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视频的《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4-30 07:15杨怀德曹文梁
软件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微视频高职教育

杨怀德 曹文梁

摘要摘要:《无线组网技术》课程作为网络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涉及知识点多、不易被理解等特点,传统教学方法在《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视频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将当前盛行的微视频技术应用到《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视频“短、快、精”的特点,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教育;无线组网技术;微视频;课程教学改革

DOIDOI:10.11907/rjdk.143291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4016702

0引言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不再局限于某个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时间,而是希望构建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在此背景下,无线组网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亲睐。为适应社会对于无线网络技术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国内各院校纷纷开设了《无线组网技术》课程,但该课程知识点多,且不易被理解,因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并改进实验内容成为该课程教学的关键,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1]。

1《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职《无线组网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实验场所固定,学生实验受限。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很希望能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实验。但由于实验场所固定,这些学生最终不得不选择放弃,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

(2)实验资源贫乏。由于无线网络技术自身的特性,组建无线网络实验室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无线组网技术》课程,但缺少实验平台支撑。《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涉及的新技术多而复杂,且其中很多技术如射频资源管理、漫游管理等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抽象,如果不通过适当的实验辅助教学,学生很难建立起相应的概念,既不利于从技术层面整体把握无线网络,也不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2]。

(3)课程知识难以理解。《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涉及的学科有电子电路、计算机网络、信号处理技术等,只有具备了相应知识后才能较顺利地学习《无线组网技术》课程。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以上相关课程,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这些基本知识,进而影响到《无线组网技术》课程知识的学习。

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对引进新技术辅助《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有较强烈的意愿,绝大部分学生愿意教师引进微视频学习资源来辅助学习。并且,多数学生对微视频资源有所了解,具备进行微视频辅助教学的客观基础条件。

2《无线组网技术》课程中的微视频应用

2.1微视频定义

关于学术界对微视频的概念界定,采用较多的表述为:微视频是指个体通过手机、摄像机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至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秒至分钟左右,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记录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微视频是相较于传统的长视频而言的,主要区别在于:长视频时间较长,制作精良,以较为专业性的高清影视、综艺、纪录片等视频节目为主;而微视频的突出特点是短、小、精,一般制作简便、内容精炼、便于传输、方便定位,且时效性和针对性较强[3]。

2.2微视频对《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多以实践操作性内容为主,将微视频学习资源引入课堂,对教学可产生如下促进作用:

(1)促进教学模式改进。在操作练习型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种主要教学模式:一种是边讲边练,另一种是讲完再练。这两种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存在学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学生跟不上教师节奏、学生积极性受到挫伤等问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引入微视频教学资源,将难点和重点内容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将演示过程录制下来。利用微视频容量小、利于传输的特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机将微视频学习资源发送到学生端。这样使得学生在自主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查看微视频来学习操作步骤,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自觉性。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系统学习,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提倡终身学习的新环境下,自学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它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可持续学习的动力,并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的指标。将微视频引入到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前提下,再布置一些启发性的作业给学生去独立思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有很大帮助作用。

(3)提高教师教学热情。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指导,然而许多学生羞于向教师求助或者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引入微视频资源,可以将操作性内容制作成演示视频,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查看相关视频就可以解答自身疑问。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师身心愉悦且具有更好的工作状态,同时教师也有更多的空暇去思考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将所有教学微视频资源收集起来,可以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今后教学提供一定的资源储备。教师还可以通过当前流行的微博,将自己制作的微视频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满足学生课外学习和交流的需求。

(4)实现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一般釆取讲解和演练的教学方式,而引入微视频资源后,教师可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演示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将重难点内容反复消化,最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且,网上微视频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学生也可通过搜索网络微视频资源的形式进行学习。

2.3微视频在《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为将微视频的作用最大化,在《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采用“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与之相结合。“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称为“学教并重”教学模式[4]。该模式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也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56]。

微视频多应用于《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阶段。本文重点研究微视频资源在“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阶段的应用,通过对这一环节的探究来从整体上改善《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3.1基于微视频的《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主导-主体”模式的《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在该教学设计流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灵活选择教学分支,同时在两种教学分支中都可以使用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依据微视频内容“短、小、精”的特点,结合有关学习内容,确立视频的教学内容,完成微视频制作[7]。

2.3.2微视频在《无线组网技术》课程自主学习环节的应用

自主学习指教师在采用结构化备课的基础上,在传递所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教师的介入不可缺少,教师的介入可以指导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方向,还可提供适当鼓励和奖赏的指导性意见。具体实现步骤如图2所示。

3结语

本文将微视频引入高职《无线组网技术》课程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将微视频教学资源与“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相结合,探索了微视频资源在该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环节的应用。同时,将微视频资源上传到微博学习平台,以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将微视频资源应用于课前、课中及课后,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微视频与教学的结合是一个复杂课题,还有许多尚未涉及到的领域有待去研究,如微视频资源设计与开发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许华杰,胡小明,莫春兰.《无线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16):187187.

[2]王浩,武凌,王松涛,等.开放式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探索[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1):99101.

[3]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等.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4):2124.

[4]熊希明.构建 “学教并重” 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3):106108.

[5]张恩平,薛必翠.基于网络环境 “学教并重” 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6):4648.

[6]解文明,黄少敏.混合式学习在《 计算机网络应用》 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125127.

[7]郭杨杨.微视频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孙娟)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微视频高职教育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