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课程影真式分段教学模式研究

2015-04-30 07:34黄珍刘涛
软件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软件测试教学模式

黄珍 刘涛

摘要摘要:软件测试类课程已经成为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但以往软件测试课程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受到忽视。针对该问题,探讨了面对高职学生的软件测试课程建设定位,提出了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法,采用“影真式”分段课程教学体系,并针对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关键词:软件测试;分段教学;影真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

DOIDOI:10.11907/rjdk.14398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4020002

0引言

在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软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对软件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有效手段[12]。但我国一些软件企业普遍存在“重开发、轻测试”的错误观念,国内软件测试人才极度匮乏。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软件质量的重视,软件测试也越来越被软件企业所重视,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目前,软件测试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①学历教育培养[3]。在大学计算机学院开设相应的软件测试相关专业和课程;②厂商培训培养[3]。Rational等测试工具厂商都提供相关测试产品培训业务,用于传授其自动化测试工具产品的使用,这类培训价格较为昂贵;③社会培训机构培养[4]。由社会培训机构开设专门软件测试培训班。软件测试类课程范围广,测试种类繁多,课程实践性强,如果没有实验、实训环节支持,单纯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讲解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课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测试对象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产品,实验与实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有较大难度,容易造成实验的随意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展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软件测试课程改革与实践,采用分段式教学,前半个学期,采取理论+实验的方式,教授软件测试理论和测试用例编写技术及方法;后半个学期,采取“学做一体”的授课方式,选取现今流行的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实施“采用行业企业标准、使用案例教学、按照实际生产工作流程以及考核评价方法和标准组织教学”模式的影真式培养模式,从而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1渐进分段式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模式

软件测试工程师(Software Testing Engineer)[56]指理解产品的功能要求,并对其进行测试,检查软件有无错误(Bug),决定软件是否具有稳定性(Robustness),撰写相应测试规范和测试用例的专门工作人员。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①使用各种测试技术和方法来测试以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②将发现的缺陷编写成正式的缺陷报告,提交给开发人员进行缺陷的确认和修复;③测试完成后,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结果来分析软件质量,并给出一个软件是否可以发布或提交用户使用的结论;④设计测试用例,形成测试用例报告,设计测试用例是保证测试质量的核心工作;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或提高测试水平,测试工作需引进自动化测试工具,测试人员需要学会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编写测试脚本,并进行性能测试等。

高职高专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7]。针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职责,将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目标定位为:会设计测试用例,并学会一种流行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测试用例的编写需使用枯燥的理论方法,学生对此学习兴趣不高,且自动化测试工具本身较难以掌握。鉴于此,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分段式教学模式[89]课程体系安排如下:

(1)1阶段1步。能力目标:掌握系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能根据系统功能进行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编写规范的测试用例;学会使用测试用例管理工具进行测试用例管理。

(2)1阶段2步。能力目标:能根据源代码进行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编写规范的测试用例;学会使用测试用例管理工具进行测试用例管理。

(3)2阶段1步。能力目标:自动化测试工具使用,主要要求掌握性能测试工具的使用,即LoadRunner[1011]要求:掌握性能测试工具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能读懂一般脚本程序;能编写简单的测试计划。

(4)2阶段2步。能力目标:能设计简单系统性能和压力测试方案(场景),并结合测试工具完成压力测试工作;能根据性能测试结果找出系统性能瓶颈所在。

将整个教学模式分为4个等级,其中level 1和level 2同属于第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即设计好测试用例;level 3和level 4[13]同属于第二阶段的教学任务,即学会一种自动化测试工具。本文选取目前非常流行的性能测试工具之一——负载测试工具LoadRunner。

2实践优先的影真式教学模式

学生方面,由于软件测试理论性较强,所涉及到的知识体系庞大,且学生对软件测试认识不够,因而在校生普遍对此兴趣不大;学校方面,由于教学实训条件及工具软件方面存在不足,加上没有开设与之配套的课程设计与实习,导致学生缺乏对企业实践项目的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采用一个完整的成熟项目——新闻发布管理系统贯穿于整个教学周期。特别是在第二阶段,即后半学期,根据软件测试岗位实践性强的特点[14],将软件测试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以性能测试为重点,以性能测试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从性能测试流程(行为模拟-监控-分析)[15]着手,完全按照测试工作需求,将知识点分散到各任务中,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测试流程中,着眼于动态行动体系和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采用“影真式”培养模式,“影”即选取软件测试的典型案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学习测试新闻发布管理系统,掌握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及测试用例的编写技术与方法,并使用LoadRunner对新闻发布管理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真”即在学习过程中,完全按照软件测试工作流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为学生今后尽快适应测试岗位提供保障。

该模式将课程对应的职业角色设计为软件测试员或测试工程师,紧密结合软件测试工作流程,通过目标案例凸显课程教学“做什么”的导向,以“活动课堂”的形式全面展现软件测试员或测试工程师的影子教学,从而达到“影真式”人才培养的目标。

3结语

通过分析软件测试岗位工作任务,以提高软件测试能力、培养学生软件测试职业素质。在整个庞大的测试体系知识结构中,鉴于授课时间有限,重点选取测试用例编写和LoadRunner负载测试自动化工具使用这两大块作为授课内容,实施“采用行业企业标准、使用案例教学、按照实际生产工作流程以及考核评价方法和标准组织教学”模式的“影真式”培养模式,采用实践优先原则,划分目标等级。根据授课内容选取软件测试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掌握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及测试工具的使用,为今后尽快适应测试岗位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于艳华,王素华.软件测试项目实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美]PAUL C JORGENSEN.软件测试[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胡宏银.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12):24.

[4]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2):1011.

[5][美]RON PATTON.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美]ROBERT CULBERTSON,CHRIS BROWN,GARY COBB.快速测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钟元生.软件测试实践教学特色的构建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6265.

[8]程宝雷.基于Rational 的软件测试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3032.

[9]徐芳,戴坚锋.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6):6566.

[10]施迎.捉虫记——大容量Web应用性能测试与LoadRunner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1]陈霁,牛霜霞,龚永鑫.性能测试进阶指南——LoadRunner实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2]贺平.软件测试课程开发[J].计算机教育,2006(12):5356.

[13]苟英.软件测试专业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探索[J].科技博览,2010(3): 170170.

[14]匡青,朱宜炳.高职院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3):237238

[15]温艳冬,石冬凌.软件测试课程三级项目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2):7779.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孙娟)

猜你喜欢
软件测试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EXCEL和VBA实现软件测试记录管理
关于软件测试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智能电能表软件测试技术概述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