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工人运动时期的革命斗争文物

2015-04-27 16:44黄仂文支佐
党史文苑 2015年5期
关键词:路矿公文包安源

黄仂+文支佐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主要爆发地之一。安源工运史是江西红色革命史的开篇之作、成功序曲。从1921年至1930年历时近10年,安源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贡献,保存了很多的革命旧址旧居和珍贵的红色文物。

1.《小学国语教科书》

存放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的《小学国语教科书》,是1924年安源路矿工会教育股编印的,为32开石印本,竖排版,共计50页(双面)。教科书长20厘米、宽13.3厘米,书面上端长方形红线条中印有“小学国语教科书”和“安源路矿工会教育股编印”的红色字迹,下端印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及本书保存者陈伟芳的签名。该书的收藏者陈培冯讲述道:“我父亲陈伟芳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会计股股长陈伟铎的弟弟,这本书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在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读书时用过的教科书。在我工作后,父亲为了教育与鼓励我,他在书的背面中端用毛笔写上‘陈培冯努力前进七个大字。”1986年10月,陈培冯老人将此书捐献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94年5月,此书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红色歌谣《劳工记》

《劳工记》长26厘米、宽14厘米,保存基本完整,创作于1922年,原作者已无从查考,是民国十四年安源老工人左万魁收集,因为当时没有印成规范唱本,而是靠辗转手抄(毛笔字)来流行的。在流传和演唱过程中,歌词由抄唱者删增、修改和整理,实际上应算是安源工人集体创作。《劳工记》每两句一韵并排成一行,全文歌谣长达840多行,完整地叙述1898年萍乡煤矿开办到1925年间,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中所发生的一些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中的人和事。此文本是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左万魁家中收集而来,1994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文物。

3.朱少连的公文包

铁路工人朱少连(1887—1929),又名汉英、孝廉,湖南衡阳县人。曾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副主任、路局主任、株萍铁路总工会委员长、中共安源地委书记、中共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等。1986年4月2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工作人员在朱子金(朱少连的女儿)家中收集到此公文包。公文包长26厘米、宽30厘米,皮制品,深黄色,不锈钢质子母扣,连在手提袋中间,保留完整。1994年,公文包经鉴定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4.红色股票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展厅中陈列着一张股票。股票长25厘米、宽12.5厘米。股票为彩色石印而成,直行竖排小楷字体工整而娟秀,正面印有:收到×君股金×股,共计光洋×圆×角整,民国十二年×月×日。姓名、股金数额和日期,用毛笔临时填写,并盖着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印章、总经理易礼容的私章等,反面印有“附本社招股简章”。此件为1923年2月13日安源工人张海秋认购的股票。建馆初期,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工作人员在张海秋家收集。2003年9月18日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5.工人俱乐部部员证

这张部员证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安源工人参加俱乐部的身份见证的准确记载,是中国产业工人俱乐部的稀有珍品。部员证长10厘米、宽6厘米,磨损很多,硬浅黄色纸板有白色斑点,保存完整。下面文字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员证”,背面上方为由“岩尖、铁锤、车轮组成的部徽”图案,下方为“团结起来!!!”四个字,均为石印而成。1970年彭春元老人将这珍藏了多年的部员证捐赠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94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6.罢工成果《十三条协议》

1922年9月18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与路矿两局签署了《十三条协议》。《十三条协议》长47.5厘米、宽30厘米、计量4克。协议从右往左依次为十三条内容,后为三方落款和协定时间,字迹清晰。协议右下方盖有两枚印章,一为椭圆章,二为篆体方章,均为李为扬(原萍乡煤矿矿长李寿铨之子)珍藏印章。1924年,李寿铨离开安源时将此协议带回扬州老家收藏,后由其子李为扬保存。1956年,李为扬将此协议捐赠给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1994年5月7日,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猜你喜欢
路矿公文包安源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朔尔茨的公文包用了近40年
朔尔茨出访必携的公文包,用了近40年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公务员真的人手一个公文包吗?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安源路矿工人证章:凝聚组织和团结的力量
焦作路矿学堂创办时间考论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