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探析

2015-04-24 02:54黄水香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高校

黄水香

摘 要: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之间通过互相沟通、交流、合作共享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形式,它有其自身的内涵与特征。学习共同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优劣特征明显。为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共同愿景、学习交流平台、知识共享机制、合作文化制度和新型人际关系等。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58-03

学习共同体是目前教育界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专家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学习共同体。一定意义上来说,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确实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专业经历了从非专业化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就成为当前专业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发展过程来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发展,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学习共同体就是将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体被动专业化转向主动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正如托马斯等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专业个人主义”转向“学习共同体”[1]。

一、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

“共同体”最初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是从社会学范畴中借用来的。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滕尼斯提出,他将“共同体”定义为“忠诚的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结构”,认为 “共同体”与“社会”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共同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其个体的归属感,而“社会”则是人们基于利益关系的理性产物,是一种松散的组织[2]。随着人们知识的丰富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对共同体的认识进一步深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学者将“共同体”概念引入教育领域,将“学习”和“共同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近年来,我国也逐渐兴起对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和运用,学习共同体在教育领域逐渐得到重视,特别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得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目前,专家们对学习共同体的内涵有不同的表述,但对其内涵的概括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学习愿景、沟通、交流、合作、共享、反思、共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根据专家学者的有关表述,“学习共同体”可以定义为“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共享,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建立了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3]。

高校教师是一个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较为专业化的群体,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不是简单的个人学习的加总,而是通过教师之间在学习共同体中互相沟通、交流、合作共享等活动,有自主的情感交流学习,才构成学习共同体,因此,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学习者和助学者(包括高校教师、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学习团体,他们以共同愿景为前提,以专业发展内在需求为动力,以知识的合作共享为核心,以交流协作为手段,以情感和兴趣为纽带,以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依托,以专业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在教师自觉自愿的前提下组织起来的,相对于学校其他正式组织来说,属松散性组织。它既有组织的一般特性,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首先,组织成员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共同体中的成员都是依靠共同兴趣和爱好,以一定的情感纽带结合在一起。学习共同体成员以共同的愿景为前提,以专业发展内在需求为动力,自愿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共同体成员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在共同体中,每一位成员都以自主的身份加入,其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组织资源的共享性。学习共同体是在共享性的、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习共同体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知识,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易于被人分享,这是毋庸置疑的。隐性知识主要体现在共同体成员的实践性知识体系中,是经过长期实践智慧的经验性获得,难于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其共享性的难度较大。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与信息的方式,开展学习、合作、研究等活动,实现知识的共享性,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与归属。

再次,组织发展的开放性。由于学习共同体是在组织成员自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组织发展的开放性一方面表现在人员的调配方面,即组织成员的进出没有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表现在思想的开放性、组织目标的清晰性、组织边界的模糊性,使得共同体呈现出较强的吸引力和融合力,使组织发展呈开放型状态。

最后,组织结构的扁平性。在共同体中,虽然一些人可能在一定领域内比另一些人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每个人都是学习者[4]。共同体中可能也有校长、院长参与,但他们不是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共同体的引导者、发展者。平等的身份地位有利于成员相互信任,真心交流,全体成员对共同体的目标和愿景容易达成共识,体现了学习与合作过程中真诚互助。

二、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多元表现形式分析

学习共同体的本质体现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它是教师专业认识、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参与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实现整体、高效、迅猛成长的快行道,是突破教师专业成长上限的重要方略[5]。学习共同体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知识的扩展与增值、专业技能的提升、专业探索能力的加强、专业实践智慧的丰富与完善等方面。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从组织形式来看主要有实体与虚拟之分,从区域空间来看,有校内与校外之分。每一种学习共同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比较常见的学习共同体有以下基本形式。

教研活动是最基础最常见的学习组织形式,同一教研室的教师一般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教师之间相互了解,易于沟通交流,能就当前的专业发展状况、教学情况进行交流、反思,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对新教师来说,这种交流机会与平台能迅速提高专业水平。但就目前高校教师教研活动的现状来看,许多高校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合作的意愿性不强,教师之间碍于情面,不愿“揭短”,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

院系组织的科研活动周/月是以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来进行教师之间科研成果与科研心得交流。成员通过撰写论文、实时交流、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等活动提升自我专业水平。这种学习形式可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个体或整体发展。由于这种形式的交流范围较小,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有的教师不够重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学术报告是学校聘请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其特点表现为受众面广,有固定的时间、空间,通过主讲人的讲授可以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但学术报告受时空的限制,形式比较呆板,传授的知识和信息量有限,而且是单向的知识传授,缺乏群体面对面交流,知识的接收因教师个体差异而不同。

课题组是现阶段高校最常见的一种学习共同体,课题组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分工明确,以项目或课题结合在一起,是教师间最佳的合作方式,通过共同研究,达到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但现实情况表明,课题组成员很难由教师组成,大多数情况是导师做课题组负责人,导师的硕士、博士自然就成为研究成员。由于教师之间受利益机制、合作意愿、个体专业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题方面的合作还有差距。

学术研讨会是以有一定资质的主办方主办的某一专业的学术研讨会,它的优势是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或高校,能够云集一批学者、专家。对一般教师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通过研讨会,教师能够了解当前的学术动态、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拓宽教师的视野。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最大范围的学习共同体,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但是学术研讨会同样面临会务资金的筹措、研讨会的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受教师所在单位经费、工作本身的制约,并不是所有有参与意愿的教师都能如愿参与。

学术沙龙是指对某一专业话题有共同兴趣的教师集聚在一起,以座谈会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系统的专门的学术研究活动,是高校教师学习交流、研究的集会。目前学术沙龙主要存在于我国重点院校,集会的形式简单,教师间能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的方式比较和谐。学术沙龙也是一种组织形式,但组织过于松散,不利于教师间的合作,而且在全国高校还没普及学术沙龙,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

虚拟(网络)学习共同体也是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形式之一,这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产物。虚拟学习共同体由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资源也比较丰富,大大方便了教师进行学习。虽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中学习,但虚拟学习共同体由于不能面对面的交流,对隐性知识、实践智慧等存在于教师个体身上的知识体系形成不了共享与合作的机制,无法形成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

三、完善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举措

(一)强化共同愿景,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巩固

共同愿景是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共同体成员在相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兴趣基础上,在合作学习环境氛围中形成的能反映学习共同体本质特征的目标体系。共同愿景可以理解为共同理想,是教师可以预见的、可以想象的发展愿望和景象,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高校教师共同愿景就是围绕专业发展这个主题,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架构,以教师专业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发展愿望和景象。共同愿景就是通过搭建团队合作平台,形成团队认同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教师从被动的反应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在共同愿景引领下,教师相互信任、共同学习、共享智慧资源,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向整体专业发展转向。

(二)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发挥不同形式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交流是学习共同体运行的有效手段,全体教师都在学习并不意味着共同学习,教师们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才能体现共同学习的本质,才能碰撞出思想火花。但我们不能拘泥某一种形式,而是多种交流形式交互利用,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例如学术报告以单向的知识传授为主,双向交流不足,而学术研讨会则正好弥补这种双向交流的缺陷。高校要有意识地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才有机会在一起进行交流。教师个体也要利用好学校提供的交流平台,有意识地参与到学习交流当中去,要有诚恳的态度和奉献精神,善于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积极分享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悦纳别人的观点,善于从他人身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智慧,使自己的思维具有更深厚的内涵,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三)构建合作文化制度,营造和谐、高效的学习共同体

合作是学习共同体的本质体现,也是学习共同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合作是这样的一种互动形式,即由于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在一起行动”[6]。合作是一种文化现象,合作文化分为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人为合作文化是一种自上而下以完成一定任务为目的的有组织的合作,是一种缺乏实质性合作的浅层次合作;自然合作文化强调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和支援型的同事关系。合作文化则是教师开展合作活动促进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由于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是教师的共享与合作,因此,构建合作文化制度,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促使教师置身于合作文化氛围中,积极寻求合作机会,营造出和谐与高效运作的学习共同体。

(四)建立知识共享机制,提升学习共同体的内在价值

知识共享是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内容,是拓宽教师知识面和实现教师知识增值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始终遵循“学习—交流—共享—反思—提升—再学习”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过程,知识共享就成为专业提升和再学习的推动力。但是并非所有教师都愿意在一起共享知识,无论是知识的助学者还是接受者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实现知识的共享。首先,教师之间要相互信任。巴伯指出:“当我们信任谁或者谁值得信任时,那他将去做一个有益于我们,至少不会做有害于我们进行合作的行为。”[7]因此,信任是知识共享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之间信任度越高,知识共享的程度就越大。其次,知识共享取决定于教师个体的差异性,有差异才有获得新知识的欲望,才有追求新知识的动力。教师之间的差异性是促进教师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动力机制。

(五)构建新型人际关系,促进学习共同体内部的良性竞争

共同体是滕尼斯针对工业社会带来的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疏离、人类情感的冷漠的批判而提出的社会学概念,说明人际关系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当今高校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工作的热情和效果。在科层制组织结构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教师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的体现,个别教师甚至为了获得优势资源,不惜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造成教师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不利于教师间的互助与发展。新型的人际关系就是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倡导民主平等、鼓励合作、彼此信任、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以助学者和学习者的关系,发展者、引导者与接受者的关系相互合作,从而实现教师思想共鸣、经验共享、情感互信和知识增值。

参与文献:

[1]Thomas G.,Wineburg S.,Grossman P.,Myhre 0.& Woolworth S.In the company of Colleagues:An Interim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unity Teacher Learner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8,(14).

[2]赵丽,张舒予.从共享到共生: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23).

[3]马月成.建构主义与成人教育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3,(32).

[4]杨文明.专业学习共同体:缘起、内涵及运行策略[J].高教探索,2013,(19).

[5][德]斐迪南·滕尼斯;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5.

[6][美]戴维·波普诺;李强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32.

[7]Dyer J.H.,Nobeoka K.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 performance knowledge sharing network:the Toyota Case[J].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2000,(3):345-367.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高校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