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2015-04-29 00:09杨萍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共产党苏联乌克兰

杨萍

摘要: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共产党于1993年重建,重建之后的乌共经历了分裂、重组的考验,以其完善的理论、严密的组织、旗帜鲜明的立场,成为乌克兰社会政治生活中重要的反对派政党。但从整体上看,乌共重建至今,实力和影响力呈下降趋势,最近几年支持率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鸟共自身发展建设问题,也有内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鸟共的前景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建设和斗争策略,特别是目前乌克兰局势动荡,乌共对国际、国内局势的看法及立场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关键词:乌克兰;共产党;苏联

中图分类号:D351.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4-0047-07

一、苏联解体后乌共概况

1991年之前,乌共是苏共在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最大的党组织,是形式上独立的政党。截至1990年1月,乌共的人数曾达到329.4万人。1991年8月30日,乌共被指控政变而被禁止活动。此后,乌共经过长达十年的不懈斗争,终于在2001年12月乌克兰宪法法院认定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禁止共产党活动的命令违宪。但在宪法法院作出决议之前,早在1993年6月19日在顿涅茨克召开的乌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重建了党组织,彼得·西蒙年科当选为乌共中央第一书记。目前,乌共约有党员10万人,是独联体国家中综合实力仅次于俄共的第二大共产党组织,也是当今乌克兰建党时间最长的党派。

重建之后的乌共经历了分裂、重组的考验,以其完善的理论、严密的组织、旗帜鲜明的立场,成为乌克兰社会政治生活中最有影响的左翼反对派政党。正如西蒙年科所言:“乌克兰共产党是乌克兰境内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政党,它有着明确的政治纲领、思想理念,有着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完备的干部队伍。”但从整体上看,乌共重建至今,实力和影响力呈下降趋势,最近几年支持率有所上升。这点从历次议会选举结果中可以看出来:在最高拉达450个席位中,1994年乌共赢得12.7%选票和86个席位,1998年24.7%选票和123个席位(其中84名党代表、39名单一选区代表),2002年19.98%选票和66个席位,2006年3.66%选票和21个席位,2007年5.39%和27个席位,2012年13.18%和32个席位。乌共也深刻意识到自身的危机,采取一系列新举措,2011年制定新党纲就是乌共理论探索的新成果。

二、乌共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一)指导思想上:乌共属于传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乌共自1993年重建之后,先后通过两个版本的党纲。1995年旧党纲规定:乌克兰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思想为基础的政党,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一切劳动者的政党,根据新的条件和任务不断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捍卫社会主义,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2011年通过的新党纲继承了上述指导思想:“我们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工作和共产党、工人党的实践充实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组成部分。”但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一点难能可贵,在当今乌克兰甚至俄罗斯,不乏马克思改良主义党派,比如乌克兰社会党曾是左翼阵线中最有影响力的政党,但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而非列宁主义。在对列宁评价问题上,乌克兰国内存在极大的矛盾和争议。接连发生的列宁纪念碑被推倒事件就是这一矛盾的一个缩影,乌共对此作出强烈的抗议,认为这是一种法西斯主义行径,并承诺出资新建和修复列宁纪念碑。据乌共官方报道,仅在扎波罗热州去年一年中恢复和重建了15座列宁纪念碑。在对列宁的评价上,乌共认为,列宁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不是教条主义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是卓越的社会主义革命战略家和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所有或大部分发达国家同时进行才能胜利。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是可能首先在几个甚至一个国家取得胜利。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列宁是爱国主义政治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对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保卫人类免于大规模杀伤和瘟疫,免于法西斯的奴役。列宁是一名军事家。在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期间列宁领导工农国防委员会。“革命必须能够保卫自己”,这是列宁的社会主义国防理论。1918年1月,列宁签署建立工农红军法令,2月签署建立工农红色舰队法令。列宁是世界革命运动战略家,发起和组织的第三国际于1919年成立。列宁没有画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景象,但他从不怀疑社会主义建设会取得成功……

其次,与久加诺夫的大俄罗斯主义、民族主义倾向不同,乌共没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在现代乌克兰,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政治上和地理上占据完全相反的两端。乌克兰西部地区居民是独立的支持者,坚持亲西方和反共的思想。而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居民往往是俄罗斯一乌克兰族或俄罗斯族的后裔,怀念苏联并亲共。乌克兰中部的居民在对待获得独立和对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问题上怀有矛盾心理,政治倾向上也忽左忽右。乌克兰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反共势力已经举起民族主义的旗帜。而久加诺夫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思想,乌克兰左派民族主义者无法接受。因此,乌共自重建以来,与俄共在思想上、政治上有密切联系,但它更接近俄共内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派。

(二)政治上:主张建立劳动人民政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独立国家兄弟民族的自愿联盟。2010年乌共第一书记西蒙年科在《共产党人》报上发表的题为《共产党人的纲领目标没有改变》的文章指出,资产阶级所谓的“民主道路”的统治是通过贿选、垄断大众传媒等方式实现的,而劳动人民不会滥用权利和伪造选票,要建立劳动人民政权,必须保障选举透明。资本主义统治下的20年间,乌人口减少了700万,资产阶级掠夺国家财富,使劳动人民变成穷人。犯罪、贫困、生态破坏、科技灾难随之而来,乌变成西方半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统治越加强,越加剧了乌克兰社会深层次矛盾和尖锐的冲突——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思想的、宗教的。而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人民的利益才能实现。”

在对待社会主义问题上,乌共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务实。乌共意识到资本主义已在乌克兰扎根,因此实现社会主义不能一蹴而就。对此新党纲指出,在这条道路上面临几个阶段,须克服巨大的困难。第一个阶段的任务是为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质的跳跃开辟道路,并恢复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这个阶段的任务不可避免地带有“泛民主主义的性质”。随着劳动人民政权的建立,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进入第二个阶段。其内容变为克服资本主义复辟的后果,恢复和巩固社会主义社会基础。乌共提出建设“新型社会主义”理念:“新型社会主义的特征将调整和细化,但其本质仍然不变——即为每个人创造平等的社会机会、个性全面协调发展、以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劳动人民政权为基础的一种制度。”

此外,在乌独立之初,乌共曾提出恢复苏联,主张废除1991年签署的宣布苏联解体的协定,但在1995年乌共二大上不再提“恢复苏联”,而主张建立独立国家兄弟民族的自愿联盟,该联盟不同于苏联,乌共解释为首先保障乌克兰国家主权独立,每个国家自己制定实现的具体形式,要促进该联盟的实现,目前首先应保持乌克兰、俄罗斯及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共产党人的一致行动,同资本主义作斗争,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乌克兰事件之后,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2014年3月27日乌共网站刊登的总统竞选纲领中进一步提出“有效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指出乌外交政策的重点是保持与所有国家平等、互利关系,扩大永久盟友和合作伙伴的数量。乌克兰不加入任何军事政治集团,特别是北约,保持中立、不结盟地位。主张尽一切努力恢复同独联体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良好关系。

(三)经济上:建立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坚持国有化,加强国家调控。在对待私有制问题上,乌共认为取消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必备条件。乌自独立后,与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一样进行了大规模私有化改革,然而,私有化带给乌克兰人民的并非西,方式的繁荣。在独立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乌克兰经济始终处于徘徊甚至倒退的严重局势中。

乌共新党纲中还提出了具体的经济改革主张,主要有:

——全面恢复重要的必需的国家职能,即计划、管理、协调和监督、靠国内投资支撑的国民经济现代化、技术创新。

——建立一个强大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民经济体系,首先要尽快恢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的全民所有制:能源部门、冶金工业、机械制造业、军工业和其他领域的高盈利生产部门以及交通、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部门。

——建立对经济的社会调控,使所有经济领域摆脱影子经济,防止投机、垄断经营现象,抑制通货膨胀、价格和税率的自发上涨。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现代化的具体方案,转变为现代化的技术基地,逐步改变工业结构,提高效率。

——加大国家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发展的投入。

——实现国民经济能源独立,增加自有能源产量,包括增强煤炭开采和加工,这对我国来说有特殊的社会意义,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起落),采用节能技术。

——实施酒精饮料和烟草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国家专营。

——不允许买卖农业用地,无条件遵守乌克兰宪法的规定,土地是最重要的国家资源,归乌克兰人民所有,受国家特殊保护。土地、水、森林、矿藏和其他自然资源不能私有化——这是共产党不可动摇的立场。

——制定和实施一项全面的、期限为10~15年的农工综合体发展规划,在自愿合作基础上,重建大型的、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企业,支持国有的农业企业。

——保护并恢复人类传统的居住环境。

——克服破坏住房和公用设施的后果。

——建立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

——停止带有歧视性的、限制乌克兰主权条件而取得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银行贷款的反国家行为。

——将存放在外国银行的资金收回,也不允许非法向国外输出资本。

——建立有效的国有银行和投资部门,保障国家货币的汇率稳定。

2014年的总统竞选纲领中,乌共又提出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反危机方案,包括乌共一贯主张的对国家重要部门(主要是军工产业、冶金、电力)国有化改革,国家控制矿产和自然资源,加强出售农业用地立法,富人多交税,增加国家财政,保护弱势群体,增加养老金、工资、医疗、教育投入等。

(四)对外关系上:明显的亲俄立场。反对加入北约和欧盟,加入共产党联盟。注重同各国共产党合作。乌共自重建以后,将自身定位为当局的反对派,积极通过议会斗争,参政议政。反对加入北约,认为北约是用暴力在全球培植美国新秩序的宪兵队,进入该组织的任何国家都将陷入两败俱伤的冲突中,如果加入北约,将会使乌主权丧失、国家分裂。2014年3月27日乌共网站刊登的总统竞选纲领中进一步提出“有效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指出乌外交政策的重点是保持与所有国家平等、互利关系,扩大永久盟友和合作伙伴的数量,乌不加人任何军事政治集团特别是北约,保持中立、不结盟地位。乌共认为加入北约,将导致主权丧失,2013年底至2014年初的政变,西方特别是美国完全控制了乌的内政外交。

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倡导加入由俄白哈组成的关税同盟,认为“加入关税同盟是乌克兰真正独立的途径”。当现任政府将目标设立为加入欧盟时,乌共更是发起收集签名,要求组织公投。但鉴于当前的国内局势,也为了应对总统选举,获取更多支持,乌共态度有所缓和,提出是否加人欧盟,应进行全民公投,由乌克兰人民自己决定。同时指出加入欧盟将摧毁乌克兰经济,替代性措施是成为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要加强同飞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印度、中国的合作。

在对待俄语地位问题上,乌克兰宪法规定:“乌克兰的国语是乌克兰语,国家保证乌克兰语在乌克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全部领土上得到全面发展和发挥功能,保障自由的发展、使用和保护俄语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俄语地位显然属于少数民族语言,但据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201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的受访者认为,俄语应该成为人口占大多数地区的区域语言。19%的乌克兰居民认为,应该将该语言从官方场合推行到全国范围,40%的乌克兰人已经习惯了从出生就讲俄语。俄语使用现状与法律赋予的俄语地位严重不相符,乌共主张赋予俄语第二国语地位。但在2014年2月23日乌克兰局势急转直下,最高拉达废除了2012年的《国家语言政策基础法》。根据该法,在以俄语为母语的人口达到10%以上的地区,俄语是当地的官方语言,在乌克兰27个行政区划中有13个符合条件的地区,包括顿涅茨克州。这激起了乌共的强烈反对,因此乌共赋予俄语第二国语地位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乌共的亲俄立场,有其历史、国内、国际环境等各种原因。从历史上看,苏联解体后,乌共自称是1918年7月成立和1991年7月在乌司法部登记的共产党思想和传统继承者,是其法律上的接收者。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严重的社会现实使一部分民众开始怀念苏联的美好,承袭苏共政治思想的乌共,赢得了这部分人特别是退伍军人、退休人员的支持。另一方面,从乌克兰国内看,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居民,大都是俄罗斯族或俄罗斯一乌克兰族后裔,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乌共的坚定支持者,这也使乌共在政策和行动上不得不顾及这部分居民的感受。从国际环境看,乌共为了寻求共识,争取支持,积极加强同俄共及其他前加盟共和国共产党合作,加入共产党联盟,并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乌共还注重同其他国家共产党联系,比如欧洲共产党及执政的共产党。乌共第一书记西蒙年科及其他领导人,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肯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认为乌应以中国为榜样。

(五)党的建设上:总体实力由盛及衰,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乌共自1993年重建以来,经历了兴衰荣辱的巨大起伏变化。这从六次议会选举和四次总统选举中乌共的选民支持率上,最能体现出来。乌共领导人西蒙年科参加了1999年和2004年总统选举,其中1999年总统选举中西蒙年科还进入第二轮,最终赢得37.8%选票,输给库奇马;2004年获得4.97%选票,没能进入第二轮。2010年乌共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亚努科维奇当选。由于上一届乌最高苏维埃的代表对议会选举制度没有进行彻底改革,1994年乌议会选举是按照绝对多数代表制原则,以不少于50%的投票率进行的,乌共获90个代表席位居首,并组成自己的议会党团。1997年后乌实行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相结合的混合式代表选举制度。1998年议会选举和1999年总统选举,是乌共自苏联解体以来最辉煌的时期。2002年议会选举和2004年总统选举后乌共支持率急剧下降,至2006年议会选举时降人历史最低点。原因之一是乌共自身建设存在严重问题。思想停滞,不注重理论创新。一味沿用前苏联时期的旧思想和旧口号,已无法解决独立后乌面临的新问题。2002年以后,无论是在议会选举还是总统大选中,该党支持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提出的竞选纲领没能很好地同本国实际国情、时代发展相结合,理论主张没能做到与时俱进。

2006年议会选举后,乌共反思自身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党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着手修改党纲,制定党纲新版本。党纲是党的一面旗帜。乌共原有党纲是1995年乌共重建后第二次(第三十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此后十多年间,党纲几乎没有修改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化,旧党纲明显不能解决乌共现今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修改。2008年乌共第四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修改党的纲领。历经三年终于在2011年6月召开的四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新党纲。但乌共领导人一再表示,乌共制定党纲新版本,不是对现有纲领目标的否定,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分析乌克兰和世界的发展、变化。新党纲由五部分组成:历史道路的教训、反社会主义政变之后的乌克兰社会、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党、当今世界的乌克兰、联合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而斗争。新党纲全面阐述了乌共的基本理论、战略和策略,较为系统的公开宣布了乌共的奋斗目标、政策主张和对苏联历史、当今世界、乌克兰现状的看法,为乌共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道路。2012年议会选举中乌共获得13.18%的选票,新党纲的制定功不可没。其次,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意吸收年轻党员。党员队伍老龄化是乌共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乌共现有党员中退伍军人、退休人员占党员比重非常大,没有新鲜血液注入的党,注定了它的老态龙钟,乌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03年10月乌共召开的第三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了党员队伍年轻化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奋斗实践,党员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数量也明显增加。据乌共官方报道,乌共最近两年共吸收党员2.3万人,623个基层组织党员数量实现增长。现在,乌共48%的党员拥有高等学历,党员中工人和农民占28%,仅在沃伦地区,最近几年地方组织数量就扩大了四分之一。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乌克兰列宁共青团组织数量增加2.5倍,18岁以下青年占29%,每年年满18周岁的乌克兰列宁共青团员会有一半以上加入乌共。乌克兰党派林立,据乌克兰司法部网站统计,截至2013年2月8日注册的政党达200个,很多政党由于得票率不能超过3%而不能进入乌克兰最高拉达。为了拉选票,乌共主张与自身纲领趋同或支持乌共纲领的左翼政党联合,组成乌克兰左翼阵线联盟,同时做出承诺将代表联盟全体成员利益,提出有利于形成真正人民政权并保护劳动者利益的法律草案。也正是乌共采取的一系列党建措施,使其在2012年议会选举中取得13.18%的支持率,比2007年议会选举结果高出1倍,在中央和地方议会中共有6512名共产党员代表,有力传播了共产主义思想。

三、乌共对目前国内局势的看法和主张

2013年11月23日乌克兰政府宣布放弃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在迈向欧盟的“西进”道路上突然掉头“向东”。随后引发亲欧民众抗议,形势愈演愈烈,短短几个月内,总理辞职,总统被罢免,乌克兰议会宣布废除2004年宪法,5月提前举行总统选举。2014年3月,亲俄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地区脱乌人俄。面对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局势,乌克兰共产党积极应对,通过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一)关于当前局势

乌共称当前局势为“另一次颜色革命”。2014年3月25日,乌共召开第四十七次特别代表大会。在大会上,乌共领导人西蒙年科作了题为《站起来,伟大的国家!》的报告,指出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事件是另一次颜色革命,受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指使,美帝国主义及其欧洲盟国的目标是打破地缘政治平衡,使乌克兰与东部天然盟友分离,迫使乌克兰放弃中立地位,加入北约,加强反俄。从内部看,地区党与祖国党、打击党和自由党的一系列养老金、医疗卫生、教育、劳动法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取消福利国家、修改宪法、保障乌克兰寡头资本利益。在乌共看来,正是以亚努科维奇为首的地区党领导的无能,引起人民的不满,引发国内冲突。同时,乌共指出二月政变不是社会革命,并没有导致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的真正主人仍是亿万富翁。

乌克兰目前成立了国家法西斯主义政权,它有以下特点:它依赖于最反动和最具侵略性的买办和更具独裁性和镇压性的亲西方的乌克兰资产阶级;它的政治基石是排他的意识形态和“虚无”的优越感,其特点是民族沙文主义、反共、各种形式的仇外心理,这使民众不再关心自身生活;为了巩固其统治,政权通过采取无耻的思想和原始的民粹主义、伪社会主义幌子,试图取得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支持;在国家主义、主权和爱国主义口号下,政权实行反国家的国内政策,公然地服从美国、欧盟、北约、国际金融机构,损害了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和其他权利。

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联邦证明了国家法西斯主义不负责任的态度,乌共同时认为克里米亚入俄是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公投的结果,当局应听取人民的声音,特别是乌东南部居民的声音。为了防止国家再次分裂,乌共提出“实行分阶段过渡到乌克兰联邦制结构,前提是宪法保障国家的统一”。具体措施如下:建立乌克兰最高拉达两院制议会,由众议院和地方委员会(同时减少代表总人数)组成,更好地满足各地区特点和利益;改革选举法(根据公开的地方党团名单实行比例代表制选举人民代表,而地方委员会成员由单一选区选出);广泛使用直接民主机制(公投、人民倡议、代表弹劾);改革内政部垂直执法,下放权力(从属于内政部地方机关甚至各地方议会);全社会范围内选举法官(区、市);形成“从最低到最高”预算原则(加强必要的地方预留预算份额的立法);改革税收体系(根据生产地收税,而不是生产者的注册地);所有地方问题(包括语言问题)由地方和区政府机构解决。此外,国家领土统一的必要条件是精神上的统一。乌共强调,国家必须保护乌各民族的民族传统,必须加强和保护乌语,授予俄语第二国语地位。

(二)关于宪法改革

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宪法改革历史可谓一波三折,作为基本法的宪法改变如此之频繁,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宪法形成。现代乌克兰宪法于1996年通过。或许,独立后的乌克兰宪法主要的不足就是宪法的合法性,它由最高拉达通过而不是全民公决,这也为以后的宪法危机埋下了隐患。在“橙色革命”之前宪法没有进行根本性变革,国家成功地抵制了形式上的分裂。第二阶段:2004年“橙色革命”前。1999年秋季总统选举前不久,积极筹备第二任期的国家总统列昂尼德·库奇马提议就涉及加强总统权力和削弱议会权力的四个问题举行全民公决:(1)如果在一个月内议会不能形成多数派(2004年改革正是改变这项)或者未在三个月内通过政府的财政预算,总统能否解散议会;(2)规定代表权利不受侵犯;(3)最高拉达代表从450名降至300名;(4)两院制议会体制。民众对这四个问题的看法一致:81%~90%的人回答“是”(最终81%的人口参与投票)。尽管代表全民意愿,但显而易见最高拉达不愿使这些条款变成法律条文,只落实了总统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可解散议会的条款。由于涉及三方利益(人民、总统和议会),宪法危机没有出现,但此事可视为对宪法稳定性的第一次严重考验。第三阶段:2004年,宪法真正第一次修改,原因是在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中,总理亚努科维奇获胜,开始了加强议会和削弱总统权力的宪法改革。为了避免橙色和蓝白两阵营势力冲突升级,总统库奇马提出条件,同意了第2222号宪法修正案,从2005年起乌克兰成为议会一总统制国家。2010年,乌总统亚努科维奇再次改变“游戏规则”,在其提议下,乌议会宣布废除2004年宪法改革,再次回到总统一议会制国家和1996年宪法。第四阶段:2012年在亚努科维奇提议下成立附属于总统的专门机构——制宪会议,旨在制定新的宪法草案。然而2014年乌政局再次动荡,总统被罢免,乌议会宣布重回2004年宪法。正如俄学者阿列克谢·托卡列夫所言:“重回2004年宪法也许暂时会停止冲突,但不可能根本解决冲突,从长远来看,很可能引起新的冲突。”

从第一部宪法制定起的18年间,乌克兰的宪法改革主要涉及总统和议会权力的再分配问题。乌共对宪法问题的主张是:国家首脑的活动应服从于保护国家、恢复和加强劳动人民政权。寡头将宪法视为儿戏。国家需要一部新的宪法形式的社会契约,它将恢复劳动人民政权,保障乌克兰人的公民、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乌共一直主张废除总统制,建立劳动人民政权。在这次总统竞选纲领中进一步表明,必须变总统一议会制政体为议会制政体,不设置总统职位。具体设计如下:建立独立的人民监督国家机构的部门,引入部长和各级人民代表审查机制,扩大议会监督职能;赋予区、地方、地方自治区域实权;根据公开的地方党团名单实行比例代表制选举委员会代表;取消代表和其他高官的议员豁免权和特权;通过新法律应经过全民公决,给人民一个真正的直接行使权力的机会;做出改变乌克兰宪法基本条款决定时应经乌克兰全体人民公决。

(三)关于新一轮总统选举

2014年3月25日乌共召开第四十七次特别代表大会,会议选举西蒙年科为党的总统候选人,随后乌共网站刊登了总统竞选纲领。纲领首先阐述了乌克兰目前面临的严重困境,乌共认为“今天,是乌克兰自独立以来,作为一个国家从未如此接近主权和领土的完全丧失”。纲领分四部分阐述了乌共的立场和施政理念:第一部分“恢复人民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乌共提出了避免国家再次分裂的替代性方案,以宪法保障统一为前提,分阶段过渡到联邦制国家,以及须采取的具体措施。第二部分“为了现代化复兴和国内经济的崛起”。乌共提出经济改革的具体措施——反危机方案,包括乌共一贯主张的对国家重要部门(主要是军工产业、冶金、电力)国有化改革,国家控制矿产和自然资源,加强出售农业用地立法,富人多交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护弱势群体,增加养老金、工资、医疗、教育投入等。第三部分“为了有效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乌共指出乌克兰外交政策的重点是保持与所有国家平等、互利关系,扩大永久盟友和合作伙伴的数量,反对乌加入任何军事政治集团特别是北约,因为它最终将导致国家主权的丧失。加入欧盟将摧毁乌经济,替代性措施是成为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要加强同飞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俄罗斯、印度、中国工作。第四部分“每个人都应坚信,国家保护每个人”。乌共一贯立场是乌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应存在种族主义和任何仇外现象。公民的思想自由、政治和宗教观点表达自由不应停在纸面,应严格执行。相信乌人民团结一致将摆脱寡头专政,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公正的人民国家。

面对乌克兰国内出现的禁止共产党活动和反共挑衅,乌共要求共产党员暂停行动,保持高度警惕。首先要保持党的组织和结构,共产党将继续秉承宪法和法律原则,捍卫劳动人民利益,保护国家利益,谋求国内和平、法治,尽一切努力恢复统一,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党在群众工作中应注意:澄清政变的原因和后果,揭露西欧国家和美国干涉乌克兰内政本质,客观阐述党的立场,揭露政变后建立的反人民的法西斯政权。乌共认为,即将到来的总统选举是对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严峻考验。自2014年以来,乌共吸纳党员2000余人,支持者达到20万,增加了储备力量。但在许多城市和地区(占全国40%以上),没有党的成员,特别是在文尼察州、伊万诺一弗兰科夫斯克州、基辅、利沃夫州、捷尔诺波尔州和赫梅利尼茨基州。党的竞选需要大量的组织工作,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项工作困难,但要捍卫我们的立场,让选民知道,只有共产党始终坚定地保护和捍卫他们的利益。

在5月26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乌共领导人西蒙年科宣布退出总统选举。西蒙年科指出,乌克兰当局对乌共及其支持者发动了宣传战,在中央和地方媒体对乌共进行严格的新闻审查,由于护法系统瘫痪,使他无法在乌克兰西部地区和乌共支持者聚集区开展竞选活动。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乌共今后如何进行斗争,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孙连庆]

猜你喜欢
共产党苏联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十谢共产党
共产党离我们远不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武装保护苏联
新摩登时代
省着点花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