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与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

2015-04-24 03:12姜微微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大学生

姜微微

摘 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文章对大学生的目的性价值观和手段性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两种职业价值观与大学生职业方案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方案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性别和年级的影响,手段性价值观与大学生职业决策方案的选择关系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82-02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一阶段虽然卸下了高考的重担,却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职业选择的重重压力与考验。价值观是人们认识、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从这一角度理解,职业价值观就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支配着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态度,也牵引着大学生职业决策的行为。

国外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如需求的满足(Super,1970)、工作的结果(Elizur,1984)以及终极状态与信念(Ros,1999)。我国学者金盛华和李雪(2005)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建立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手段与目的模型。

职业决策毫无疑问是人生的重要决策之一,陈世平、张艳和王晓庄(2012)采用实验法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进行了研究,超越以往问卷调查仅从宏观上考察群体决策特点的弊端,发现了大学生职业决策方案选择的影响因素。

有鉴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其与职业决策方案选择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金盛华、李雪(2005)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共34个项目。(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共四维度16个项目:家庭维护、低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共六维度18个项目: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发展和福利待遇。)

职业决策的选择上参照王沛、杨金花(2006)和陈世平、张艳(2009)的研究,根据“个人满意度”与“企业满意度”的匹配程度,设计3种职业决策方案供被试选择,即保守方案(个人满意度低、企业满意度高)、折中方案(个人满意度中等、企业满意度中等)和冒险方案(个人满意度高、企业满意度低)。

(三)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录入、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总体看来,大学生手段性价值观得分高于目的性价值观(表1):目的性价值观六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两个分别是“成就实现”和“家庭维护”, “社会促进”和“轻松稳定”得分排名最后;手段性价值观的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职业发展”和“薪酬声望”。

表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一般特点

对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表2),男、女大学生在目的性价值观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具体来说,在“社会促进”上男生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女生;在“地位追求”和“轻松稳定”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在“成就实现”上差异边缘显著(p<0.1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男、女大学生的手段性价值观无显著差异。

表2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性别差异(M±SD)

三个年级大学生的目的、手段价值观均无显著差异。但在目的性价值观的“家庭维护”维度上,三个年级存在边缘显著差异(p<0.10),事后比较发现一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三年级学生。在手段性价值观的“薪酬希望”维度上三个年级存在显著差异(p<0.05),事后比较发现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级;在“福利待遇”维度上三个年级学生得分差异边缘显著(p<0.10),二年级学生得分低于另外两个年级。

(二)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职业决策中方案选择的具体情况见表3。从各方案选择的人数上看,绝大多数大学生选取各条件均处于中等水平的折中方案。其次是个人满意度低,但企业满意度和成功获得岗位机会高的保守方案。选取冒险方案的学生人数最少。

表3  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职业决策方案的选择(单位:人)

x2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均是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方案选择的因素。性别因素上两者的相关出现边缘显著效应,x2=4.88,p=0.09。年级因素上两者的相关显著,x2=10.79,p=0.03。

(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按照大学生在目的、手段职业价值观上的得分情况,分别将被试进行得分高、中、低的分组(高分组为得分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者,低分组为得分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者,其余为中间组),x2检验结果显示,手段性价值观高、中、低三组在决策方案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x21/323=11.57,p=0.02。目的性价值观的三组被试在职业决策方案选择无显著差异。

三、结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维度尚未实现统一,从二维度到六维度各有代表。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是凌文辁的保健、发展和声望三维度划分以及宁维卫的生活方式、进取心、声望、工作安全和经济地位五维度划分。此外,本研究采用的金盛华与李雪的研究因其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分层的研究而尤其适用于大学生被试。

本研究结果发现,男生在“社会促进”这一内隐性动机标准的价值观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并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虽然本研究的被试均为90后的大学生,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较深刻,因此在“施展个人能力与特长”、“改变令人担忧的社会现状和提高我国在某行业的世界竞争力”以及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方面内隐性地具有社会责任意识,这一结果令人欣慰。而女生在“低位追求”和“轻松稳定”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一定程度上说明女生无论从内隐动机还是外显的条件标准上比较关注个人的发展和福利。这也为我们进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引导提供了参考。而职业价值观无显著的年级差异,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大学阶段学生价值观已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仅在“薪酬待遇”上三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年级。这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大三学生已经开始真正面临走向社会的压力,他们对经济独立的渴望与需求相对其他年级更加迫切。求职过程的经济成本,也使他们逐渐面对现实,对薪酬有所要求。

虽然研究中大多数被试均采取折中方案,但结果仍然发现了性别和年级因素与职业决策方案选择之间的关系。男生中选择冒险方案的较多,这与传统文化中男性一直被教育“果敢”、“开拓”相关,而女性则在职业选择中更对地被建议“稳妥”。此外,三年级学生中采取冒险方案的较多,这也体现了“临门一脚”的博弈心理。

从人生发展来看,职业选择是实现整体生活目标的一种手段,且对于迫切需要解决走向社会这一要求的大学生来讲,价值观的外显条件标准无疑能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决策。因此,本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手段性价值观与职业决策之间的显著关系是合乎社会现实的。内隐性标准对于迫切需要解决燃眉之急的大学生来讲影响并不大,或许在成为一个职业人之后,在做出职业再选择的时候,目的性价值观的影响会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

[2]陈世平,张艳.风险偏好与框架效应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3).

[3]王沛,杨金花.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

[4]杨治良,李朝旭.局中人和局外人的决策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04,(6).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
职业价值观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专业承诺的中介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