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机推进中俄能源合作

2015-04-29 00:08陆南泉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油气天然气能源

陆南泉

有关两国能源合作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研究,提出了不少看法。应该说,中俄能源合作的进程较为复杂,并不顺利,正如有人总结的那样:“谈得很多,做得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一直存在以下两种思想干扰了对华能源合作的深化与拓展:一是不少俄罗斯人认为,向中国供应更多的能源与原材料,俄罗斯就可能成为中国的“能源原材料附庸”,这是俄罗斯能源民族主义的一种反映;二是俄罗斯在对外能源合作方面长期追求政治、经济与外交“利益最大化”,这有悖于共赢理念。这些干扰中俄能源合作的理念,在俄罗斯是不太容易消除的。2009年才以“贷款换石油”方式解决拖了16年之久的输油管道问题。这说明,推进中俄能源合作就要利用与抓住有利时机。笔者认为,这几年来,多种因素的聚集,出现了中俄进一步扩大能源合作的新时机,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乌克兰危机将使欧盟更下决心降低对俄能源的依赖

克里米亚地区“脱乌入俄”这一既成事实,2014年4月17日乌克兰、俄罗斯、美国与欧盟四方在日内瓦会谈达成协议,但不意味着乌克兰危机结束。美国与欧盟都主张对俄制裁,但二者利益上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欧盟需要俄罗斯的天然气。2013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为1300亿立方米,占欧盟进口天然气总量的30%,其中约一半经由乌克兰境内的管道输至欧盟。在此情况下,欧盟在对俄制裁方面难以采取实质性的措施。但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危机特别是对克里米亚的政策,使得欧盟更下决心要逐步减少对俄能源的依赖。在这方面,它可能采取的对策是:一是通过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的核电与火电代替天然气。二是通过优化基础设施,以创造条件让更多地区向欧盟输出天然气。三是提高欧盟自身天然气产量。目前,欧盟自身天然气产量能满足1/3的需求,但产量有提高的可能,例如,欧洲最大的天然气田——荷兰格罗宁根气田2013年实际产量远低于其产能。欧盟天然气主要来自俄罗斯,其次来自挪威与北非,而挪威向欧盟出口天然气的份额在未来仍有提高的余地。四是除开源外,节能亦是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考虑到欧盟天然气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居民住宅与商业场所取暖,如果在冬季供暖月份将规定的室温下调1.5摄氏度或采取类似提高能效的措施,供暖所需天然气用量将减少约10%。五是从较长一个时期分析,美国在2015年有可能向欧盟出口液化天然气。六是欧盟正在积极努力把能源问题列入打造欧盟一美国自贸区的谈判内容,以便借助这一组织形式提高能源来源的保证程度。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欧盟通过以上种种措施,虽在短期内填补不了每年由俄罗斯供应1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数量,但的确在乌克兰危机之后,在下更大决心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量也在减少,如年进口量由2011年的1566亿立方米下降到2012年的1510亿立方米。上述情况,同样使俄罗斯更下决心推进能源出口多元化,加快发展对亚洲地区的能源合作。实际上,在乌克兰危机之前,俄罗斯已考虑调整能源出口战略,准备把天然气工业公司对亚洲的出口量提高到占其总出口量的20%~30%。所以,俄能源出口战略东移不是权宜之计。这一天然气出口战略的调整,不论对天然气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中国来说,还是对要开拓新的天然气出口市场的俄罗斯来说,都是极好机遇。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35年中国市场的天然气年需求量将增加到6340亿立方米,其中2030-2035年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2000亿~3000亿立方米,中国将占整个亚洲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的56%。俄罗斯德米_特里·穆拉维约夫等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不应错过这样的机会。

二、美国“页岩气革命”正在改变全球能源生产与需求格局

从2008年开始,北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非常规油气大规模开发,特别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兴起并取得成功,不仅对全球能源安全、能源政策与经济发展乃至能源地缘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还直接改变了全球能源生产与供需格局。从美国与俄罗斯两国情况来看,在能源格局重新洗牌过程中,总的趋势是:在全球能源的生产与供需地位中,美国日益强化而俄罗斯日益弱化。美国对以页岩气、页岩油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的大量开发,使其原油产量预计在2016年将达到每天950万桶,接近1970年达到的每天960万桶的历史最高水平。2009年,美国以6240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份额已从2006年的1%增加到20%,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到2020年,这一份额可能上升到36%,2030年将达到49%。与此同时,美国油气进口日益减少,2013年美国石油供应量的37%来自进口,这一比重在2016年将降至25%。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预测,到2030年美国将实现能源独立。

对俄罗斯来讲,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发展,俄在全球油气出口中的地位将日趋下降,这除了反映在上面提到的欧盟正在设法减轻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这一因素外,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俄罗斯长期以来力求开拓美国天然气市场的计划难以实现,正如前面提到的,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天然气出口国。美国正在把原来建设的液化天然气接收设施改建为液化天然气出口设施。美国已不可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领域的合作伙伴,而变成主要竞争者。

第二,跟随美国“页岩气革命”的进行,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亦在大力开发非常规油气,使得原来一些油气贫乏国家将逐步成为新的油气富有国,这无疑亦将是降低对俄罗斯油气需求的因素。

第三,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导致的全球能源供给格局的大变化,还使得俄罗斯等国积极推动的创建天然气欧佩克设想很可能落空。这样,俄罗斯很难像石油欧佩克那样在协调与统一成员间天然气产量与价格方面发挥作用。

第四,由于美国天然气产量大幅增加,它的天然气价格于2008年6月以来已下降近70%。2014年2月14日,100万英热单位的天然气在美国的价格约为5美元,欧洲与亚洲的价格是该价格的2.4倍。美国天然气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必将对国际市场上的天然气价格产生影响,从而也会使俄罗斯出口天然气的收入减少。

上述分析说明,美国“页岩气革命”对俄罗斯能源特别是天然气出口将产生很大影响,迫使俄罗斯必须开拓新的市场,更多面向中国等亚洲有关国家与地区。

三、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为契机,推动中俄能源合作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倡议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政界与学术界的关注。

“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应先从哪个领域着手,笔者认为应先从能源着手来启动合作,主要理由有:

第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在地理上比较接近的国家集中着大的能源生产国与出口国和大的能源消费国与进口国。前者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伊朗等国;后者有中国、印度等国。能源资源国与消费国两者之间的合作,对双方的能源安全都十分重要。

第二,上面提到的一些国家之间,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有相当稳固的基础。拿中俄两国来说,经过双方努力,能源合作已取得不少进展,2013年中国从俄进口石油2435万吨,这个供应量将逐步增加,并且在电力、煤与核能方面都有合作。2013年3月习近平访俄期间,中石油与俄气公司签署了开展东线天然气合作备忘录,俄气公司计划从2018年开始,通过“西伯利亚力量”支线管道经布拉戈维申斯克边境口岸向中国每年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远期每年可增加100亿~200亿立方米。至于天然气西线合作,资源是现成的,因涉及价格问题双方尚须作出更大努力,但中俄考虑到长远利益,都持积极态度。2014年4月9日,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俄方主席、俄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与中方主席张高丽副总理在北京会晤,认为,通过双方努力,俄东线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合同,有可能于今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时签订最终协议。可以说,这是中俄能源合作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2012年哈萨克斯坦向中国出口石油1070.37万吨。2013年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出口天然气241亿立方米,这比2012年增加22%,占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一半。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出口天然气逐年增加,到2016年可能达到250亿立方米。

第三,今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的油气合作,将会日益加深,朝着上、中、下游多领域并举方向发展;另外,在资源开发、资金、技术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四、俄罗斯经济摆脱困境还得依赖能源部门

2013年俄GDP增速降为1.3%。2014年第一季度俄GDP环比下降0.5%。据世界银行估计,2014年俄经济甚至有可能萎缩1.8%。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俄经济这种下行趋势具有中期或较长时期的特点,即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期。形成这一情势的深层原因是:一是俄罗斯长期以来难以改变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效率低,其劳动生产率为发达国家的1/3或1/4。二是转型以来,俄罗斯加工制造业并没有受到重视,生产工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能力,从而日益萎缩,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66.5%下降到2011年的33.6%。2013年作为实体经济主要部门的工业几乎没有增长。三是经济现代化短期内很难有大的进展,因它受到企业缺乏创新积极性、设备陈旧、投资不足与中小型企业发展缓慢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还应指出的是,由于乌克兰事件西方对俄的制裁对其经济也不可能不产生影响。2014年第一季度从俄撤资约700亿美元,全年估计为1500亿美元。

在上述情况下,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支撑俄罗斯经济的仍是能源部门,2010年油气出口收入占俄对外贸易出口收入总额的61%,2011年为63%,2012年又提高到67%。油气部门向国家上缴的税收约占俄税收总额的60%。俄经济从资源型向创新型转变,绝非在短期内能实现。俄罗斯认为,今后将继续强化能源部门的发展,人为地限制这一部门发展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俄为发展能源部门将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如加快设备更新,刺激在节能与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采用新技术,提高石油采收率与油气的深加工水平,改善投资环境以更多吸引外资,等等。但要看到,正如我们在前面分析的,俄罗斯油气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很多挑战。俄罗斯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认为:“俄罗斯可能会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要输家”,“2015年之后,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将会下滑25%~30%”。2013年俄石油出口就比上年减少了2%。因此,对俄罗斯来说,寻觅与拓展出口市场,强化出口多元化,成了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其主要方向是亚洲地区,中国则是俄罗斯今后拓展油气出口的重要对象。

五、俄罗斯强化战略东移亚太的经济考量

在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同时,也出现了俄罗斯战略东移亚太日趋强化的态势。

俄罗斯清楚地认识到,亚太地区经济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世界经济与贸易重点已日趋转向亚太地区,俄罗斯必须做好准备,使其东部地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当前,亚太地区占世界GDP的57.5%、世界贸易总额的48%,40%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都已经落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家。据专家估计,这些指标在近年内可能还会增长。目前,在俄罗斯对外贸易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比重为24%。

对俄罗斯来讲,强化战略东移亚太主要目的是为了加速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远东与西伯利亚),这是其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该地区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尚未充分开发的地区,也是俄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俄东部地区与亚太地区的合作,首先依赖它的能源。通过对亚太地区的能源合作,获得开发俄东部地区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技术与设备。就是说,俄强化战略东移亚太着重点是加速开发与开放东部地区,实现经济强国与经济现代化的任务,即经济考量大于政治诉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俄忽略其在亚太的政治影响。俄在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大背景下,将通过强化亚太战略,并利用亚太地区目前复杂的局面,尽可能获得更多的战略利益,从而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地位。

通过以上五个问题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几年来,有利于中俄能源合作的因素在不断集聚,我们应适时地抓住与把握这个时机,积极推进两国能源合作。

[责任编辑:初祥]

猜你喜欢
油气天然气能源
加油站油气回收及安全环保探究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 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
油气改革之于油价
丰富的能源
2013全球主要油气发现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