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递进法”在《针灸推拿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5-04-26 07:38童伯瑛窦思东林丽莉毛忠清王志强魏振朴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面瘫针灸记忆

童伯瑛,窦思东,廖 军,林丽莉,毛忠清,王志强,魏振朴

(福建中医药大学 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五步递进法”在《针灸推拿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童伯瑛,窦思东,廖 军,林丽莉,毛忠清,王志强,魏振朴

(福建中医药大学 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针灸推拿学是中医院校的基础课程,为提高其教学效果,在该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五步递进法,从“背诵经典-构建框架-技能操作-问题导向-联系临床”五个方面逐层递进,加强引导。教学实践表明,五步递进法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增加教学效果,促进学科发展。

五步递进法;针灸推拿学;教学探讨

《针灸推拿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针刺、推拿方法,探讨运用针刺、艾灸、推拿技术防治疾病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针灸推拿疗法是中医特色传统疗法之一,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绿色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在国内外医疗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校护理专业开设针灸推拿学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拓展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中医知识学习,提高护理水平。但该课程教学课时有限,内容繁多,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探索的重点。笔者通过对2011、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展开教学实践,采用五步递进教学法从“背诵经典-构建框架-技能操作-问题导向-联系临床”(见图1)五个方面逐渐深入加强知识讲解,在连贯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图1 五步递进法教学演练

1 五步递进法简介

1.1 背诵经典

众所周知,若想在临床上得心应手,必须要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将经络循行、腧穴定位等内容熟记于心,而背诵经典歌诀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初始阶段学生会对有些内容不知其所以然,但通过记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加深,会愈来愈认识到歌诀的重要性。针灸歌赋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更能受益终身。笔者认为《针灸推拿学》开课伊始就应要求学生背诵针灸歌赋,特别是对特定穴位的记忆,应不断检查督促,并可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考察,引导学生加强记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构建框架

针灸推拿学的教学内容较多,需要记忆的要点更多,构建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脉络,系统整体地加强记忆。如:①经脉的名称、走行规律、分布规律、衔接规律、表里络属关系是学生学习及记忆的重点,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就是学习的框架结构;②腧穴主治:穴位的主治共性也是有规律的,如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又如合谷穴近治手部疾患,循经远治头面疾患,又具有通关开窍的作用;③推拿:六大手法的操作是学习的重点,每一类又有其代表性手法。如摆动类手法的代表性手法是一指禅,通过学习一指禅,掌握摆动类手法腕关节的用力技巧,随机应变,灵活应用。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学习方法,学生能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点,分门别类地记忆重点知识。

1.3 技能操作

由于针灸和护理专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掌握,因此实践课显得尤为重要。寓教于习,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学时,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也不觉得枯燥,更有利于记忆和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

1.4 问题导向

PBL教学法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医院的Dr.Howard Barrows[1]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以问题为导向,有助于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程序始终遵循病例→问题→查阅资料→讨论→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2]。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再梳理,既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发挥了小组成员的自身优点,增强了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1.5 联系临床

针灸推拿学是护理学专业教学的特色内容,如何使针灸推拿知识更贴近护理专业,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医护合一就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如在2003年非典防治时期,广东省中医院采用辨证施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过程中,对发病早期、中期、危重期和恢复期的患者均运用了针刺、艾灸、推拿等疗法,对于改善发热、畏寒、乏力等症状可起到明显效果[3]。此外,推拿疗法在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颈椎病患者的干预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疗效[4-5]。医生侧重于检查、诊断、治疗,护士侧重于观察、协同、护理,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技能操作要求都是一样的。因此,在讲授治疗内容时,应选择与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疾病重点介绍,如中风后遗症、便秘、咳嗽等疾病的护理,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率。

2 五步递进法教学实践

2.1 背诵经典内容是关键

经典内容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精髓,选择好的材料背诵尤为重要。“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简单的几句话就勾勒出肘膝关节以下经脉循行和穴位与经脉的联系。五腧穴歌诀是历代针灸医家必背的经典,在教学初始阶段,就应该鼓励学生坚持背诵,教师在课堂上示范背诵,与学生一起诵读,能有效提高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同时可开展背诵接龙、小组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背诵热情。针灸歌赋内容较多,针对护理专业的需求,应以简单的特点穴歌诀为主,重点记忆。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推荐学生背诵《标幽赋》《通玄指要赋》等歌诀。

2.2 操作练习以模仿为主

模仿教学是技能操作教学的主要方法。蒙卦云:“利用刑人,用脱桎梏,以往吝。”这句话有两点启示,其一,刑,型也。学生擅长模仿,教师要用各种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展示,如视频、老师示范等;其二,刑者,纠正错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错误,给予指正。

针刺手法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在训练过程中,教师示范非常重要。可先在纸垫上演示,实际操作优先选择四肢肌肉丰满部位的穴位进行,如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等。这些腧穴位于四肢,较为安全,且针感较强,易于得气,能使学生体会到针感,增加针刺操作的自信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相互练习,并且及时纠正错误。推拿手法练习是学习的重点,推拿技能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因此笔者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做示范操作,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教师来回巡视,发现手法不正确的,现场给予纠正,手法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时,同学之间相互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操作技能。

2.3 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是教学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尝试采用PBL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给出真实案例,学生主导解决问题,教师是辅导者。如笔者在教授“面瘫”治疗时提出问题,12对脑神经中,为什么面神经的损伤较为常见?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发掘,逐步提出以下问题:①面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各阶段发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②面瘫的临床表现有哪些?③面瘫常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是什么?④周围型面瘫和中枢型面瘫的区别是什么?⑤急性期和恢复期面瘫的治疗要点是什么?⑥针灸推拿治疗“面瘫”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需要查阅相关教科书及文献资料,复习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较为合理的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加以引导,突出重点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线,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知识掌握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3 五步递进法教学体会

3.1 教学位置的转变

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3.2 教学重心从学到用的转变

五步递进教学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引导学生打基础、看整体、多思考,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4 结语

在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学生尚未接触临床,对病例的感性认识不够,掌握的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另一方面学生长期以来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存在适应接受的过程。总之,通过对2011级、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五步渐进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针灸推拿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取得了一定进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均有所提高,而且通过考试也反映出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理论和技能。但是,目前笔者仍处于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阶段,如何根据针灸推拿学课程的特点将临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HOFFMAN K,HOSOKAWA M,BLAKE R J,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outcomes: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J].Acad Med,2006,81(7):617-625.

[2] 马巧琳,胡斌,徐翠香,等.PBL教学法在针灸推拿新设专业实训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8):52-53.

[3] 张广清,林毓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辨证施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24-725.

[4] 梁茜茜,吴舸.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应用与中风偏瘫康复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8(2):53-55.

[5] 胡晔,吴小菊.针灸推拿联合临床护理干预治疗颈椎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6):155-156.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3-15

童伯瑛(1980-),女,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针灸防治代谢系统疾病及小儿推拿。

G642.1

A

1673-2197(2015)14-0142-02

10.11954/ytctyy.201514075

猜你喜欢
面瘫针灸记忆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