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区大气中PM2.5和PM10质量浓度污染特征

2015-04-26 00:56董娅玮杜新黎李扬扬张佳音蒙瑞丽唐小威赵胤翔
中国环境监测 2015年5期
关键词:滤膜倍数西安市

董娅玮,杜新黎,李扬扬,曹 磊,张佳音,蒙瑞丽,唐小威,赵胤翔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陕西 西安 710054

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分别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2.5 μm的颗粒物,其大小、形态和化学组成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PM10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危害人体健康。PM2.5作为PM10中粒径较小的部分,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危害更为突出[1-3],逐渐成为公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PM2.5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肺部,并在肺泡内沉积,进入血液循环,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4]。由于粒径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能显著降低大气能见度[1,5],而其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更多的细菌、病毒、重金属等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6]。有研究指出,大气中PM2.5与医院就诊率、呼吸器官疾病发病率乃至死亡率等诸多不利健康效应之间关系密切[7]。

中国在1996年已将PM10正式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开展了常规监测,但直到2012年2月,国家颁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才建立PM2.5质量标准。目前,中国 PM2.5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珠三角等发达城市,对东北、中部和西部所做的研究相对较少。就近年来相关研究来看,中国大部分地区PM2.5的污染都比较严重,并且 PM2.5占到 PM10的 40% ~80%,PM2.5成为PM10中的主要组成部分。PM2.5污染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武汉、南京、青岛、济南等地,达标率均在31.7%以下,而在海口、深圳、上海等地的污染程度较轻[4,8-15]。综上所述,PM2.5和PM10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同时中国PM2.5污染形势严峻,已引起各地高度重视。

西安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根据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西安市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天数占年度非一级天数的比例为38.8%,PM2.5逐渐成为西安市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通过分析西安市区2013年3月—2014年2月大气中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探讨了二者的污染水平,研究了PM2.5、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初步摸清了西安市区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旨在对PM2.5研究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借鉴,以期为西安市空气质量预报、有效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采样点布设

采样地点设在陕西环保综合大厦3楼平台(距地面约10 m),周围无高大建筑物,该点地处交通十字交叉路、办公楼和居民区之间,且采样期间周边有建筑施工,属于典型的混合区。

1.2 样品采集

采样仪器为TH-3150大气与颗粒物组合采样器,工作流量为100 L/min。监测点放置分别装有PM10和PM2.5切割器的采样器2台,同步采集PM10和PM2.5样品。采样前先进行流量校准,采样滤膜为直径90 mm的石英纤维滤膜(英国)。根据西安市污染源排放的季节变化情况和气象条件的季节规律,分别在春季(2013年3—5月)、夏季(2013年6—8月)、秋季(2013年9—11月)、冬季(2013年12月—2014年2月)共4个时期进行采样,每月中旬开始采样,共10 d,每次持续采样23 h,在无降水过程时段采样,共获得220张有效滤膜。采样期间气象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采样期间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

1.3 样品分析

样品分析采用重量法。采样前,将空白滤膜于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 h。平衡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50%。在上述平衡条件下用感量为0.01 mg的分析天平称量滤膜,将称量好的滤膜平展地放在滤膜袋中,采样前不得将滤膜弯曲或折叠。样品采集后,在同样条件下平衡稳定24 h后称量,同一滤膜连续2次称量质量之差小于0.04 mg为满足恒重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安PM10和PM2.5质量浓度和污染水平

西安市城区2013年环境空气PM10、PM2.5质量浓度分布见表2,PM10、PM2.5浓度超标情况如表3所示。

表2 西安市城区2013年PM10和PM2.5日均质量浓度分布

表3 西安市城区2013年PM10和PM2.5污染程度

由表2可见,春季PM10和PM2.5日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 59 ~496、37 ~267 μg/m3,平均值分别为 295、141 μg/m3;冬季 PM10和 PM2.5日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 130 ~88、50 ~558 μg/m3,平均值分别为 343、191 μg/m3;夏季 PM10和 PM2.5日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32 ~297、16 ~188 μg/m3,平均值分别为 133、72 μg/m3;秋季 PM10和 PM2.5日均质量浓度范围为 93~472、43~284 μg/m3,平均值分别为 244、122 μg/m3。

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评价标准中PM10日平均质量浓度为150 μg/m3,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 75 μg/m3。由表3可以看出,春季PM10和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率分别为90.0%和86.7%;PM10日均质量浓度超标倍数为0.08~2.31,平均超标倍数为1.10;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倍数为0.03~2.56,平均超标倍数为1.06。夏季PM10和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率分别为32.1%和35.7%;PM10日均质量浓度超标倍数为0.07~0.98,平均超标倍数为0.41;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倍数为0.09~1.51,平均超标倍数为0.63。秋季PM10和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率分别为81.5%和69.0%;PM10日均质量浓度超标倍数在0.09~2.15之间,平均超标倍数为0.89;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倍数为0.02~2.79,平均超标倍数为1.00。冬季PM10和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率分别为91.3%和87.0%;PM10日均质量浓度超标倍数为0.08~4.91,平均超标倍数为1.42;PM2.5日均质量浓度超标倍数为0.01~6.44,平均超标倍数为1.80。四季共110个样品中PM10日超标率达71.8%,日均超标平均倍数为1.05;PM2.5日超标率达69.1%,日均超标平均倍数为1.17。以上结果说明,西安市区PM2.5和 PM10的污染状况都较严重。

2.2 PM2.5和PM10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2.2.1 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逐日变化特征

将2013年3月—2014年2月测量的PM10与PM2.5日均质量浓度绘图,如图1所示。

图1 西安市区PM2.5和PM10质量浓度及β值逐日变化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在整体变化趋势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日波动范围较大。最小值在20 μg/m3以下,最大值可达到500 μg/m3以上,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5倍。如此波动巨大的日变化情况主要受该地区大气环境的气象因素影响。

2.2.2 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采样期间西安市城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四季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西安市城区PM2.5和PM10质量浓度四季变化情况

由图2可知,西安市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季节变化规律相同,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夏季最低。冬季两者浓度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西安市区供暖多为燃煤集中供暖,煤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增加;同时整个冬季降水很少,气候干燥,长期处于静风天气,且温度较低,经常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联合稳定度增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2013年春季扬尘天气频繁,导致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相对较高。夏季大气对流活动旺盛,污染物容易扩散,加上2013年7月降雨偏多,降水对颗粒物有明显的湿沉降作用,污染物容易被清除,因此夏季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最低,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2.3 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PM2.5和PM10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初步判断两者是否来自相同的污染源,还可以根据 PM10的质量浓度来估算 PM2.5的质量浓度[3]。现对所采集的110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PM2.5与PM10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即y=0.557 7x-10.684(r=0.831 9,置信度为 95%)。由此可见,PM2.5与PM10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两者的相关性曲线如图3所示,随着PM10质量浓度的增加,PM2.5浓度亦在变大,说明两者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来源。

图3 PM2.5与PM10质量浓度相关性曲线

2.4 β值的变化特征

采样期间β值的变化幅度较大,当β值较大时,相对应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比较小。

PM10分为粒径为2.5~10 μm的粗颗粒和粒径小于2.5 μm的细颗粒2部分,β值反映出PM2.5在PM10中的含量。对110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表明,β值为0.245~0.822之间,平均值为0.510,说明 PM2.5在 PM10中所占比例大于PM2.5~10。监测得到的β值与沿海城市比较,与上海0.529(2011 年)[16]相当,比青岛、宁波、南京、杭州(0.647 ~0.850)低[11,17-19],与内陆城市济南、北京、天津(0.542 ~0.590)相近[4,8,12]。

从表2可以看出,春、夏、秋、冬四季β均值分别为0.485、0.523、0.505和0.532。有研究表明即使在无污染情况下β值也不是恒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春季和夏季初较低,这是由于生物源(如花粉)会成为一部分粗颗粒的来源[20]。从数据可以看出,西安市β值冬季最高,可能是冬季逆温天气较多,容易形成二次离子(主要是PM2.5)的积累;夏季较高,可能是由于夏季光化学烟雾形成的PM2.5较多,而PM2.5~10却由于降水的清除作用而减少,导致PM2.5在PM10中的比值增高;春季最低,可推测此季节PM2.5~10中较多部分来源于生物源,另外,春季频繁的扬尘天气也对PM2.5~10有较大贡献。

2.5 形成霾天气的原因

采样期间西安市区出现9次霾天气,均发生在2013年12月,其PM2.5和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和各气象因子列于表4。

表4 形成霾天气的因素

从表4可以看出,霾天气与无霾天气显著的不同之处是相对湿度较高(66.7%),明显高于无霾天气,另外,PM2.5质量浓度和β值都很高,分别为407 μg/m3和0.604;无霾天气的β值虽然较高,但PM2.5和PM10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无风、高湿的天气下,颗粒物多附着、溶解或混合于雾气之中,不但得不到有效的扩散和去除,还易与其他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增加二次气溶胶产生的可能性,加之西安市冬季供暖期能源消耗猛增,逆温天气条件下机动车尾气排放累积,加剧了霾污染天气的形成。

3 结论

1)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西安市区的监测结果显示,PM2.5日均质量浓度范围为16~558 μg/m3,平均值为 128 μg/m3,相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的超标率为69.1%;PM10日均质量浓度范围为32~887 μg/m3,平均值为 249 μg/m3,相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的超标率为71.8%,这说明西安市区PM2.5和PM10的污染状况都较严重。

2)PM2.5和PM10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均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较低,夏季最低。

3)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幅度比较大,但在整体变化趋势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两者有相似或者相同的来源。

4)西安市区β值在0.245~0.822之间,平均值为0.510,说明 PM2.5在 PM10中所占比例大于PM2.5~10;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和夏季较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当β值较大时,相对应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比较小。

5)西安市区霾天气β值和PM2.5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无霾天气。

[1]赵晨曦,王云琦,王玉杰.北京地区冬春 PM2.5和PM10污染水平时空分布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J].环境科学,2014,35(2):419.

[2]Pope C A,Burnett R T,Thun M J,et al.Lung cancer,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02,287(9):1 132-1 141.

[3]郭清彬,程学丰,侯辉,等。冬季大气中 PM10和PM2.5污染特征及形貌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4):55-58.

[4]董海燕,古金霞,陈魁,等.天津市大气中 PM10、PM2.5及其碳组分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1 134-1 135.

[5]汪伟峰,俞杰,许丹丹,等.宁波市区冬季大气颗粒物及其主要组分的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5):43-44.

[6]杜新黎,李扬扬,白慧莉,等.西安市环境空气PM2.5污染现状及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5):43-44.

[7]王志娟,韩力慧,陈旭锋,等.北京典型污染过程PM2.5的特性和来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12(5):122-123.

[8]于建华,虞统,魏强,等.北京地区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1):45-47.

[9]成海容,王祖武,冯家良,等.武汉市城区大气PM2.5的碳组分与源解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9):1 574-1 579.

[10]陈魁,银燕,魏玉香,等.南京大气PM2.5中碳组分观测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8):1 015-1 020.

[11]吴虹,张彩艳,王静,等.青岛环境空气PM10和PM2.5污染特征与来源比较[J].环境科学研究,2013,26(6):583-588.

[12]温新欣.济南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10和PM2.5)污染特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54-62.

[13]江益,李春鸾,林智丰,等.海口市 PM10、PM2.5和PM1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J].广东气象,2014,36(3):37-41.

[14]黄晓锋,云慧,宫照恒,等.深圳大气PM2.5来源解析与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44(4):723-734.

[15]焦艳.上海城区大气PM2.5浓度及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23-33.

[16]王文铮.上海市静安区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的关系[J].北方环境,2013:29(2):129-131.

[17]肖致美,毕晓辉,冯银厂,等.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研究,2012:25(5):549-554.

[18]王荟,王格慧,黄鹂鸣,等.南京市大气中 PM10、PM2.5日污染特征 [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5):54-56.

[19]包贞,冯银厂,焦荔,等.杭州市大气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2):45-48.

[20]吴瑞杰.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特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1:27-29.

猜你喜欢
滤膜倍数西安市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亲子创意美工展
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性能ZrO2纳滤膜
家乡
西安市第四医院
滤膜在颗粒物无机元素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倍数魔法
123的几种说法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