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高专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28 07:33黎晶晶常忆凌孙平飞李剑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6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实验报告实验教学

◆黎晶晶 常忆凌 孙平飞 李剑惠

1 前言

近几年,移动通信技术蓬勃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在大学校园中普及。从2009年开始,微博、微信相继崛起,它们以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和参与度高等优势,风靡全球,“微”时代悄然到来。在大学里,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复杂的、枯燥的教学内容制成碎片化、主题化的“微”教学单元,融入正规教学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从LeRoy A.McGrew[1]提出之初,历经David Penrose[2]、胡铁生[3]、黎加厚[4]、吴秉健[5]等研究的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逐渐深刻、全面。笔者将以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教学为例,探讨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 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中的选题背景

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学科,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双证通融,掌握药物制剂所必需的知识规范和岗位技能,能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课程是深化理论教学效果的核心环节,是印证、巩固和扩大基本理论与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当前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学情方面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普遍入校成绩较低,像称量、定容、滴定等基本实验操作掌握不够熟练,应用不够准确。因此,在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剂型制备的过程中弊端凸显,实验结果难以重现。另外,很多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意识不足,课前预习流于形式。因此,课前难以发现问题,更无法查漏补缺。

师情方面 本校实验课堂师生比为1:1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实验、维持课堂秩序、记录学生表现,难以对个别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实验辅导。因此,教师在实验中的辅导往往滞后于实验进度,造成实验容易失败,挫败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方面 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一个剂型的制备需时较长。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教师要做实验前讲解,即便学生记下了整个操作步骤,到了实验环节也会因实验步骤繁琐,所用仪器和试剂较多而手忙脚乱、忘东忘西,影响实验进度。

教学反馈方面 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为三学时,成绩由实验中表现和实验报告打分两部分组成。实验表现由教师在实验中记录,实验报告是学生在实验课结束之后完成的。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现象,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实验做完就没事了,教师的评语也很少回看,不去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透过实验得到什么结论,实验与理论脱节,无法深化理论课堂。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在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课程中引入以微课资源为核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 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的具体做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先示范讲解,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知识填鸭式地塞到学生的脑子里,不经吸收、容易遗忘,以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做一步问一步,没有形成体系,一旦出现“实验异常”的现象,不能通过自己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而翻转课堂重构了学习过程,“信息传递”是学生课前通过微视频进行的,“吸收内化”是在实验室里通过师生互动、实验操作和理论课堂“反刍”共同完成的。实验教学深化了理论课堂,实现理论课堂的有效补充。课堂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上去了。

实验前准备阶段

1)拍摄视频。实验课程注重实践操作,视频可以清晰明确地呈现剂型的制备过程。根据授课的具体情况,由教师示范,拍成录像。

2)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将实验内容加以梳理、概括、提炼,设计教学课件;剪切视频,有机嵌入教学课件中。制作课件除了剂型制备的主题外,也可根据当次实验的具体操作,细分为若干的点,比如天平的正确使用、量具的使用等,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选择性地学习。

3)编辑微课。用录屏软件编辑微课,按照设计在播放教学课件的同时录入主讲人声音和背景音乐,以视频文件的形式输出。

4)下发微视频。教师将制作好的视频文件在实验课前一周发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视频中告知学生实验中间涉及哪些实验原理、使用什么仪器、实验如何操作,学生观看微视频后,将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和实验步骤汇总写到实验报告上。教师在QQ上设立讨论组,学生可以在组间交流,教师也可以给予指导。

实验讲解阶段 在实验前准备阶段,学生通过微课完成知识传递。因此,在讲解阶段,教师从主讲换成引导的角色,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带过简单的知识点,着重讲解实验的重点、难点,解答学生观看微视频时出现的疑问。

实验过程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学生也可随时打开移动终端,在线观看视频、补充学习,在实验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

实验后点评阶段 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报告的实验结果和讨论部分,师生间一对一辅导,现场打分客观、实际,清场后完成整个实验。

理论实验有机结合 实验结束后,学生再打开微视频,完成视频最后的思考题部分,制成PPT发到讨论组,教师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实验教学实现理论课堂的有效补充。

4 微课在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微课引入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教学后,教师和学生都反映上课轻松了,实验室不再乱作一团,教师不再扯着嗓子喊,学生也不再出现异常结果。根据课前微课学习调查(见表1)和课后微课学习效果(见表2)反馈,制作的微课观赏性强,教学效果突出。

表1 课前微课学习调查数据

表2 课后微课学习效果数据

笔者以“复方APC片剂的制备”为例,其中软材的制备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物料中要少量多次地加入粘合剂,充分捏合,制软材,制好的软材用手感觉,要“手握成团,团而不黏;触之即裂,裂而不散”。学生觉得非常抽象,无从判断,教师要一个一个指导,影响教学进度。引入微课后,视频中粘合剂加多、加少、正好的软材一比较,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在实验中都能心中有数,错误率大幅降低。

微课的新型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从“跟着老师走”到随时、随地“自我构建”知识。实验过程中,也可有针对性地回看视频,强化实践操作,避免因遗忘实验步骤而造成的挫败感,提升学习兴趣。实验报告当堂完成,评价结果真实有效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课后负担。另外,每次实验课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让学生以PPT的形式展示答案,实验操作后反思实验课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得到了什么结论,由此实现知识的“吸收内化”,深化理论课堂。

5 结语

制作微课是教师理清教学脉络、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传播微课是教师间教学经验和方法交流的过程,引入微课更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微课在药物制剂工艺与制备实验教学中合理利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必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84.

[3]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5]吴秉键.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23-26.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实验报告实验教学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实验报告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数据挖掘算法对于提高实验报告质量的作用探讨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报告书写综述
实验报告无纸化管理平台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