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对沈阳市环境空气臭氧浓度影响研究

2015-04-26 00:56杨碧波张丽辉
中国环境监测 2015年3期
关键词:臭氧浓度太阳辐射能见度

王 闯,王 帅,杨碧波,张丽辉,王 磊,刘 闽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国家环境保护大气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15

臭氧是天然大气中重要微量组分,大部分集中在10~30 km的大气平流层,其中20~25 km处浓度最高。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面生物圈具有重要保护作用。臭氧也是一种强氧化剂,若近地面或对流层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1],还会影响动植物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2],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3]。作为近地面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臭氧的主要来源不是直接通过污染源排放,而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NOx和非甲烷烃类等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所产生的,因此,多数研究将臭氧作为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指标。本文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选择臭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臭氧浓度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其对臭氧浓度的影响,以期为掌握光化学污染及臭氧污染态势提供参考。

1 监测概况

1.1 监测点位

自2008年开始,沈阳市作为国家环保局的臭氧监测试点城市之一,开始臭氧监测工作,自2013年1月1日起,沈阳市11个国控点位全部开始臭氧监测。按地理位置将城市分为城市中心区、城市次中心区、近郊区点位3类。其中,城市中心区包括二毛、太原街、小河沿、文艺路、北陵5个点位,城市次中心区包括张士、东软、浑南二3个点位,近郊区包括辽大、炮兵学院、辉山3个点位。

1.2 监测项目及方法

沈阳市11个点位均采用Thermo 49i型紫外光度法臭氧分析仪监测臭氧数据,仪器量程0~0.1至400 mg/m3,最低检出限为0.002 mg/m3,零位漂移为每24小时不超过0.002 mg/m3,响应时间为20 s。仪器每天24小时连续采样监测,每分钟记录一次数据,臭氧浓度由仪器自带软件记录。

1.3 监测数据及统计方法

选取2013年沈阳市臭氧监测数据及沈阳市气象局提供的相关气象数据,共计天数为365 d。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160 μg/m3进行臭氧监测数据的超标判定,即当日最大滑动8 h平均值大于160 μg/m3,则当日超标;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监测结果概述

2013年沈阳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为140 μg/m3,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如图1所示,2013年全市、城市中心区、城市次中心区及近郊区臭氧日最大8 h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 140、134、140、148 μg/m3;臭氧年均值浓度分别为 95、90、94、97 μg/m3;其中,城市近郊区臭氧年均浓度最高。全年沈阳市臭氧超标天数为27 d,从图2可以看出,近郊区超标天数最多。两种结果均表明,城市近郊区臭氧浓度高于其他地区。

图1 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年均值及最大滑动8小时第90百分位数对比

图2 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超标天数对比

2.2 臭氧变化趋势分析

2.2.1 臭氧季节变化特征

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浓度季节变化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沈阳市不同区域及全市臭氧浓度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夏季臭氧浓度较高,冬季最低,春季大于秋季。从不同区域对比看,各季节中城市近郊区臭氧浓度最高,城市次中心次之,而城市中心区最低。

图3 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浓度季节变化对比

2.2.2 臭氧浓度月际变化特征

2013年不同区域臭氧浓度月际变化情况见图4。可见,3个区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4月各区域臭氧月均值逐渐上升;5—6月臭氧月均值浓度上升至最大,且上升幅度较大,3个区域5—6月臭氧月均值浓度约为4月的1.5倍左右;7—12月臭氧月均值浓度逐渐下降。

图4 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浓度月变化对比

由图4还可以看出,城市中心区、城市次中心区最高月平均浓度出现在5月,近郊区最高月平均浓度出现在6月;城市中心区、城市次中心区最低月平均浓度出现在12月,近郊区最低月平均浓度出现在1月。

2.2.3 臭氧浓度日变化特征

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浓度的日变化曲线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3个区域臭氧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大致相同,均呈单峰变化。夜间臭氧浓度较低,6:00—7:00臭氧浓度最低,随后臭氧浓度开始大幅上升,最大值都出现在午后14:00,之后臭氧浓度又逐渐降低。这种变化特征与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相似,白天较强,夜间减弱。

图5 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浓度日变化对比

2.3 气象条件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2.3.1 天气现象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对比冬季1—2月、12月和夏季6—8月期间,晴天与非晴天时臭氧浓度平均值见图6。

图6 不同天气现象下臭氧浓度对比

由图6可见,夏季晴天、非晴天下臭氧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37、131 μg/m3,冬季晴天、非晴天下臭氧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4、47 μg/m3。夏季在晴天及非晴天下,臭氧浓度均高于冬季;夏季晴天臭氧浓度高于非晴天臭氧浓度,说明在温度高、太阳辐射较强时间段,臭氧浓度较高。

2.3.2 细颗粒物(PM2.5)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如图7所示,在臭氧与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中,臭氧浓度上午逐渐上升,中午达到最高,下午又逐渐降低,而PM2.5浓度则与臭氧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臭氧和PM2.5的日变化规律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可用方程y=-0.437 2x+141.12来表示,相关系数(R2)为0.659。在空气湿度较大,能见度低天气条件下,PM2.5浓度容易升高,此时,太阳辐射也会减弱,进而影响臭氧的产生。

图7 臭氧与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对比

2.3.3 能见度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如图8所示,在日变化规律中,臭氧浓度随能见度升高而增大。能见度高时,天气晴朗、云量少、太阳辐射较强,利于臭氧形成的光化学反应,臭氧浓度也随之增加。因此,臭氧和能见度日变化规律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可用方程 y=1.455x+44.7来表示,相关系数(R2)为0.921。

图8 臭氧与能见度变化规律

2.3.4 日变化中气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如图9所示,在日变化规律中,臭氧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臭氧和温度均在13:00达到最大值。臭氧是在太阳辐射下通过光化学反应由一次污染物经反应生成的,而温度是由太阳辐射而逐渐升高,因此,臭氧和温度的日变化规律大致相似,并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可用方程y=6.774x+3.368 5来表示,相关系数(R2)为0.932。

2.3.5 风速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臭氧浓度与风速变化规律见图10,风速大时,臭氧浓度较高,反之风速小时,臭氧浓度也较小。风速对臭氧浓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对空气中污染物迁移扩散作用。风速较小时,由于臭氧本身的不稳定性,在随风迁移的过程中,臭氧就被分解成氧原子和氧分子;风速较大时,臭氧能在未完全分解前就被监测到,而且风速大还有利于降低与臭氧发生光化学反应前体物的浓度,从而降低光化学反应对臭氧的消耗。此外,温度升高可加剧空气对流,使风速增大,高温也是有助于臭氧浓度的升高的因素。因此,臭氧浓度与风速呈正相关变化,可用方程y=22.212x+1.109 1表示,相关系数(R2)为0.963。

图9 臭氧与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图10 臭氧与风速的变化规律

2.3.6 湿度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变化规律见图11,臭氧浓度达到高峰时,相对湿度处于较低水平,反之亦然。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最高湿度之间的比,它的值显示水蒸气的饱和度有多高。相同条件下,湿度越大,水蒸气饱和度越高。在湿度较高情况下,空气中水汽所含的自由基H、OH等迅速将臭氧分解为氧分子,降低臭氧浓度。使臭氧浓度与湿度呈负相关变化,可用方程y=-1.484 4+67.68表示,R2=0.958 1。

图11 臭氧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1.1 臭氧浓度变化规律

很多针对城市臭氧浓度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北京[4]、成都[5]、济南[6]、南昌[7]、东莞[8]等地均是夏季近地面臭氧浓度较高,而冬季较低。本研究的结论与上述观点一致,沈阳地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夏季高于冬季。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等因素引起光化学反应剧烈,导致近地面臭氧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结合臭氧浓度日变化曲线,臭氧浓度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日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3: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凌晨6:00前后,这与各地区城市典型臭氧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9-10]。

3.1.2 臭氧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臭氧作为2次污染物,即与其前体物,如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密切相关,也与气象条件有很大的联系。气象条件在臭氧形成及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通过环境变化影响臭氧浓度。研究分析了近地面臭氧浓度分别与PM2.5污染浓度、不同天气、能见度、温度、风速及湿度之间的关系。其中,PM2.5浓度、湿度与臭氧浓度呈负相关,能见度、温度及风速均与臭氧浓度呈正相关,且风速和温度与臭氧浓度的相关性更好,说明这两个因素对臭氧浓度影响较大。

臭氧浓度变化受到不同天气条件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11-12]。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太阳辐射变化导致臭氧浓度的变化。晴天、高温、能见度大时臭氧浓度较高,而阴雨天或出现雾霾,能见度较低、低温的天气臭氧浓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度与近地面臭氧浓度密切相关,变化趋势相同。太阳辐射强弱直接影响光化学反应速度,从而导致臭氧浓度发生变化。

3.2 结论

1)沈阳地区1年中城市近郊臭氧浓度高于次中心区域及城市中心。臭氧浓度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较低。臭氧浓度日变化呈单峰趋势,夜间变化平缓,白天变化剧烈。6:00—7:00间臭氧浓度最低,随后臭氧浓度开始大幅上升,最大值都出现在午后13:00,之后臭氧浓度又逐渐降低。

2)晴天时臭氧浓度高于非晴天,特别是夏季晴天,臭氧浓度最高。

3)臭氧浓度日变化趋势是单峰变化,与温度变化趋势相似,在时间上较温度略有滞后。气温在日出后7:00左右迅速升高,13:00左右达到最大,与臭氧浓度达到最大值接近。温度变化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太阳辐射强弱直接影响光化学反应速度,从而影响了臭氧浓度的变化。

4)细颗粒物对臭氧浓度呈负相关变化,出现雾霾天气细颗粒污染浓度较高,能见度较低,同时减弱太阳辐射,进而减慢光化学反应速度,降低了臭氧浓度。

5)天气、能见度、温度、风速及湿度都会影响臭氧浓度的变化,臭氧浓度的超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陈丹青,师建中,王娟,等.潮汕地区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2,6:17-21.

[2]王春乙,关福来.臭氧浓度变化对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可能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1995,6(1):69-74.

[3]单文坡,殷永泉,杜世勇,等.夏季城市大气臭氧浓度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J].环境科学,2007,7:1 276-1 281.

[4]宗雪梅,王庚辰,陈洪滨,等.北京地区边界层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07(11):2 615-2 619.

[5]袁野,范莉,邹玉林,等.成都市大气中臭氧的分布及污染水平[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2):44-45.

[6]殷永泉,李昌梅,马桂霞,等.城市臭氧浓度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4,25(6):16-20.

[7]万志勇,杨辛.南昌市环境空气臭氧污染现状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6):69-74.

[8]陈玲,夏冬,贾志宏,等.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变化特征[J].广东气象,2011,33(1):60-63.

[9]安俊琳,王跃思,李昕,等.北京大气中NO、NO2和臭氧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环境科学,2007,28(4):706-711.

[10]陈魁,郭胜华,董海燕,等.天津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0(1):17-20.

[11]张爱东,王晓燕,修光利.上海市中心城区低空大气臭氧浓度特征和变化情况[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6):21-26.

[12]殷永泉,单文坡,纪霞,等.济南市区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10):49-53.

猜你喜欢
臭氧浓度太阳辐射能见度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季节异常与主要大气环流指数的关联分析
不同品种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及光合基因表达对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
提孜那甫河流域地表太阳辐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能见度仪在海陀山的应用
2020 年辽宁省臭氧污染分析
盐城市大丰区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东丽区低能见度事件特征分析
2018年8月上半月南京臭氧污染浓度变化分析
低能见度下高速公路主动诱导技术的应用
汽车乘员舱内温度场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