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输注红细胞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后的疗效分析

2015-04-28 06:36李永乾陈静赵军莉贾彦存李进春姚瑶李嘉
河北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全血预期红细胞

李永乾 陈静 赵军莉 贾彦存 李进春 姚瑶 李嘉

随着输血领域中新检测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和临床上成分血的广泛使用,备受临床医生关注的输血不良反和应过敏反应以及已经明显减少,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和血小板配型试验的常规应用也降低了血小板输注无效,但红细胞输注无效(是指输注红细胞后24 h内血红蛋白升高未达到预期值)问题常常被临床医生忽略。为了提高红细胞在临床上输注效果,降低临床患者的输血风险,节约血液资源,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本文对198 例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再次输血时分别输注了不同成分血,其中第1 组109 例患者输注了红细胞保存添加剂洗涤红细胞(以下简称MAP 洗涤红细胞),第2 组58 例患者输注了去白悬浮红细胞,第3 组31 例患者输注了去白全血,观察输注三种成分血后血红蛋白在24 h 内的上升情况,为安全、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至2014 年6 月在本院住院患者696 人,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输血史,其中男412 例,女284 例;年龄15 ~78 岁,平均31.8 岁;其中198 例患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后血红蛋白在24 h 内未上升到预期值判断为红细胞输注无效。

1.2 病例标准 本文所选用的696 例患者均为在本院有一次以上输血史的患者,每次输血前做抗体筛查试验,筛查阴性纳入对比试验中,在这些患者中无明显继续出血,外伤或手术后病人换药时未发现伤口渗血或继续出血,并同时排除输入的红细胞在体内稀释或重新分布造成的血红蛋白上升不到预期值等原因。

1.3 血液来源 本文所有去白全血、去白悬浮红细胞和MAP 洗涤红细胞由河北省血液中心提供。本文应用的MAP 洗涤红细胞均是采集后1 周之内的血液。

1.4 检测方法 对所有献血员的标本都进行了不规则抗体筛查,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的献血员标本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并同时应用传统的凝聚胺法进行复检,两种方法同时相合时方可发血。

1.5 输注红细胞结果是否有效的判定 以全血为标准根据输血后血红蛋白升高预期值来判定患者输注后是否有效。

计算公式[1]为:血红蛋白升高预期值(g/L)=[供者血红蛋白(g/L)×输入量(L)①]/[患者体重(kg)×0.085(L/kg)②]×90%③。

(注:①将各种红细胞制剂量折算为全血量;②儿童按0.09 L/kg 计;③检验误差)

输血前测定患者血红蛋白值,输血后测定24 h 内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如果输血后24 h 内血红蛋白未上升到预期值,本文判断为红细胞无效输注。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观察了有反复输血史的患者696 例,其中198 例患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后,24 h内血红蛋白未升高到预期值,判定为红细胞输注无效,占28.2%。输注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与输注去除白细胞全血组之间无效输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 =0.935)。输注MAP 红细胞组与再次输注去白全血组或去白悬浮红细胞组输注无效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0,P =0.005)。见表1、2。

表1 比较去白全血组和去白悬浮红细胞组输注无效发生率 例

表2 比较198 例输注无效患者再次输注去白全血组或去白悬浮红细胞组及MAP 洗涤红细胞组后的疗效观察 例

3 讨论

在临床上常有文献报道输注全血或红细胞后引起输血反应或过敏反应,如有国内文献报道,有不良反应的红细胞输注有效率为61.54%[2],远远低于无不良反应的以及总的有效率。但很少有临床医生关注输血后24 h 内红细胞输注效果[3],据统计在国内少部分三级甲等医院输注红细胞后临床无明显的不良输血反应但24 h 内血红蛋白上升不到预期值的患者达到20%以上。有报道指出红细胞无效输注约有14.10% ~15.47%[1,2,4]。因此,研讨输注在患者体内的红细胞所发生的生理、生化以及免疫功能对红细胞输注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MAP 洗涤红细胞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当遇到急性危重症贫血患者或术中大出血患者,交叉配血次侧不相合时,紧急抢救患者可选择MAP 洗涤红细胞输注[5]。MAP 洗涤红细胞的优点是可在2 ~6℃环境下保存30 d[6]。在血液病或危重症ICU 等科室的反复输血患者,因其红细胞上常常吸附有IgG 或(和)IgM 及反复输血后导致输入体内异体抗体增加并通过补体的参与使红细胞致敏,发生凝集反应和溶血反应。因MAP 洗涤红细胞去除了98%以上的血浆、90%以上的白细胞和大部分血小板及细胞碎片,同时在洗涤过程中可去除血液在保存过程中产生的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因此MAP 洗涤红细胞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由白细胞、血浆蛋白、IgG、IgM 等引起的输血反应或过敏反应,在理论上能降低反复输血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无效率。

本文收集有反复输血史的病例696 例,选择的所有输血患者病历中均未记录有发热,心慌气短、血压降低和血红蛋白尿等临床过敏反应或输血反应症状,且手术患者术后伤口无出血或渗血现象。在696 例患者中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后有198 例(28.2%)患者血红蛋白升高未达到预期值,判定为红细胞输注无效。为了提高红细胞输注效果,降低红细胞输注无效率,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无效的198 例患者,当再次输血时109例患者输注MAP 洗涤红细胞,58 例患者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31 例患者输注去白全血。观察输注3 种不同成分血后24 h 内血红蛋白能否升高到预期值,其目的是探讨哪组成分血能降低红细胞输注无效率,为提高红细胞输注效果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为制定科学的输血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结果显示,在696 例输血患者中,其中198 例患者输血后24 h 内血红蛋白升高未达到预期值,判定为红细胞输注无效,输注无效率为28.2%,输注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与输注去除白细胞全血组之间无效输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198 例输注无效患者,其中58 例再次输血时输注去白红细胞和31 例输注去白全血的患者,输血后24 h 内未上升到预期值,仍判读为红细胞输注无效;而109 例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无效患者再次输注MAP 洗涤红细胞后,其中有12 例患者血红蛋白在24 h内上升达到了预期值,97 例患者输血后24 h 内仍未上升到预期值,因此输注MAP 洗涤红细胞与输注去白全血或去白悬浮红细胞输注无效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5)。这些结果提示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无效患者再次输血时输注MAP 洗涤红细胞,可提高部分患者红细胞有效输注率。

红细胞输注无效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导致其输注无效的发生涉及多种相关因素,如交叉配血方法的敏感性、免疫因素、红细胞制品的储存时间、输血不良反应等[7]。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输血前血清学配血方法尚值得探讨,如应用凝聚胺法检测不规则抗体时,其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效价、亲和力的不同其检测结果还有待研究。抗人球蛋白法虽然特异性较高,但在检测Rh 系统抗体时凝聚胺法的灵敏度高于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不能检测到所有的不完全抗体,如对Kell 系统抗体检出率低。凝聚胺法受冷凝集的影响较大,当交叉配血遇到免疫性弱抗原抗体时,患者血标本中同时含有较强冷凝集素存在仅用凝聚胺法对血清标本进行抗体筛查或交叉配血有可能导致抗体的漏检。微柱凝胶法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当遇到血浆的病理变化或遇到强的冷、热抗体标本时也可影响微柱凝胶法在ABO 血型鉴定或交叉配血中的结果判定。在临床上有时会遇到用各种配血方法结果主、次侧相合,不规则抗体和C3d 等测定全部阴性结果,但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全血2 h 后出现血红蛋白尿,抗过敏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而输注MAP洗涤红细胞则无血红蛋白尿等症状。因此患者输血后虽无溶血、过敏等症状,但部分患者输血后表现为红细胞寿命缩短,血红蛋白降低,部分患者输血后24 h 内血红蛋白上升不到预期值。有些患者输注某些药物后输注红细胞也可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此外,多次输血、大量使用多种抗生素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导致机体发生异体免疫反应并且被致敏,进而产生红细胞抗原抗体,当患者再次输注红细胞时,患者体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或者回忆性免疫反应导致迟发性溶血,进而患者血液内的红细胞立即破坏[4,6,8],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因此,一旦发现红细胞输注无效,应分析红细胞输注后24 h 内有多少血液参与体内的正常代谢,多少血液流失,多少参与代谢的再分配,血液稀释或免疫破坏。为了减少红细胞输血的无效率,提高临床输血疗效,输血计划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红细胞输注发生的相关因素,科学的选择不同的细胞成分,不要为了提高血红蛋白值而反复的盲目输血。因此,提高患者的有效输注,即可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又可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同时降低患者输血风险,但具体红细胞输注无效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吕运来,牟中桥,兰炯采,等.红细胞无效输注回顾性初探.中国输血杂志,2007,20:220-221.

2 吕运来,王欢欢,马红丽,等.临床红细胞输注不良反应极其对输注效果的影响.中国输血杂志,2008,21:8-9.

3 Dzik WH,Corwin H,Goodnough LT,et al.Patient safety and blood transfusion:new solution.Transfusion Medicine Reviews,2003,17:169-170.

4 丁琪,孙先玲,兰炯采,等.红细胞输注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0.

5 德玉林.洗涤红细胞的内科临床应用.职业与健康.2007,23:1357-1358.

6 陈静,张凤英,董俊忠.MAP 洗涤红细胞的临床效果观察.河北医药,2008,30:1426.

7 赵广超,严京梅,栾建凤,等.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040-3041.

8 李兰霞.红细胞和血小板临床输注的有效性分析.医学信息,2011,24:4723-4724.

猜你喜欢
全血预期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分析师一致预期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分析师一致预期
分析师一致预期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