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移民遭遇“枪文化”

2015-05-02 01:38本刊编辑部
海外星云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华埠合法枪支

美国华人移民遭遇“枪文化”

枪支在美国被管得很严

美国俄勒冈州近期发生校园枪击案,造成10人死亡。奥巴马总统任内已发生15件血案,他呼吁修改枪支法;共和党总统参选人特朗普则鼓励师生带枪上学以求心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签署校园禁枪令,得克萨斯州却将允许大学合法携枪,拥枪禁枪争议再起。美国人口只占全球5%,却拥有世界逾四成民间枪支。来自禁枪社会的华人移民,如何适应这种“枪文化”?

美国有独特的枪文化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华埠治安败坏,抢案频传,民众成立射击技术研究会希望能合法拥枪,一直延续至今。四十多年来,该会已演变成枪友聚会的社团,定期举办射击比赛、打猎活动和讲座。该协会会员目前约300人,除了居民商家,许多是辅警、退伍军人,共同兴趣是玩枪。

只想买一个保障

32岁的黄先生目前是货车司机,过去因工作夜归曾两度在街头被抢,住处还曾遭入室偷窃。他曾经与歹徒面对面,报警后指认嫌犯,但至今未破案;他担心对方寻仇,虽然搬过家,仍觉得家里有枪较安心。两年前,他通过枪店协助申请手枪执照,申请时要交三封朋友推荐信和雇主证明。申请枪支执照不需精神医生诊断证明,但必须与警员面谈。气氛很轻松,他只说了被抢的经历,不满坏人有枪、好人没枪,警察就同意了。之后每三年更新一次,换工作也需通知警方,方便他们找人。申请时需背景调查,获得执照30天内必须买枪,可以延期30天,否则会被取消。若是因为酒驾、家暴被控罪需出庭,他也需通知警方,枪支会被扣押,定罪后取消执照。他认为这个规定合理,因明知可能伤人,酒驾与违法用枪很像。

申请时,家人要签同意书,如果有一人反对,就不发执照。妻子当时没有反对,但也不支持,要求他必须锁好。孩子三岁,他除上双道锁,也不让孩子知道家中有枪,担心他好奇偷拿。他表示,将来不会告诉孩子枪是不好的东西,会说“你可以拥有,但如果伤人必须承担后果”。

试看各种型号枪支

枪是私人秘密

50多岁的李先生17岁自香港来美,当时华埠治安不佳,帮派多。社区流行申请手枪执照,当时他认为有枪就有安全感,刚满21岁合法年龄他便拿到执照。年轻时从事机械相关工作,他喜欢枪的结构与金属感,拿着枪觉得兴奋,但也才发觉有了枪必须更守法,否则执照会被取消。申请执照时,连有停车罚单未付、离婚积欠赡养费、违反法官命令的行为都不行。他支持这种作法。有朋友问如何买枪,他总建议先申请执照。

华人枪友在交流

警察局知道辖区内哪些人有枪牌。如果枪不超过五把,警察不会来检查,因为超过五把必须锁在保险箱里,不像一般锁在盒子里也行。家中有枪的人一般尽量低调,连邻居都不知道,担心引来窃贼偷枪。子女16岁前,也不知家里有枪。

美国全国步枪协会

过去可以跨州邮购子弹,但现在纽约已禁止。在外州买子弹,不需执照,店员观察顾客精神状态,决定是否卖。他也喜欢到外州靶场射击,因为纽约执照在外州无用,如果要跨州携带枪,必须先通知当地警方,因不愿麻烦,他一般到当地租枪射击。

不用时必须拆开锁好

有枪并不丢脸

梁达权是美国纽约华埠射击技术研究会枪械教练。他经营靶场、枪支买卖,连同个人收藏一起店内有约400把枪。他曾担任配枪执法人员10年,有各种认证,也是射击高手。

担任枪支教练多年,他说许多华人认为申请执照太难而不愿尝试,担心没有足够理由会被拒绝,他强调这是人权,惟一需要的理由是想参与射击运动、保护家人。按联邦法规,没有适当的执照,不可跨州持枪,但许多州不承认彼此执照。因为担心外州旅客带来的枪无法列管。1994年,他多数的长枪都被市府要求缴回,因被认定是攻击武器,他只有转卖至上州。他相信政府,但目前枪支管制一再失败。警察很难在案发时正好在现场,如果受害者有枪,可以扭转劣势。他了解华人因母国禁止私枪而排斥枪,有了枪也不好意思让人知道,担心引来异样眼光。但是在是美国,只要守法,可以合法拥有枪支,没有什么好隐藏、丢脸的。

(摘自美国《世界日报》)(编辑/唐馨)

猜你喜欢
华埠合法枪支
西班牙推动废除合法卖淫
巴西成为全球因枪支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枪支共享”
澳大利亚民众上缴逾5.7万支非法持有枪支
报告
谨防“合法”干预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