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编制中的质量调整问题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视角

2015-05-04 09:35顾海兵段琪斐
学习与探索 2015年8期
关键词:成本法部件调整

顾海兵,段琪斐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CPI编制中的质量调整问题研究
——基于国际比较视角

顾海兵,段琪斐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在消费者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中, 质量调整是一个关系指数质量高低的重要问题。 为了增强CPI的科学性, 各国都非常重视对CPI进行质量调整, 美日德三国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质量调整方法, 而中国的CPI统计没有进行正规质量调整。 为了提高CPI数据的质量, 使其更真实地反映消费者所面临的市场情况, 更客观地反映价格的变化, 建议中国在编制CPI时考虑引入质量调整方法对商品进行必要的质量调整。

CPI编制;质量调整;国际比较;特征价格法;生产成本法;部件价格法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数,可用来分析价格总水平的变化以及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也被用做经济形势监测与预警的先行指标。用途的多样性决定了CPI的重要性,不断提高CPI数据的质量是世界各国统计部门的追求。

为了编制CPI,需要选择消费品的“固定篮子”,对篮子中相对固定的商品采集价格,编制基层指数和全国的高层指数。在编制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CPI指数的“固定篮子”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不同时期选择的代表品要求质量不变,使价格的变化是“纯价格”变化。但是,市场经济中产品的更新速度是有目共睹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产品不断涌现,旧产品逐渐淘汰;二是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虽然在品名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质量却在不断改进与提高。而新产品的出现与产品质量的提高必然带来价格的变化。因此,价格变化需要从质量变化的角度来细致地考虑,防止CPI高估或者低估了物价变化的幅度。目前,中国的CPI统计没有进行正规质量调整,故通过对比学习其他国家质量调整的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消费者价格指数手册:理论与实践》*国际劳工组织等6家权威机构在2004年修订出版。这一编制CPI的国际标准提供的质量调整方法,结合全球四大经济体中的美日德三国的经验来讨论质量调整。

一、基础的质量调整方法

如前所述,市场经济中消费品的不断变化将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在代表规格品没有修订时期,发生了产品的替代,原来的规格品虽然品名没有变化但是质量提高了,由于存在“同质可比”的要求,不能直接将品名一致但质量不同的商品进行价格对比;二是在修订代表规格品时期,替换的新的消费品在前一期中没有采集价格,因此也不能实现同一商品的两期价格比较。由于存在这两个关乎CPI数据质量的问题,因此需要引入质量调整的方法。上述两个问题看起来不同,实质上解决的方式是相同的,那就是要通过质量调整方法来模拟出缺失消费品的价格,使计入CPI的价格变化是“纯价格”变化的数据。

下页表1为美日德中四国使用的质量调整方法,从所列情况可以看出,质量调整问题所涉及的方法有很多,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以及被调整商品的特征选取最合适的方式进行质量调整。

表1 美日德中四国质量调整方法对比表

资料来源:根据各国统计部门网站及参考文献整理所得

美国早在1968年就利用特征价格法编制了房地产价格的指数。目前,美国利用此法对众多的电子产品、大学课本等替代性较大、更新速度较快的产品进行了质量变化调整。德国从2002年开始扩大了特征价格法的使用范围,但并不是所有商品都使用这种质量调整方法。日本在统计实践中也使用质量调整方法。而中国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国家统计局刚开始对极少数的商品尝试使用质量调整法来反映商品质量的变化,而更多时候是依靠价格采集员通过经验在收集价格时进行人工调整。

要在CPI的统计中考虑质量变化的因素,就要使用一些计算手段,利用历史数据在产品的质量与价格之间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以便利用这些数量关系对价格变化进行调整。在CPI统计实践中,其采用的质量调整方法经过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如表1中的特征价格法*即“Hedonic”法, Hedonic是希腊词,意思是“与快乐有关的”。这一方法的思想最早是Court在1939年提出的。Griliches(1961)最早将这一方法应用于编制汽车产业的价格指数。就是从生产成本法和部件价格法发展而来。正是由于特征价格法的框架涵盖了生产成本法和部件价格法,所以国际上推荐使用此法来进行质量调整。

所有的质量调整方法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一种商品是具有多方面的不同特征的,而这种商品的价格就是由这些不同的特征所共同决定,即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其质量特征的函数。当这些决定商品价格的特征发生变化时,商品的价格自然会发生变化。综合起来说,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由这种商品的市场供需所影响的价格,这部分价格是“纯价格变化”,是CPI中需要统计的;其二是由决定这种商品的特征的变化所引起的价格变化,这部分价格变化是CPI统计中需要剔除的。不同的质量调整方法的差别就在于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建立价格—质量间的数量关系。

首先来看生产成本法。生产成本法是通过新产品所增加特征的生产成本来调整旧产品的价格。生产成本法所需数据的来源是汽车制造商,制造商掌握着生产汽车的成本数据,只要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与其很好地沟通并建立长期的联系,这一部分数据就能采集到。其次,由于生产成本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此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制造商数量相对少、产品型号不经常更换的市场。一般质量调整倾向于选择部件价格法。顾名思义,部件价格法就是通过收集一个商品的核心部件的价格变化来对商品进行质量调整。在一个技术稳定的市场*在技术稳定的市场中,商品之间的质量变化不会特别大,方便进行部件价格的收集。中,商品的某些部件的价格是稳定的,这部分质量变化的部件价格在市场上可独立采集,因此数据来源可以不依赖于生产成本法要求的制造商。部件价格法与生产成本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对于有变化的质量特征价格的衡量,前者采用核心部件的市场价格,后者采用生产的成本。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两种方法的本质与异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汽车A(轮胎为米其林ENERGY,整车价格为10 000元)是在基期选择的代表品,而汽车B(轮胎为米其林PRIMACY,整车价格为10 500元)是在报告期选择的代表品。*假设除轮胎不同外,其他特征完全一致,例子中的数据均为假设值。两种同品牌的汽车因为轮胎的不同产生了质量特征变化,不能直接将采集到的价格变化计入CPI,必须进行质量调整。根据生产成本法,只要通过汽车制造商采集到不同轮胎的生产成本变化就能进行质量调整。假设米其林PRIMACY轮胎在生产成本上比米其林ENERGY轮胎贵200元,要满足同质可比的要求,那么汽车A的价格要调整为10 200元。此时的相对价格变化约为3%(10500/10200=1.029)。

而根据部件价格法,关注点在两种轮胎的市场价格。假设汽车A的米其林ENERGY轮胎市场价格为400元,汽车B的米其林PRIMACY轮胎市场价格为700元。此时可将汽车A的价格调整为10 300元,相对价格变化的加法形式约为2%(10500/10300=1.019)。或者采用乘法形式,增加特征的价格比率在报告期为300/10500=0.02857,则基期的价格调整为10000×1.02857=10285.7,且价格变化约为2%(10500/10285.7=1.0208)。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生产成本法还是部件价格法,不论是加法形式还是乘法形式,都只是对价格—质量的函数关系做了一个线性近似,因此商品的质量变化不能过大与过于频繁,变化的特征的数量不宜过多。故这两种方法在世界各国的统计实践中,目前更多是用于对汽车价格的质量调整,因为汽车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如电子制造业来说,不论技术上还是市场上都存在较大的稳定性。由于存在这样的限制,质量调整方法出现了一种更为广泛的框架——特征价格法。

二、特征价格质量调整法

如前文所述,正因为不论是生产成本法还是部件价格法都存在严格的使用限制,所以质量调整方法体系发展出了一种更广泛的分析框架,即运用特征价格法来进行系统的质量调整。

特征价格法是指通过建立价格与决定其价格的特征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商品价格与这些特征变量之间的估计式,以便统计工作者对价格进行质量上的调整。具体来讲,是通过特征回归方程计算出相应的系数或预计值,根据旧项目与替代项目之间的质量差异对价格进行显性调整[1]。特征价格法通过利用大量的价格—质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处理比生产成本法与部件价格法多的质量特征的变化。在实践中特征价格法有许多具体的计算方式,为了简要地说明问题,这里选择一种最为简单的形式:

(1)

其中,P代表商品的价格,Xn代表商品的特征向量,βn为这些特征所对应的特征价格或称为隐含价格向量。在实际操作中将收集到的一种商品关于上式中各变量的值,进行回归分析就可以得到(1)式的估计系数βn。

为了说明具体的调整过程,举一个用特征价格法调整最常见的个人电脑的例子。例如,在第一期,电脑A(处理速度为733兆赫兹,价格为1 000元),由于技术进步或者厂商生产调整等原因,在第二期时电脑A停产,市场上只有电脑B(处理速度为933兆赫兹,价格为2 000元)*为了简要地说明问题,本例中假设只有处理速度这一个特征不同。供出售,因此代表品被迫从电脑A变成了电脑B。CPI统计时要求商品具有“同质可比”,那么在收集到电脑B的价格后,就不能直接用来编制CPI,必须进行质量调整,也就是要使得计入CPI中的价格是剔除了质量变化因素的“纯价格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如果电脑B能够在前一期中有价格,那么两期采集到的价格就是同一商品的价格,这时价格变化就能直接用于编制CPI,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电脑A在前一期可采集到的价格以及质量特征的信息结合质量价格的回归分析结果模拟出电脑B在前一期的价格(这里只考虑电脑处理速度因素)。具体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采集电脑的价格与质量信息。由于使用回归分析的方式,样本的数量需足够大。为了保证样本量,在采用特征价格法进行质量调整时,数据的来源往往是扫描数据。*最简单的扫描数据就是商品结账时售货员扫描的条形码,条形码中包含着商品价格、质量信息。由于扫描数据是直接输入计算机的,数据量大且信息全面,并采集容易,只要统计部门连接商品销售部门的电脑,便可以下载到所有需要的原始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形成数据库,便可以进行第二步工作(本例中采集到的数据样本见文后表2)。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收集整理的价格与质量特征的数据,利用式(1)进行回归分析。此过程通过计算机运算完成。这一过程与通常所做的回归分析没有任何差异,回归分析的结果如下所示:

P=-658.436+3.261Х R-2=0.820

(2)

第三步,进行质量调整。根据回归结果可知,电脑处理速度每变化1兆赫兹,引起价格变化3.261元。在此例中,速度变化为200兆赫兹,那么价格变化为200×3.261=652.2元。故电脑A经过质量调整后的价格为1 652.3元,相对价格变化约为21%(2000/1652.3=1.21)。

从以上的特征质量调整方法的步骤可以看到,特征质量法的关键之处在于通过回归分析求出质量变化所引起的价格变化的程度,即求出式(2)中的斜率。因此,在质量特征变化较少且变化不频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生产成本法或部件价格法来简化求解或者采用专家意见调查法来进行质量调整。

所谓的专家意见调查法是指统计部门不直接对式(2)中的斜率进行计算,而是代之以对研究商品的专家的意见进行调查,进而通过分析综合得出这一斜率的数值。一般来说,专家通过常年在某一领域内的研究,对商品的质量与价格方面的知识要高于常人。这一过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发邮件或者信件,匿名询问专家关于式(2)中的斜率等于多少。例如,首先统计部门根据经验选择1、2、3、4、5这几个数值,通过邮件或信件发送给专家,在得到专家的反馈后(如专家选择了其中的3、4、5),将这一结果再次反馈给专家,让专家进一步在反馈的数值中选择,直到最后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值(如最后专家选择的斜率等于3)。然后,依据这一数值进行上述的第三步质量调整。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专家意见调查法是一种十分可取的质量调整方法,通过对专家意见的收集与处理,得出经验的调整方式,操作简单易行,完全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

结 论

市场经济中产品更新速度快,如电子产品的“摩尔定律”所述,每18个月电脑的性能就能翻一番。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CPI统计不进行正规质量调整是一大缺憾。美日德三国的CPI统计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质量调整方法,通过美日德中四国在质量调整方法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为了提高CPI数据的质量,以使其更真实地反映消费者所面临的市场情况,更客观地反映价格的变化,建议中国在编制CPI时考虑引入质量调整方法对商品进行必要的质量调整。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质量调整对数据的要求,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可以采用专家意见法来进行调整;其次,可以将电子产品、服装等产品进行系统的质量调整,因为这些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量很大,同时网站可以提供较为详细的关于质量特征的信息,如中关村在线上就有各种电子产品的价格及其质量信息;第三,对汽车这类技术比较稳定的产品实行生产成本法或部件价格法进行质量调整,远期可以通过建立扫描数据库来记录质量调整的商品品种和改进质量调整所需数据来源。

[1] 国际劳工组织,等.消费者价格指数手册: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351.

表2价格—质量特征数据表

单位:元;兆赫兹

数据来源:《消费者价格指数手册:理论与实践》,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24页

[责任编辑:房宏琳,曾 博]

2015-04-18

顾海兵(1959—),男,教授,从事宏观经济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段琪斐(1984—),男,博士研究生,从事宏观经济学、国家经济安全研究。

F014.31

A

1002-462X(2015)08-0096-04

猜你喜欢
成本法部件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加工中心若干典型失效部件缺陷的改进
奥迪e-tron纯电动汽车的高电压部件(下)
工位大调整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基于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环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