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诗刊

2015-04-28 01:30
作品 2015年2期
关键词:诗群作品选诗刊

九月诗刊

成熟与收获的季节。翻过去的九月都是历史,每年都有一个新的九月,这就是传统与当代性的兼容并蓄与共存。

《九月诗刊》3期

《九月诗刊》5期

《九月诗刊》8期

《九月诗刊》25期

1民刊名称:《九月诗刊》

2创刊地点:广东潮州

3创刊时间:2004年4月

4出刊形式:2004—2008年为半年期刊,2009年开始改为季刊。

5创刊人:黄昏

6主要同仁:世宾、陈培浩、陈崇正、姚则强、郑子龙、泽平、

余史炎、阮雪芳、陆燕姜、小衣、吴纯等

作品·观察

《九月诗刊》是当代中国诗歌民刊的一个典范。从来不是官刊或其他民刊的附庸与拾遗,它独立与担当的精神,尤其“一期一专题”的理念,以大视野、前瞻性的眼光,在当代中国诗歌的不同领域,进行资料性和系统性的整合,像“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台湾当代诗歌精选”、“汉英双语诗歌作品选”、“真诗写作”、“80后”、“墓志铭”、“儿童诗”、“叙事”等等,其中每年秋季的“中国诗歌地理”已连续做了六年、20多个地区,每个地区除了诗歌作品展示,都附有一个带学术性、研究性的推介文章,这一系列在同一领域中具有开拓性,已显露出它的史料价值,成为《九月诗刊》的一个品牌。《九月诗刊》开创了中国诗歌民刊存在和发展的新路径,加上它的大气、精美的装帧,凭着一张独具个性和特色的脸,在千人一面的诗歌民刊中得到轻易的辨认。

办刊理念

《九月诗刊》办刊的崇低理念,用一句话讲:专注做好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崇高的理念是:不在传统中求生存,不以先锋为标榜,兼容并蓄,共建中国当代诗歌新秩序。在我们眼里,没有门户之见,没有流派之争,不论名气,只要优秀,就可以把你的作品留下来。我们一直在追求或者已经达到的目标,就是构筑一个平台,让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当下中国诗歌的存在状态,为未来提供一份了解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一个时期具有参考和研究价值的历史资料。

2012年1月,第一届“粤东诗歌发展论坛”(梅州)会场

2012年12月,部分“九月诗歌奖”评委和潮州诗人留影。前排右谢冕、左王光明,后排左起丫丫、向北、黄昏、陈培浩、阮雪芳

《九月诗刊》简史

《九月诗刊》创刊于2004年4月,初期为“广东省潮州湘桥诗社”社刊,由时任诗社社长的诗人黄昏任主编。主要成员大部分来自韩山师范学院的学生,骨干成员有傻正、许程明、郑子龙、泽平、郑泽森、野弟、余辜等。

刊名最初用《九月》诗刊,半年期刊。第一、二期的《九月》为大32开64页,封面、封底为双色印刷,发表的大多是诗社社员和韩山师院学生的作品。

仅一年,2005年进行第一次改版,《九月》易名为《九月诗刊》,为大二十四开168页,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皆为四色彩印,仍保持半年期刊,聘请时任广东省作协秘书长、著名诗歌评论家温远辉和青年诗人、诗歌理论家世宾为《九月诗刊》顾问。

改版后的《九月诗刊》,突破地域界限,刊发国内许多著名诗人的力作,注重和培养了一批中国诗坛的新生力量。先后推出“完整性写作”、“韩山诗歌12年回顾”、“非常民间——晓梦蝴蝶”、“中国当代女性先锋诗歌作品选登”、“广东省诗歌创作高级研修班学员作品选登”、“重庆地图”、“5•12汶川地震诗歌小辑”、“精彩博客”等专辑。

为更好地利用“韩山诗歌”资源,发挥“韩山诗歌”优势,在文学批评家、韩山师院黄景忠教授的促成下,于2009年3月21日成立“韩山师范学院诗歌创作研究中心”,成为国内第一个“以诗歌为中心,兼顾古体与现代,集创作和研究于一身”的机构。创研中心主任为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赵松元教授,黄昏、李彬、周录祥任中心副主任。创研中心下设:新诗部、诗词部、理论部和秘书部等四个部门。同时,创建了“停顿中文网”,开辟“九月诗歌”论坛。

2009年开始,《九月诗刊》纳入韩师诗歌创研中心主办刊物后,从半年期刊改为季刊,印刷费用由韩山师范学院资助,但不干预原有编辑的流程,不改变刊物的民刊性质和自主性。改版后的《九月诗刊》仍由黄昏担任主编,李彬(2009—2012)、陈培浩为副主编,参与编辑的主要人员有:向北(2013年起任副主编)、余辜、傻正、泽平、阮雪芳、丫丫等。

第二次改版后的《九月诗刊》,以更专业的姿态,确立“一期一专题”的办刊新理念,使《九月诗刊》成为一份有别于国内其他诗歌民刊,独具特色的专业诗歌期刊。2009年以来,先后推出了十九个专题专号。

至2014年12月,《九月诗刊》出版总三十四期。

《九月诗刊》的影响

《九月诗刊》以其精美、大气、高品质,在国内大陆以及港澳台等地区产生广泛的影响,备受广大诗人、诗歌爱好者以及民刊收藏家的热爱。一位香港诗人说,他第一次看到《九月诗刊》,是在台湾的一个文化酒吧里。“凡读过《九月诗刊》的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就连在中国文学最高阵地《诗刊》、《人民文学》,它都是被看好的。《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都称赞这个刊物漂亮。”(张绍民语)。

《九月诗刊》参加过“中国诗歌的脸”、“广东诗歌节”、“两广诗人年会”等国内许多大型诗歌活动的展示,被“中国诗歌资料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省作协分馆”、“广东作家资料馆”等国内一百多个图书馆、资料馆、大学图书馆和诗歌研究机构所收藏。《九月诗刊》刊登的作品,多次选入《诗选刊》、《诗歌月刊》年度民刊大展。被《中西诗歌》、《中国诗歌》、《佛山文艺》、《黄金时代》等国内著名刊物以专栏或诗歌档案的形式予以推介。

与《九月诗刊》相配套的,诗歌创研中心不定期出版“韩山诗歌文丛”系列丛书,韩山师院给予作者部分出版费用的补助。成立“韩山诗歌文丛编委会”,由黄景忠教授任主任,赵松元、黄昏、韩登池为副主任,编委有:世宾、黄礼孩、李彬、周录祥、陈培浩、陈伟等。第一、第二、第三辑“韩山诗歌文丛”丛书,分别于2009年9月、2010年11月和2011年11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出版了包括世宾、黄礼孩、黄昏、陈培浩等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的诗集和文集,在当代诗歌传播方面作出了不俗的贡献。其中,陈培浩诗歌评论集《迷舟摆渡》,2010年获广东省作协举办的首届“香市杯”广东青年文学奖文学评论奖。

《九月诗刊》的一期一专题

从2009年3月第二次改版的总第11期开始,实行“一期一专题”办刊形式:

(总第11期,2009年3月)韩山诗歌作品专号;

(总第12期,2009年6月)网络诗歌论坛作品选登——90后诗歌群落、界限诗歌论坛;

(总第13期,2009年9月)中国诗歌地理(第1辑)——广东中山诗歌作品选、浙江宁波诗歌作品选、甘肃康县诗歌作品选、广东东莞诗歌作品选;

(总第14期,2009年12月)汉英双语诗歌作品选;

(总第15期,2010年3月)长诗作品选登;

(总第16期,2010年6月)短诗作品专号;

(总第17期,2010年9月)中国诗歌地理(第2辑)——上海诗歌作品选、广东梅州诗歌作品选、广东阳江诗歌作品选、广西桂林诗歌作品选;

(总第18期,2010年12月)台湾当代诗歌精选;

(总第19期,2011年3月)真诗写作;

(总第20期,2011年6月)少数民族汉语诗歌;

(总第21期,2011年9月)中国诗歌地理(第3辑)——香港诗歌作品选、广西南宁诗歌作品选、广东佛山诗歌作品选、广东潮州诗歌作品选;

(总第22期,2011年12月)诗与评;

(总第23期,2012年3月)墓志铭;

(总第24期,2012年6月)儿童诗;

(总第25期,2012年9月)诗地理(第4辑)——云南昭通诗歌作品选、广东惠州诗歌作品选、韩山师院学生诗歌作品选;

(总第26期,2012年12月)微博诗;

(总第27、28期合刊,2013年3月)2012首届九月诗歌奖;

(总第29期,2013年9月)中国诗歌地理(第5辑)——安徵合肥诗歌作品选、重庆诗歌作品选、青海西宁诗歌作品选;

(总第30期,2013年12月)80后;

(总第31期,2014年3月)广东诗歌民刊巡礼;

(总第32期,2014年6月)诗与思•韩师诗教特刊;

(总第33期,2014年9月)中国诗歌地理(第6辑)——广东深圳诗歌作品选、浙江丽水诗歌作品选、福建福州诗歌作品选、河北唐山诗歌作品选;

(总第34期,2014年12月)叙事。

2013年3月,出席第二届“粤东诗歌发展论坛”暨“九月诗歌奖”颁奖典礼的部分诗人留影

编辑的诗歌文丛

第一辑(10种,2009年9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黄昏诗选集《那些消逝的事物》

傻正诗选集《只能如此》

泽平诗选集《在时光与落日之间》

余辜诗选集《不带尘埃的微笑》

向北诗集《心如止水的忧伤》

郑子龙诗集《本质》

陈培浩诗歌评论集《迷舟摆渡》

世宾诗歌理论《梦想及其通知的世界》

黄礼孩诗歌解读《午夜的孩子》

陈伟诗词述评《岭东二十世纪诗词述评》

第二辑(10种,2010年11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黄昏诗集《偶然》

阿兽诗集《逆光》

翁义彬诗集《一个人的江湖》

周运华诗集《最初的泪水》

郑海斌、落桑、林伟焕诗合集《四叶木耳》

黄立荣、小七诗合集《梅花爱》

韩师诗歌创研中心编《路上的歌谣——韩师诗歌选》

黄昏诗歌随笔评论集《随心所欲》

黄春龙诗歌理论《诗歌创作与接受审美学》

杨子怡旧体诗集《木雁斋诗赋选》

第三辑(2种,2011年11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世宾、陈培浩主编:

《完整性写作》(上卷,诗歌集)

《完整性写作》(下卷,文论集)

九月诗歌奖

2012首届九月诗歌奖获奖者:

主奖(1名):许敏(安徽),奖金10000元;

评审奖(4名):晴朗李寒(河北)、宋雨(新疆)、王文海(山西)、张灿枫(山东),每位奖金2000元。

韩山诗群

韩山诗群不是流派,是指主要以广东韩山师范学院毕业学生为主体的诗人群体。由于韩山师范学院的浓厚的诗歌写作氛围具有良好的历史连续性,韩山诗群以韩山诗社、《九月诗刊》为依托,产生了像黄昏、陈崇正(傻正)、陈培浩、许泽平、阮雪芳、丫丫、辛倩儿、余史炎、向北、陈剑州、郑子龙、吴纯等一批在省内乃至国内拥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和诗歌批评家。

“韩山诗群”的命名带有一定偶然性。2001年,当时尚在韩师就读的陈培浩和程增寿在对韩师学生刊物的梳理中,找到了韩师现代诗歌的小传统,随后编成了《韩师诗歌八年选》。当年,潮师(现韩山师院潮州分院)学生老胡在读到了这一小册时,激动地发现他这滴燃烧的水可以汇入一条小小的河流。那时候已经兴起了网络论坛,他就开始不断地以“韩山诗群”的名义在论坛上推。

然而,韩山诗群的涌现并非偶然,它跟韩师自身的诗歌传统有关,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文学的黄金时代,一大批韩山校园诗人就已经钟情于缪斯。谢玄、郑春淀、周运华、郑景森、欧阳安、林诗铨、杜伟民,他们都在或默默,或三五成群地练习着诗艺。

而“韩山诗群”的成型和维系,跟《九月诗刊》有莫大的关联。所谓 “韩山诗群”跟“九月诗群”可以同义互换。《九月诗刊》从创刊伊始,就与韩山师院结下不解之缘。2009年,《九月诗刊》由韩山师范学院资助出版,列为韩师诗歌创研中心主办刊物,为地域诗人发表作品、交流思想、凝聚认同提供了平台和纽带。正是在《九月诗刊》的维系下,“韩山诗群”有了坚实的依托,上系过去,下溯未来,必将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诗群作品选诗刊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空山
羞愧之心
《星星》诗刊,快来订阅吧!
卿可均作品选
吕敬人插图作品选页
新疆诗群作品选
“下半身”诗群作品选
打工诗群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