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编程技能提升策略

2015-04-30 07:33卢道设等
软件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软件技术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卢道设等

摘要摘要:当前软件专业的职业教育水平较为低下,尤其体现在编程技能上。通过分析影响编程技能学习的因素,探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学生软件编程学习效果与技能水平。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软件技术;编程技能

DOIDOI:10.11907/rjdk.1431039

中图分类号:G4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40198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科技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急需大量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因而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然而,当前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软件技术职业教育水平普遍较为低下,尤其体现在编程技能上。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对影响编程技能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以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1编程技能学习现状

目前,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对新事物的使用与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软件产品的使用与体验上。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是从软件产品界面丰富的交互效果上得到心理满足,从而产生学习编程及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兴趣和愿望。然而,目前课堂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却给予学生一种错觉:编程只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软件的交互只是白字黑屏的单一效果呈现。从而,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大大降低,进而影响到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总体而言,影响编程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方面:

(1)硬件设施。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普遍较为落后,特别是民办职校为了节省资金,更是在硬件设备购置上不愿投入,尽可能不购买新设备,这对于软件专业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极为不利。

(2)教师知识与技能水平。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效果。不具实践经验的教师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或过于陈旧,或难以应用于实践,都不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能更好地根据未来社会岗位需求进行相关知识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态度及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针对所教学生的学习规律与态度,调整教学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当前,高职很多年轻教师习惯于运用针对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大多并不适用于高职学生,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有的教师会认真负责地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解答学生编程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最大帮助。

(4)课程体系设置。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比较错乱,不能体现时代发展需求及特点,也不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很多院校是在相互参考借鉴中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没有把握本院自身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特点做出相应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既要适应时代发展,更要真正地教给学生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工作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与学生群体的知识及能力水平要求,尽最大可能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

2措施建议

学校硬件设施落后、教师知识与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让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更好地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可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良性机制。在应对学生学习效果差的问题上,教师可从教学方法上着手改进,如项目式教学法[1]、情景教学法[2]、任务驱动教学法[3]、案例教学法等。教师要扩散思维,积极利用实验室当前可用设备建立相应的项目任务[4],并模拟公司项目开发[5]等。同时,也应合理进行顶层设计,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合理安排相关课程,让教师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此外,教师应把握新时代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析新问题,并采取相应解决策略。

(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从制定培养方案开始,在考虑各项课程关联性的基础上,把握学生兴趣点,兼顾教学难易度,分析各门课程在当前教学中所遇到的阻力,合理设置课程及其前置课程。如安排VB窗体设计课程为C语言编程课程的前置课程。VB窗体设计课程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掌握编程技能,而是让学生体验编程的乐趣,学生在体验了编程乐趣的基础上再深入学习编程技能就相对容易得多。

(2)丰富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法。当前,很多教师对待教学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不变”的是课程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变”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给教师带来便利,却不利于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提升。教师应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企业实践结合起来,丰富授课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掌握编程知识,提升编程技能。

(3)创设情境,积极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实验室已有设备积极进行项目开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前让学生接触并熟悉项目开发环境,引导他们思考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前期准备。项目选取应侧重身边的实例(如模仿app应用),目的在于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

(4)注重实训教学。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校企合作的企业单位以加强体验学习,让企业项目负责人针对现实案例给予相关指导,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下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学生今后就业奠定一定基础。

3结语

高职教育必须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虽然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阔,但当前效果却不甚理想。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应从多方面努力,尽力解决学校设施落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着力改变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技能、尤其是编程技能差的现状,以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黄向洪.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24):209210.

[2]马春雷.情景教学法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0):280289.

[3]张婷娟.高职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探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3133.

[4]卢道设,许灿,张志青,等.虚拟机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 2014,13(6): 165167.

[5]畅金龙,刘海鸥,雷鸣,等.模拟公司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商务, 2014(4):7273.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孙娟)

猜你喜欢
软件技术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