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综述

2015-04-24 03:12李夏妍
关键词:研究综述领导力大学生

李夏妍

摘 要:文章从大学生领导力的本质内涵出发,详细地梳理了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因素、教育途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的趋向与展望。

关键词: 领导力;大学生;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3-0084-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中,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逐渐兴起并日趋受到重视。至今,美国已有多所高校正在实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但在我国,学界对这一新的领域尚未予以充分关注。目前,我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涉足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研究。国内现有关于领导力的研究大多是来自于西方的领导力框架和模型,较多关注企业、政府组织中的实际领导者的领导力特征。结合我国大学教育实际的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的理论研究较少,大学生领导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更为罕见。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的不足导致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发展缓慢。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强烈的领导欲望与高校忽略领导素质教育存在矛盾[1]。

一、大学生领导力的本质

领导力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最初关注的是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其后经历了特质理论、风格理论,情境/权变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四个主要阶段。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领导力进行了界定,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领导力的本质特征:(1)领导力是一组能力或能力体系,影响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外学者Chapman和Oneil认为,领导力是我们影响别人的能力,尤其是要激励别人实现那些极具挑战性的目标;Kouzes和Posner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取得卓越成就的能力;Maxwell认为,领导力就是影响力[2]。我国学者朱德新认为,领导力是指建立在领导职能、领导体系、领导素质基础之上,领导者引领和管理被领导者及相关方,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望的一种能力和影响力[3];陈鑫峰认为,领导力主要是指建立在领导职能、领导体系、领导素质基础之上,领导者引领和管理被领导者及相关方,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望的一种能力和影响力[4]。(2)领导力的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领导力是领导者和其下属共同作用的结果:房欲飞把领导理解为个体或群体影响某群体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实现有效的、积极的社会变革的合作过程”[5]。杨玉刚认为领导力为一种促进积极有效的社会变革的合作过程[6]。(3)领导过程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中发生:李金林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是团队领导过程中形成发展并服务于领导过程的能力的总称[7]。(4)领导力与对目标的追求密切相关:以上定义均强调了“共同目标”。

国内外学者对领导力的研究较深入,但现有关于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领导力含义的研究较少,研究者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1)大学生领导力是大学生已经具备或需要掌握的一系列特质或能力。但具体是哪些特质和能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结论:翁文艳认为,大学生领导力的必备特征有:自知的能力,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灵活的适应能力,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承诺服务的能力,把握公共政策的能力[8]。文丽从社会实践、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情绪智力四个维度分析大学生的领导力素质[9]。(2)大学生领导力是大学生利用自身和周围的资源,最终实现自我和团体目标的过程:如杨桂萍的研究。简单来说,前者是基于领导行为,后者是基于领导过程来研究领导力。

参考上述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大学生领导力的本质特征是:大学生个体已具备的引领和管理一定的团队,实现团队共同目标和团队成员愿望的特质和能力。包括大学生实现团体目标过程的“构建愿景”、“战略决策”和“工作实践”的特质和能力。

二、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Josephine A.Van Linden和Carl I.Fertman概括出了青年领导力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意识阶段、人际交互作用阶段及技能掌握阶段[10]。翁文艳认为参加社会实践和担任学生组织干部对大学生领导力开发有较大影响[11]。杨桂萍通过分析和对比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的领导力特性和共性发现:学校为学生领导力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早期经验是学生获得领导职务的关键;人际交往能力与领导力的发展相互促进;领导力发展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及其长远发展;学生组织的层级和功能不同,学生领导力的特征也有所差异。

三、大学生领导力的教育途径

大学生领导力本质特征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策略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对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比较研究,以及对国内高校大学生领导素质培养动态的调查和报道。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基本途径可以分课程教学、课程辅助活动、社区服务、指导和领导工作等五个部分。许国动把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途径总结为:通识教育,实践教学项目团队导师制和社区互动[12]。

四、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的展望

总体而言,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现有研究对我们深化对大学生领导力的认识,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有一定帮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1)关于领导力的定义仍各执一词,尚无统一界定,具体到大学生领导力结构的研究更是缺乏;(2)关于大学生领导力能力体系的组成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3)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相关因素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教育学角度关注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施,从心理学和管理学角度探讨大学生领导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4)在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方法上,仍停留在文献分析、理论探讨、访谈、个案调查基础上,实证性量化研究较少。

根据现有研究的不足,今后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大学生领导力的内涵及其结构

进一步深化大学生领导力的理论研究,完善大学生领导力的理论体系。继续探讨大学生领导力的定义、大学生领导力包含的能力要素以及如何对大学生领导力进行测量。运用质性分析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访谈、文献分析等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检验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

(二)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因素

分别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角度探讨大学生领导力的影响因素。教育学变量包括学生的学校类型、年级、专业等;心理学变量包括学生的自我领导、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心理健康水平、情绪智力等;管理学变量包括学生参与组织的数量、参与组织活动的时间、参与组织的类型、在组织中的角色、参与组织的动机、对组织或活动的满意度等。用多元统计方法,综合考虑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建构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发现与领导力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

(三)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方式

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关于课堂教育的研究主要包括编写大学生领导力教材,研究开发大学生领导力课程,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师资队伍。领导力是在群体中实现,因此领导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组织和团体。校内的组织包括学生会、社团、班级等学生组织,在学生组织中如何培养大学生领导力尚待研究。此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活动也是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广阔舞台,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活动中如何培养大学生领导力也是研究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我国仍未得到重视,在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探索。在目前新的历史时期下,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做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研究,因而结合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研究大学生领导力的发展特点和及其影响因素,对加强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全面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探究大学生领导力的相关因素也为高校研究和开发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校本课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而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晓林,吴开松,石海燕.大学生领导素质与培养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3).

[2]杨桂萍.中国青少年领导力形成规律探讨——基于41名高中和大学学生领导的深度访谈结果[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

[3]朱德新.高校大学生领导力研究[J].消费导刊,2008,(9).

[4]陈鑫峰,林怡仙,陈少平等.领导力教育视角下大学生骨干培育机制探索[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4).

[5]房欲飞,文茂伟.通识教育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以美国大学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07,(4).

[6]杨玉刚,门志芳,李雪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研究述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7]李金林,王芳官,金海燕.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11).

[8]翁文艳,房欲飞.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

[9]文丽,吕伟,王雅娟.大学生领导力素质实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0]卢德平.青少年领导力的萌芽和形成——基于三个城市26名高中学生干部的深度访谈结果[J].中国青年研究,2008,(5).

[11]翁文艳.大学生领导力开发现状与途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1,(3).

[12]许国动.当代大学生领导力模型与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领导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大学生之歌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课桌椅设计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