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倾轴瓦块的加工和测量技术研究*

2015-04-25 05:15张远海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5年3期
关键词:瓦块铣刀圆弧

程 萍 张远海

(①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②申科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诸暨311800)

可倾瓦轴承具有抗振动能力强、承载能力高、功率损失小等优点,尤其它的高速稳定性非常好,不易发生油膜振荡,因此在离心式压缩机中普遍应用。从结构上看,它主要由轴承壳体、定位销和瓦块构成。本次生产的可倾瓦轴承内含5 片瓦块,沿轴颈的周围均匀分布,如图1 所示。瓦块与轴颈有正常的轴承间隙量,每块瓦的外径都小于轴承壳体的内径,瓦背圆弧与轴承壳体内孔是线接触,它相当于一个支点,当机组转速、负荷等运行条件变化时,瓦块能在轴承体的支撑面上自由地摆动,自动调节瓦块位置,形成最佳润滑油楔[1-2]。下面从可倾瓦轴承的结构出发,重点介绍瓦块的加工与测量技术。

1 瓦块加工难点分析

图2 为瓦块的零件图,在分析图纸及前期的加工、测量和装配过程后,发现有以下几个难点需要解决:

(1)瓦块的内径、外径圆弧不同心,内表面为主要加工面,尺寸为R17.5+0.155+0.130mm,如何来保证这个尺寸精度及如何测量。

(2)内表面粗糙度0.4 μm 如何保证。

(3)两个不同心的圆弧表面的中间厚度为8-0.055-0.075mm,如何来保证这个尺寸精度及如何测量。

(4)在对轴承进行装配时发现,必须要保证瓦块的上下等厚度在0 ~0.015 mm 范围内,否则就会安装不起来,应选择何种加工方法来保证它。

2 瓦块加工工艺

在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针对工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装备,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加工才能完成由毛坯到零件的过程。工件的机械加工有许多方法,加工的目的是要使工件获得一定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工件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相互位置精度。对于本次加工的瓦块工件来讲,主要保证的加工精度包括R17.5 mm圆弧面和厚度8 mm 的尺寸精度及内外圆弧面的圆柱度等;而表面质量主要是指瓦块内圆弧面的粗糙度等[3]。在拟定瓦块的加工工艺路线时应考虑以下几点[4]:

(1)先粗后精。在安排加工顺序时应将各表面的粗加工集中在一起首先进行,主要目的是切除各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及时发现毛坯缺陷,提高生产效率;然后再依次集中进行各表面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要求。

(2)先主后次。工件的加工应先安排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因为主要表面往往要求精度较高,加工面积较大,容易出废品,应放在前阶段进行加工,以减少工时浪费,次要表面精度要求较低,又与主要表面有位置要求,应在主要表面加工后进行加工。

(3)减少工件装夹次数,保证工件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针对以上几点,结合瓦块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加工成本等因素,我们初步有两种加工方案:

方案一:选用Φ50 mm 的棒料,先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外轮廓至尺寸,然后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上加工出内轮廓,接着再利用线切割割成5 块瓦,接着再次回到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上加工瓦块的另一端,并钻孔,具体步骤如图3 所示。

此方法虽然减少了材料浪费,并且一次能加工出5 个瓦块,可以用于同组使用,但是在加工至第二步,即用铣刀加工内表面时,由于内孔较小,冷却液无法完全进入,导致了工件内表面烧伤,无法达到图样要求的表面精度;另外,此方法要用到的机床种类较多,装夹次数也多,因此并不适合于该工件。

方案二:选用方料,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上加工。

该方法只需要一种机床三次装夹就能加工完成,不仅加工方便,而且精度上完全能满足要求。具体操作如下:

材料:由于本次加工的瓦块尺寸较小,这里选用的毛坯是尺寸为36 mm×25 mm×15 mm 的45#立方体。

第一步:用平口钳夹住3 ~4 mm 的毛坯,留出的高度为32 mm;然后进行对刀,工件坐标原点与程序的坐标原点一致。如图4 所示。

第二步:对好刀后,首先沿着最大的轮廓进行粗加工,即图4 中的外轮廓,因为毛坯只在下端夹住3 mm左右,所以背吃刀量要小一些,这里选用的是Φ16 mm的铣刀,转速为600 r/min,下刀量为3.5 mm,进给量为200 mm/min,加工余量为0. 2 mm,加工至深度32.2 mm为止,加工的时间为7 ~8 min 左右。加工完外轮廓之后,再加工凸起的R21.5 mm 与R22 mm 轮廓,也是用Φ16 mm 的铣刀,加工深度为2.5 mm,加工的时间在40 s 左右。完成粗加工后,再换一把精加工的Φ16 mm 铣刀进行精加工,转速为3 000 r/min,进给量为500 mm/min,控制尺寸到位,所加工的时间在5 min 左右。到此,上表面的R21.5 mm 与R22 mm 的圆弧面及四周轮廓面加工完成,即除下端的凸台及工件总长度34 mm 外,其余部分已加工完成。

第三步:掉头加工另一端的凸台,并保证图2 左视图中的尺寸34 mm。这里需要一个辅助夹具,然后用Φ16 mm 的铣刀加工凸起的轮廓,同样采用先粗后精的加工顺序。如图5 所示。

第四步:最后用钻头加工中间Φ5 mm 的孔,孔深3.5 mm,至此,工件加工完成。

3 工件关键尺寸的测量

工件加工完成后,需要检查工件加工精度,大部分尺寸的测量一般可以依靠常用测量工具来直接完成,如千分尺等,而有些尺寸却不能直接测量出来,如上述讲到的

4 实验分析

按照上述工艺方案及测量方法,这里分2 组对该工件进行了试加工,每组做了5 件,加工编程借助了CAXA 软件,由于除一端的凸台和Φ5 mm 孔(次要加工面)外,其余部分都是在一次装夹下完成的,所以10个工件尺寸全部都符合要求;另外,在上述合理的切削用量下加工出来的工件,内表面的粗糙度也符合要求。实际上,按照这种加工方法加工出来的工件,其误差大小主要取决于机床误差和刀具磨损引起的加工误差,因此大大降低了废品率。

另外,前面提到工件上下有等厚度要求,如果安装及加工方法不正确的话,就可能出现工件尺寸虽然符合要求但却达不到等厚度要求的现象,如同一工件的上端厚度为(8-0.057)mm,下端厚度为(8-0.075)mm,虽然都在公差范围内,但是等到轴承装配时就会出现困难,即使装上轴承的使用寿命也会降低,因此大部分会做废品处理。这里我们对该尺寸测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如表1 所示。

从表中的数据可知,零件的等厚度满足0 ~0.015 mm的要求,因此这种加工方法无论从成本上还是生产效率上都是最优的。

表1 2 组数据的比较 mm

[1]龚学清. 可倾瓦轴承制造工艺研究[J]. 东方汽轮机,2000(3):25 -31.

[2]王永亮,刘占生,钱大帅.可倾瓦轴承瓦块摆动特性[J].哈尔滨大学学报,2011,43(9):62 -66.

[3]刘守勇.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 -26.

[4]华茂发.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2 -64.

猜你喜欢
瓦块铣刀圆弧
可倾瓦式径向轴承对转子动力学影响分析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计入轴线偏斜的船舶可倾瓦推力轴承润滑性能分析
外圆弧面铣削刀具
铣刀盘的5轴数控加工
可转位面铣刀铣削力解析建模与实验研究
基于Pro/E的核电轮槽可换硬质合金精铣刀设计
螺纹铣刀
双圆弧齿同步带的载荷特性研究
六圆弧齿廓螺旋齿轮及其啮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