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柔性化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5-04-28 07:33丁文飞孙会楠郭秀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模块专业

◆丁文飞 孙会楠 郭秀娥

作者:丁文飞,哈尔滨华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孙会楠、郭秀娥,哈尔滨华德学院(150025)。

1 引言

通信人才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与不确定性,突显出信息化时代的特征。目前企业急需多元化、高技能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必须对现有通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线是课程体系改革,反映专业的教学思想,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1-2]。因此,要实现现有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依据现有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通信工程柔性化课程体系,该体系既能培养出宽广、深厚、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全能通,又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级应用型通信人才,适应多样化与不确定性的通信人才市场需求。

2 新时期通信人才需求需要柔性化课程体系

2014年,以哈尔滨华德学院毕业生、校企合作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校学生、教师为对象,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校生的学习状况、通信人才培养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文献资料等形式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发现通信工程在课程体系上存在很大缺陷。

现有的通信人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

通信人才岗位需求与供给错位 通过人才市场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通信人才需求旺盛,但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原因是企业急需的是适用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之间存在错位,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缺乏更加有效的衔接。

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通过对师资队伍的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结构等调查结果表明:教师教学理念和思路开放度不够,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如4G的商用、移动业务趋势的变化、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等。

另外,通过调查还了解到:通信行业不断涌现出新的职位,对于一些传统的职业岗位,也越来越趋向于差别化、个性化,促使多样化通信人才将成为多元化通信市场的主流。而目前高校课程设计是整齐划一的,依据市场需求应将课程体系设置设计成为科学、灵活、多样化,并具有弹性、开放式课程体系。

“柔性教育”就是针对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加快、技术进步、市场经济发展、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就业岗位的不断变化等新情况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3]。柔性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的灵活性和弹性,强调学生应对客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能力的开发,注重学生适应岗位变化能力的培养。因此,多样化通信人才培养需要柔性化课程体系。

3 构建柔性化的课程体系

根据“柔性教育”[3]的基本理念,结合多样化人才市场需求,提出通信工程专业柔性化课程体系。

构建通信工程专业柔性化的课程体系 要使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体现柔性化,须达到两方面要求:一是在依托总体专业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必须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最终毕业生都各具特长,适应具有差异化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二是为了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必须具有灵活性。根据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该体系是在公共及专业两大基础课程平台上,构建包括实践教学、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及外向型课程四大特色模块的专业特色模块课程。其中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定向式课程;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及市场需要开设3G课程、数字程控交换、SDH光传输、数据通信及DSP软硬件开发的特色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为了使学生在所选专业方向上得到认可,还增加认证课程模块。另外,实践教学模块除了专业基础及专业的实验课程外,还开设特色专业技能培训、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模块。结构上灵活、多变的新的课程体系,较好地解决动态市场的人才需求问题,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源,同时也提高效益和办学质量。

图1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柔性化的课题体系采用“3+1+外”人才培养模式来实施,具体如下。

1)在本科前三年,注重夯实基础,完成公共、专业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同时还要调研行业需求,形成个人的专业兴趣。

2)在本科最后一年,学生根据前三年形成的专业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在学习该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基础上,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要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比例,增加专业认证课程,强化就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整个本科四年外语教学不断线,在本科前两年学习基础英语,在后两年增设外向型课程模块,注重专业外语水平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岗位的竞争力。依据行业需求的调研,如可开设高级英语、基础日语及专业英语、日语等。

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图2所示。

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

1)实践教学环节柔性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柔性化课程体系中,注重实践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和兴趣不同选择相应的实践课程,即包括3G类、数据通信类、数字程控交换类及DSP硬件类等。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由学生作为主导,教师只需积极鼓励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举办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技术讲座,紧密联系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

2)实验教学环节柔性化。在柔性化课程体系中,注重实验的灵活性。为了给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实验时间和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开设通信工程创新实验室,该实验室全天开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如在通信原理的数字调制实验[4]中,先给学生介绍调制原理,根据原理引导学生如何设计数字调制模块及如何验证是否设计正确。总之,开放性、互动性实验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课堂教学环节柔性化。采用不断变化、渐进的柔性化课堂教学过程,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灵活掌握教学计划,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或者不足,从而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如在数据通信教学中,虚拟局域网(VLAN)的技术主要有PVLAN、SUPERVLAN、链路聚合及QINQ。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技术多讲解一些实例,不感兴趣的技术简单介绍原理。

4)课程答疑柔性化。在柔性化教学体系中,采用多元化多层次、形式灵活多样的柔性化答疑。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不同,采取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及网上、电子邮件等方法进行答疑,解决学生普遍及个别存在的疑难问题,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采用柔性化答疑方式,为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又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使教学效果增强,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5)教学管理柔性化。“管理柔性化”是相对于“管理刚性化”提出来的。“管理刚性化”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学生[5]。而“管理柔性化”则“以人为中心”,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积极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模式。

①教学采用柔性化管理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尊重、爱护及理解学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和谐的过程。

②采用360°全方位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即上级领导、同事、学生以及自评和第三方等全面进行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要从多方面进行动态评估,较全面地指出教学过程的不足,有助于教师从各个方面去改进及提升自己,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能发掘出学生的潜能与优点,并用合理的方式纠正他们的偏差言行。

③教学过程采用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个性、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如奖惩制度),采取的措施要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具备自我调试及自我实现的基本素质,最终更有效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6)建立教学科研团队。教研室教师在各研究领域上建立与通信工程发展相结合的课题组,且所承担的课题应能及时跟踪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课题组来,有效地将课程学习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实践。通过教学科研团队,既使教师完善了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又吸引了学生参与实践,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4 结束语

以2011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为对象,将“柔性”加入课程体系,探索并实践柔性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成长路线,为社会提供多元化、高技能创新人才,学生的就业率也明显提高。本文提出的将“柔性化”引入到课程体系改革,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启发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1]徐海峰.教学计划模块设置的认识与实践[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3):32-35.

[2]孔英会,戚银城,等.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68-69.

[3]李鲁平.实施柔性教育 强化能力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3):54-55.

[4]朱向庆,曾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86-87.

[5]马珂.浅谈柔性化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J].科学教育家,2008(5):58-59.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模块专业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