

2015-01-09

张晓磊(1980-),男,河南安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道路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道路技能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