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不应排斥讲授法教学

2015-04-24 02:54李美唯
关键词:讲授法新课程策略

李美唯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倡教法和学法的改变,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但这并不等于忽视了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在理论与现实上都有存在的必要性,且在课堂教学的课始、课中、课终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讲授法;新课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46-02

一、新课程与讲授法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新课改强调改变以往的教法和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学习,以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已经实行很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观摩课、研讨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探究、小组合作等新的教学方式,但有时使用不得当,双基没有落实;在常态课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在一些调研中发现常常有人将讲授时间的长短作为评价标准,即讲的越多越不受好评。长期以来,人们对讲授法进行诟病主要因为对新课程和讲授法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一,新课改中并没有针对讲授法,但是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讲却将讲授法与注入式教学等同起来,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归结在讲授方法本身;第二,讲授法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辅之以多种教学方式,但多数人将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不能有效区分而导致理解偏差。可见,并不是讲授法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对讲授法使用不当,造成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想要优化课堂教学还要从教法和学法的认识上入手。就有如历史悠久的讲授法仍然在当今课堂上备受青睐,它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二、讲授法存在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讲授法之所以仍然为广大教师所青睐,是因为有其存在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一)讲授法存在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背景下强调注重教师行为的主导性,关注学生主体性功能的发挥。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基础,与讲授法相对应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理论界也对此展开了论证。本文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为例尝试论证讲授法的合理性。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者与学习对象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贝尔指出,学龄前儿童对新事物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个体发现,即在具体形象面前的认知和学习;儿童在入学之后学习的主要方式便是接受学习,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而脱离了具体对象和情景而进行的活动。并且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生的接受学习对应教师的讲授法教学,在教师讲授知识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取决于三个条件:第一,强调学习者的头脑中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应概念,即要求教师使用讲授法时注意搭建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形成易于理解的逻辑思路;第二,学习者还必须具有把新知识与原有适应观念加以练习的积极主动性,即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巩固新知;第三,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即在发展性评价的指导下促进学习者在习得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心理意义。

(二)讲授法存在的现实原因

讲授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讲授法也在不断改进,前苏联教育学家曾经对讲授法进行数十年的研究,结论仍然是“演讲式教学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我国新课改的推进中讲授法也有其存在的现实基础。

首先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中,没有办法达到新课程所要求的自主探究这样较高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只有使用讲授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育改革不够彻底,在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大,指引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传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教师选择讲授法;最后是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绝大多数教师充当着一个“操控者”的角色,这样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教师身份,即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课程的“组织者”、“研讨者”和“主导者”,而学生在长时间已经养成了一种学习习惯,习惯于课上听教师讲解、自己在头脑中思考,不能在短时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讲授法还适应着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不能完全否认其价值。总之,完全抛弃讲授法不可取,完全讲授也不合适,关键在于对一种方法的运用要恰到好处。

三、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始——以“讲”导入激趣

教学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课堂讲授应该讲究感染性和艺术性,而万事开头难,对于每节课的导课部分更讲求“简约而不简单”,运用生动的话语尽可能地诱发学生的灵感。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游刃有余中抒发对知识深邃精辟的论道,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教师的言语讲授。好的导课会给一堂课增添色彩,从心理学上给学生以兴趣点和学习支点,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中的奥秘;从课的设置和预设效果上,导课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度的关节点,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调动的媒介,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导时做到:语言方面,教师发音的规范、音量的适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语句的流畅,以及教师的表情运用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便是教学情境的设计,一堂好课的导课要帮助学生架起一座学习的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挖掘课上的信息点,在情景中培养思维、学会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教师在这里运用讲授法时也要注意,讲授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情动”,若是一堂课能够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内心,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则更能提高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教师也要全身心地投入,以此感染学生、激发自己、感染课堂。

(二)课中——以“讲”概括梳理

讲授法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消化之后,清晰有条理地将书本内容还原成带有生活化的知识,它是适用于目前课堂教学最简便而富有功效的方法。讲授法教学并没有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是利用讲授法的语言讲授、逻辑通顺、有理有据等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即实现“精通”的讲授:首先要做到“精细”,对教材中的重难点概念要细致入微地讲授;其次是“精辟”,对于难以理解、学生不熟悉的概念要由浅入深,把知识讲懂、讲透;最后是“精练”,精讲重点内容,核心内容,能形成知识脉络,迅速抓住其精髓。另外在运用讲授法的同时仍然要注重一个“通”字:“融会贯通”、“通俗”和“变通”,讲授要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做灵活的变通。要做到既“精”又“通”的讲授应注意在讲的过程中技巧的运用,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课堂上使用的例子,设问的精巧和例子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间接地影响到一堂课的效果。对于问题的设置坚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所谓“有话可说”即问题的指向明确、贴近实际;“有话能说”即问题开放性、多角度。在例子的运用上坚持“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运用例子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讲授,因此例子运用的落脚点在于与知识的融合,意在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丰富课堂内容。

(三)课终——以“讲”总结生成

讲授不是单纯的传递信息的认知活动,而且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要促进生成性知识的开发。这种情感的交流渗透贯彻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从教的方面看,教师教书育人,因此情理结合是讲授的基本要求,也是讲授具有感染力的重要条件;从学的方面看,学生除了要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脉络之外,仍然要掌握一门课的学习方法。因此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完成讲授目的,提供新思路,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知识脉络,巩固记忆。尤其是在一堂课的结尾,帮助梳理知识的脉络,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实现知识的由繁到简。除此之外也要讲究课堂上的“布白”艺术,课终是一堂具有艺术魅力的好课的“结束曲”,课终讲授也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节课内容升华,为下一节课的开端做好铺垫,同时,一堂好的结尾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设置空白,弹好“结束曲”,以“不全”求“全”,在有限时间内追求无限意境,即在一堂课的结尾注重浓郁的色彩和艺术的含蓄,给学生以想象和回味,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用“布白”艺术仍然需要考察教师的功底,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要追求巧妙。如何恰当地运用布白手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情感和促进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不仅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创设一种审美的意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与创新。总之一堂好课是“讲”出来的,也是设计出来的,无论何时讲授法都是课堂中运用的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期待我们的不断完善,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

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标准的论述中指出:“在现代教学条件下,我们认为必须先要解决教学任务的效果、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为解决这些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教学过程最优性的最重要标准。”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要怎么“讲”没有固定的模式,而讲授法,这一最古老,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会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且发挥自身的功能,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重放光辉。

参考文献:

[1]王春燕.从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重新认识教学中的讲授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1).

[2]杜和戎.讲授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3.

[3]练志高.新课程背景下讲授法的反思与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6,(4).

[4][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6.

[5]余文森.讲授法及其改革[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2).

[6]丛立新.让我们重新理解“讲授法”[J].中国教师,2006,(1).

[7]秦积翠.为课堂讲授法辩护[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6).

[8]陈振华.讲授法的危机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1,(6).

[9]李镌钊.讲授法的历史演进与当代意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讲授法新课程策略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讲授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