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5-04-30 07:28段云涛等
软件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软件测试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段云涛等

摘要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目前部分院校转型的方向,软件测试课程也应随着院校转型作出相应调整。分析了软件测试行业现状与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测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内容、实践能力、师资环境、学生认知态度4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软件测试;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DOIDOI:10.11907/rjdk.15104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4018802

1软件测试行业及教学现状

1.1软件测试行业现状

软件测试指根据程序开发阶段的规格说明及程序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的一批测试用例(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结果的集合),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错误的过程[1]。早期的软件测试较为狭隘,测试相当于“调试”,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工作。直到1957年,软件测试才成为一种发现软件缺陷的活动[3]。如今,软件测试在软件发达国家(如美国)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业人员多。一个项目组中测试工程师人数远多于编码工程师,花在测试上的时间也比编码时间多;②软件测试理论研究多。每年发表大量的软件测试研究论文,引领软件测试理论研究潮流;③软件测试市场大。美国有专业的软件测试公司,制定软件测试标准与测试工具[4]。

1.2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测试教学现状

我国的测试技术起步较晚,无论在软件测试理论研究还是测试实践上,都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3]。主要体现在对软件产品化测试的技术研究较为缺乏,从业人员少,测试服务未形成足够规模,相关的教育培训滞后等[5]。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尚未开设软件测试相关课程,在已开设软件测试课程的院校,教学中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①授课内容浅,教学方式单一,忽视测试理论和相关基础的重要性[6];②一味依赖教材的理论内容,忽视软件测试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与行业要求严重脱节[7];③实践教学环境不完备,双师型师资力量匮乏[8];④学生对软件测试行业存在一定偏见,普遍比较看重开发,而轻视甚至歧视软件测试[9]。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件测试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内容、实践能力、师资环境、学生认知态度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

2软件测试课程教改方案和建议

2.1重视理论教学,把握深度和广度原则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避免走弯路,减少犯错。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不应忽视理论教学的基础性作用,需合理分布理论课时,使学生认识到软件测试理论的重要性。

能力培养是理论教学的核心。优秀软件测试人员不仅需发现已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具有分析、预测并发现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都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发现问题的能力取决于其知识深度,预测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决于其知识广度。因此,要根据难易程度合理把握不同章节的时间分配,并深入仔细地讲解重点章节。例如在讲授黑盒测试的因果图法、等价类划分法时,应在写测试用例的同时列举案例;又如在讲授白盒测试的分支覆盖时,应教会学生如何计算分支个数与编写用例,从而做到所有分支的覆盖测试。通过深入讲解理论,使学生不再简单地认为软件测试只是简单的“点击”等操作,而是一门对知识和逻辑要求很高的课程。

软件测试的理论和工具发展很快。因此,除了掌握相关理论,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拓展课程的广度,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做到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与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C语言等基础课程的if语句章节中,引入逻辑覆盖测试思想;在函数章节中,引入单元测试思想等。

2.2加强实践教学,把握市场需求原则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宗旨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时安排上,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建议理论和实践课时的比例为1∶1,而且实践课程的安排最好相对集中,如实践周、实践月等。在实践课中引入实际工程项目或虚拟实际项目,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测试计划制定、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与评估全过程。项目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分组测试”、“交叉测试”等多种形式。

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多参加软件测试技能竞赛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实践和协作能力,鼓励企业进入校园参与实践课程建设,支持学生到企业实习等。

2.3增加基础投入,把握模拟真实原则

建立一个完整的软件测评环境以及一支由高校教师和企业资深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共同组成的软件测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软件测试人才的基础。

模拟企业级的软件测试环境, 使用企业使用的软件测试工具对软件系统进行测试和分析,实现校园和企业人才的无缝对接。例如,目前业界软件测试市场主要使用WinRunner 和 QTP分别进行桌面系统和 Web 系统功能测试,使用 LoadRunner 进行性能测试。因此,学校的实验室软件测试环境也应搭建这样的软件平台。只有使用相关软件测试工具对系统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干预,才能达到提高软件系统质量的目标,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与企业级工程环境和流程接轨,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引导人,所以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和企业进行软件测试技能培训,或与一些具有资质的测评中心及企业合作,将企业模式引入教学,以培养一批具有实际测试经验和技能的专业教师团队,促进测评环境和测试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4转变职业偏见,把握培养兴趣原则

社会传统观念认为:“软件测试工作是一种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技术含量低”、“软件测试发展前景不如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工作薪资较低”等,这些观念通过学生、家长甚至教师的影响,使学生对现实中的软件测试工作缺乏兴趣,进而对软件测试课程不重视,毕业后不愿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正确引导,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其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针对性、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3结语

本文对软件测试行业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测试教学现状进行介绍,分析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测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内容、实践能力、师资环境、学生认知态度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有着较强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张友生.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黄恩博.软件测试学研究[J].福建电脑, 2012(12):5860.

[3]吴辉.软件测试及其发展展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6):1036.

[4]李静.浅析软件测试技术现状[J].光盘技术,2009(5):6.

[5]叶珊珊.浅析软件测试技术与测试管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83.

[6]雷雁,凌宝慧,王蓥.浅议研究型学习在软件测试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30):255.

[7]顿煜卿.软件测试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4): 228230.

[8]穆海伦,李万清.面向企业的高校软件测试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13): 3640.

[9]徐洪国.软件测试的现状和软件测试教学[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5):112.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黄健)

猜你喜欢
软件测试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EXCEL和VBA实现软件测试记录管理
关于软件测试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测试工程化模型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