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

2015-04-24 02:54李丽慧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实践教学

李丽慧

摘 要:文章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内涵出发,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在阐述协同创新平台对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平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68-02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内涵

卓越工程师培养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是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2]。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卓越工程师”的“卓越”,主要培养的不只是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能够结合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较高工程素质的人才。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不足,缺少稳定的实习基地

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无论时间还是地点均变化较快,学校与施工企业之间难以建立长久稳定的实习基地[3-4]。即使施工企业有合适项目,但由于生产任务紧,安全管理任务重,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加之实习时间较短,企业认为会带来管理上和生产上的不便,难以从中得到实惠。实习单位为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希望学生少进入工地,很少主动安排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很多施工企业不愿意大量、长期地接收实习学生。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二)指导教师匮乏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缺乏工程底蕴,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学历青年教师越来越多,而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丰厚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 “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却不多,加之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扩大,专任教师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很难有机会长时间深入工程一线锻炼和提高[5]。大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投入的精力和热情不足,实验教师队伍更是难以为继[6]。这种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的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工程素质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

(三)忽视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的实践教学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设施长期得不到较大改善、实习教学内容及方式单一,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占有重要地位,而实际上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部分学生忙于考研,找到工作的学生已开始上班,没找到工作的学生急于应聘,导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达不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三、协同创新平台对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意义

所谓协同创新是指多方主体通过知识、资源、行动、绩效等方面的整合,以及在互惠知识分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的最优同步,系统的匹配度方面的互动,实现创新要素的系统优化和合作创新的过程[7]。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对于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优势,积极联合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8]。构建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多要素集成的土木工程协同创新中心,高校与协同单位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咨询、科技创新与土木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协同为一体,将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力,真正达到土木工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的关键问题

在构建协同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许昌学院和其他地方本科院校都遇到了协同单位组织困难、协同单位之间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为真正发挥协同创新中心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作用,许昌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着力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

(一)主动融入行业发展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缺乏行业对自己的认同,初期很难融入行业的发展。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从点滴起步、从配角开始,主动融入到行业的发展中去,争取得到行业的认同。通过走出去,做实事,取得企业的信任。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将自身的发展与行业的需求有机结合,积极参与地方相关企业各种活动,逐步扩大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为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打下良好基础。

(二)选择协同单位,制订实施计划

为达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要求,地方本科院校选择的协同单位要兼顾“立地”(专业基础扎实运用)和“顶天”(创新能力培养和加强)两个方面的要求,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开放的协同创新平台。首先选择合适的施工企业、设计院等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场所的单位作为协同单位,让学生直接面对现实问题,锻炼和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9],达到卓越工程师“立地”的基本要求;其次主动与校外科研单位合作,共同组建重点实验室、研发基地、复合型科研团队,联合申报和承担科研课题[10],使之作为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平台。

(三)发掘合作点,推进全面合作

高校在协同单位的协同下,培养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加强与协同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发掘与协同单位的合作点,促进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应发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比如,利用教师学历层次高、专业理论强等优势,在为施工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解决技术难题、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联合进行科技攻关等方面寻求切实可行的合作点。只有协同单位得到真正的“实惠”,才能真正与高校合作,共同致力于“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五、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路径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实践体系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11]。地方本科院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顺序,循序渐进构建开放的协同创新平台,包括学科基础实践平台、专业综合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

首先,以学校现有实验教学资源为基础,在当地施工单位、工程质量检测单位等协同下建立开放的基础实践平台,将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共同的学科基础实践整合,涵盖了认知实习、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测量实习、土力学实验等内容。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素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2],为专业学习、专业实践训练和创新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在学校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基础上,在当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协同单位的协同下,在学科基础实践的基础上,按照专业方向特点,构建开放的专业、综合实践平台。学生在学校和协同单位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并根据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实验。在校内指导教师及协同单位专家的共同指导下,通过规范、系统的专业实训,培养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之养成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增强工程创新意识,初步形成本专业就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13]。

在初步完成学科基础实践平台、专业综合实践平台构建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在当地设计院、研发企业等协同单位的协同下,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开展的创新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各种学科竞赛、教师的科研课题及企业的研发课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近年来,为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许昌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协同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构建了从基础到应用,从应用到创新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平台,已经成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促进“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并将在今后的贯彻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季沛,韦钢等.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6).

[2]文颖,曾庆元.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与创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王建平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4]宁宝宽,鲍文博等.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与应

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

[5]李培根,许晓东等.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6]秦钢年,黄大明.构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

[7]SENANO V,FISCHER T.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ubiquitous systems [J].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2007,(18).

[8]邵云飞,杨晓波等.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4).

[9]叶仕满.协同创新:高效提升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J].中国高校科技,2012,(3).

[10]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

[1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性指导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23-30.

[12]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

[13]孙文斌.构建多层面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实践教学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