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党内民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015-04-29 02:46樊欣
西伯利亚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列宁民主

樊欣

摘要:列宁党内民主理论是在同各种机会主义思潮和派别进行不调和的交锋中形成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和派别为列宁党内民主理论形成提供了反面素材,执政实践为列宁党内民主理论发展提供了鲜活内容和经验。

关键词:列宁;民主;布尔什维克党

中图分类号:D35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3-0086-04

恩格斯指出:“看来大国的任何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列宁党内民主理论是在同各种机会主义思潮和派别进行不调和的交锋中形成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和派别为列宁党内民主理论形成提供了反面素材,执政实践为列宁党内民主理论发展提供了鲜活内容和经验。

一、列宁党内民主理论的形成

(一)列宁在同俄国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斗争中推进党内民主思想的形成

1.列宁对民粹主义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和批判

民粹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空想农业社会主义,对俄国影响深远。民粹主义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90年代走向反动,在20世纪初没落下去。民粹主义者崇尚唯心史观,认为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认为通过村社就可以走向社会主义。他们否定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人民革命,信奉英雄创造历史,视人民群众为群氓。“合法马克思主义”是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思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俄国知识分子中。“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实则阉割马克思主义灵魂。他们否定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此两种思潮严重阻碍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障碍。列宁先写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阐明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党任务。1895年,列宁又撰写了《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马克思主义在资产阶级著作中的反映)》一文,既批判了民粹主义,也揭露了“合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要把分散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任务。

在1889年和1893年,列宁先后在萨马拉和彼得堡等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898年3月,俄国各地的“斗争协会”在明斯克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但一大并未真正建立起无产阶级政党,主要原因是党内思想混乱,没有制定出科学的纲领,没有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党的组织系统也未建立起来。

2.列宁对“经济派”的分析和批判

“经济派”也称“经济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一个机会主义派别,实质上是俄国的一种伯恩斯坦主义。“经济派”的基本特征是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和强调经济斗争,否认政治斗争、思想理论和反对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反对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他们不顾俄国的现实情况,大谈空谈“广泛民主制”。1899年列宁在《我们当前的任务》中提出:“必须成立统一的因而也是集中制的党”。1900年,列宁同普列汉诺夫等一起创办了《火星报》。1902年,列宁发表了《怎么办?》一书,全面系统批判“经济派”,其中论述了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论述了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建立以革命家组织为核心的严整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列宁具体分析了俄国的建党实践情况,指出党不具备实行广泛民主原则的条件。在沙皇专政制度下不顾实际,勉强实行选举制、报告制、全体表决制等广泛民主原则,只是一种空想。因此,列宁主张建立一个职业革命家组织。列宁在对“经济派”分析和批判的基础上,阐述了实行广泛民主的必要条件。

3.列宁对孟什维克的分析和批判

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围绕党纲和党章问题发生了争论。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列宁派占了多数,以马尔托夫为首的机会主义派占少数。从此以后,党内形成了长期对立的两派: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在党纲、党章及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形成了布尔什维克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雏形。

二大以后,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在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分子的支持下,开始肆无忌惮地分裂党。他们建立了名为“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国际同盟”的派别组织,恶毒攻击布尔什维克主义。他们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说成是“粗暴地硬性”“压制党员的意志和自由”,把党的纪律污蔑为“农奴制”。列宁于1904年5月发表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批判了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谬论,第一次系统阐明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列宁从“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和“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战斗司令部”这一根本性质和作用的角度出发,深刻论述了必须有统一的组织和纪律,必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部分服从整体的组织原则。列宁说,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必然使党分裂和丧失战斗力,并给投机分子造成可乘之机。列宁还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统一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列宁还深刻分析了孟什维克顽固坚持机会主义组织路线的思想根源,指出“组织问题上的尾巴主义是无政府个人主义者的心理的必然产物”。列宁在这一时期也不乏党内民主思想,如在他向第二次代表大会提交的《组织章程草案》中,在对孟什维克的分析和批判基础上,阐述了集中和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列宁认为,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简单地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

(二)列宁同国际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之间关于党内民主的争议

1.列宁对卢森堡的观点的分析和批判

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问题,卢森堡写出了著名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对列宁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和主张予以批判。尽管卢森堡在一定程度上赞成党的集中制,但在这种制度的集中程度、集中性质上,与列宁的思想有很大分歧。卢森堡从理论上阐释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制的实践根源所在:“社会民主党是在倾向于集中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的斗争必须在巨大的、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制国家的政治框框内进行,因此,社会民主党本质上是任何分散主义和民族联邦主义的坚决反对者。”从中可以看出,卢森堡也认为如果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成统一、完整的全国性大党,就必须要以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其后,卢森堡又提出了集中制可能产生的种种弊端,主要包括贯彻“无情的集中主义”、“极端的集中主义”将会导致的严重历史和政治后果,即这种集中制必定会使“中央委员会成了党的真正积极的核心,而其他一切组织只不过是它的执行工具而已”,这些论述表明了卢森堡对集中制推行的反对和批评态度。endprint

在卢森堡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发表之后,列宁对卢森堡的观点予以反驳。他强调:“卢森堡同志认为,我是在维护一种组织制度,而反对另外一种组织制度。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在这一整本书中,从第一页起到最后一页止,都在捍卫任何一种可能存在的党的组织的任何一种制度的基本原则。”列宁指出,应该通过党的章程的规定和效力来构建集中制,以此反对党内的机会主义和官僚主义。卢森堡则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章程只是一种决定党的纲领和政策的手段和工具,难以成为反对党内机会主义分子的武器。

在1922年,列宁处于病重时期,但还是写了《政治家的短评》一文,其中写道:“卢森堡始终是一只鹰,虽然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列宁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了卢森堡的五个错误,但没有把卢森堡反对集中制作为其错误之一。可见,卢森堡的批评并未影响列宁对这位思想家的尊重。从后来列宁实行的党内民主措施来看,他还是部分吸收了包括卢森堡在内的批评者的意见的。列宁认为其倡导的集中制是一种“民主的”集中制,这种民主集中制的本质就是多数人意志决定的党内组织制度,与沙俄政府的旧官僚集权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2.列宁对“左派”幼稚病的分析和批判

“左派”幼稚病实质上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对革命狂热的一种病症,西欧各国共产党人中普遍存在此病症。“左派”幼稚病认为阶级与政党、纪律和民主、群众和领袖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他们反对组织、主张取消政党,反对纪律、要求极端民主化,反对领导、要求打倒领袖。他们的革命情绪时而狂热时而低沉,理论严重脱离实践,严重破坏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20年春,列宁撰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对其进行了全面批判。布尔什维克党是在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左”往往举着马克思主义旗帜,比“右”更具迷惑性,列宁提醒人们要注意反“左”。俄共(布)最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原因。俄共(布)铁的纪律是依赖党员的自觉性、忠诚性、自我牺牲精神和革命气概来保证的,是依赖与人民群众的广泛联系来保证的,是依赖党的正确战略策略的领导来保证的。党内纪律是以自觉性为前提的,因此,党内纪律与党内民主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建立在思想统一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列宁详细阐述了政党、领袖、阶级和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群众是按照阶级划分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成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通过对“左派”幼稚病的分析和批判,深刻阐述了党内纪律与党内民主的辩证关系,政党、领袖、阶级和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执政时期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发展

列宁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党内民主理论的创立者。尽管列宁的执政时间只有六年多,但他对党内民主异常重视。党执政后,一方面为发扬党内民主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党的地位转换使党内民主建设面临着更加严峻考验,执政任务对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不同要求,执政环境的险峻要求要兼顾党内民主建设和党抗御风险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根据执政实践的要求,从十月革命到1918年末,列宁迅速建立起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建立健全党的领导组织体系。执政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是白卫分子公开叛乱,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各种力量伺机而动。这些活动旨在推翻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阶级斗争仍是主要矛盾。党的执政任务是保卫苏维埃政权。列宁指出:“在目前激烈的国内战争时代,共产党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列宁启用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对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战时要求加以改造。领导体制由民主集中制转变为极端集中制,工作方法由民主决策转变为战斗命令制。党内纪律转变为军事纪律。党的中央机关拥有高度权力,能够解散任一地方委员会以紧缩机关,能够任命调配领导干部;上级机关的一切决议下级机关绝对必须执行。与此同时,列宁亦关注民主问题,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俄共(布)第七、八、九次代表大会正常召开,民主讨论与决策一切重大问题,例如关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莫洛托夫说:“政治局的五人之中有三人每次都反列宁,而列宁必须同他们共事。”可见,在政治局内是实行高度民主的。俄共(布)八大、九大及党的代表会议,制定执政党的党纲和党章。新党章规定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俄共(布)八大通过了《关于组织问题》和《关于党和苏维埃的报刊》的决议。《关于组织问题》的决议围绕党内民主规定相关的组织问题,如实行工作报告制以反对官僚主义、中央委员会的内部机构、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在报刊上开辟《党的生活》栏、整顿周刊《中央通报》等问题。《关于党和苏维埃的报刊》的决议围绕党内民主规定报刊任务,规范报刊内容。“工人反对派”成立于第九次代表会议。他们认为党内权力过分集中,党对苏维埃和工会干涉过多,要求批评自由和推行工人民主。列宁肯定和吸纳了“工人反对派”的一些正确意见,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党的建设的当前任务》决议中,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反对官僚主义、调动党员及群众的积极性。具体措施有:实现党内平等、经常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吸收普通党员参加党内生活、改变检查委员会的性质并扩大其职权、广泛开展党内批评、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等内容。这一时期,虽然列宁在实践中强调党内集中,但在理论上也不乏对党内民主的论述。

(二)新经济政策时期

1920年底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党保卫了苏维埃政权,扫除了反叛力量、击退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党面临着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执政任务。列宁立即转移了党的工作中心,推行新经济政策;党内民主建设也迎来了春天。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遭到托洛茨基派、“工人反对派”和“民主集中派”的严重干扰。托洛茨基派反对扩大工人民主,主张用行政命令的方法“整刷”工会,要求把战时共产主义的螺丝钉拧紧一下,实现“工会国家化”、“工会军事化”。“工人反对派”在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上,主张没有限制、没有集中的“党内民主”,即无组织无纪律的极端民主化,要求派别和派别活动的自由,反对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民主集中派”主张党内派别集团活动自由,妄图破坏党的统一。列宁写了《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的错误》、《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党内危机》和《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草案初稿》等论著,深刻地反驳了各派的错误主张。列宁领导俄共(布)召开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关于监察委员会》等决议,明确规定“解散一切不论按何种政纲组成的集团”,“禁止任何派别活动”。发扬党内民主,实行“党内的工人民主制”。加强党内监察工作,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专门监察委员会。列宁领导俄共(布)召开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批准了《关于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组织问题的实际建议》、《关于监察委员会的任务和目的》、《监察委员会条例》、《中央检查委员会条例》等重要文件。《关于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了党政分工的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组织问题的实际建议》强调要善于同滥用、歪曲党内民主不良倾向作斗争。《关于监察委员会的任务和目的》、《监察委员会条例》、《中央检查委员会条例》对党内监察检查工作做了决定性规范。列宁的政治遗嘱意在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改革党政领导体制,反映在《日记摘录》、《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致代表大会的信》中。列宁提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措施有:第一,实行工人民主制;第二,建立党内监察机构;第三,扩大中央委员会人数;第四,建议把斯大林调离总书记职位等。

[责任编辑:孙连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列宁民主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中国式民主
斗鹅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列宁的后代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拉美有多少“列宁”?
纪念列宁
再说民主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