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增敏剂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2015-05-06 03:14赵晓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卵巢胰岛素综合征

赵晓兰

胰岛素增敏剂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

赵晓兰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9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对照组使用促性腺激素类药物进行诱发排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增加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卵和妊娠的情况,并比较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妊娠率及排卵率均要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 使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增敏剂,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改善总体治疗效果。同时, 胰岛素增敏剂在临床上罕见不良反应发生, 属于安全性较高的一类药物, 值得继续探索推广。

胰岛素增敏剂;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性激素类药物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一类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 主要特征表现为无排卵或者稀发排卵、多囊卵巢、胰岛素抵抗或者高雄性激素表现,严重者由于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持续无排卵引起)而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1]。目前,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诱导刺激排卵, 本院在此基础上, 增加了胰岛素增敏剂以辅助药物作用, 使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作者对此临床方法进行了对比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9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观察组年龄20~37周岁, 平均年龄在(28.0±13.4)岁,对照组年龄20~42周岁, 平均年龄(30.0±12.2)岁。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可影响卵巢功能的严重性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具体方法:患者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服用妈富隆避孕药, 1颗/d, 3周内连续服用,前2周同时服用戊酸雌二醇, 1片/d, 前1周同时服用药物枸橼酸氯米芬, 75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增加使用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片, 1片/d, 早餐前服用, 持续服药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卵和妊娠情况, 并且详细记录进行分析统计总体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卵巢大小、形状恢复至正常水平, 月经周期恢复为28~30 d;改善:卵巢大小、形状恢复至正常水平, 月经周期改善为变得具有规律性;无效:治疗后,卵巢的大小和形状仍然呈现多囊状态, 月经周期仍然表现为不规律。总有效率=(治愈+改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排卵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后排卵、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对比[n(%)]

表2 两组疗效情况比较[n(%), %]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一般认为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常、肾上腺功能紊乱、遗传、代谢等因素有关, 涉及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3]。在遗传上, 可能为一种伴X性染色体连锁遗传或者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 也不排除为基因突变所引起。

肾上腺功能紊乱方面, 包括青春期前肾上腺相关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 产生过多的雄激素在性腺外转化为雌酮, 雌酮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轴(HP轴)上GnRH-GnH的释放, 引起节律紊乱, 同时, 促黄体生成素与促卵泡生成素比值的升高, 继发引起卵巢雄激素生成增多导致高雄激素血症, 其在卵巢内引起被膜纤维化增厚, 从而抑制了卵泡发育, 造成卵巢囊性增大和慢性无排卵。

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 尤其是对致病因素的逐渐明确化,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已经从之前的手术治疗转为药物疗法, 首选药物为氯米芬, 后期随着临床上不断的探索, 目前多采用氯米芬联合其他促性激素类药物同时服用作为临床方案[4]。

近年, 临床上不断有报道, 胰岛素增敏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疗法具有增加疗效的作用。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噻唑烷二酮类和双胍类, 具体临床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 明显效果是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作用。关于其临床安全性, 有报道表明其用药简单, 副作用小[5]。

本研究结果表明, 辅助以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明显有效改善治疗的效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 在使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增敏剂,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改善总体治疗效果。同时, 胰岛素增敏剂在临床上罕见不良反应发生, 属于安全性较高的一类药物, 值得继续探索推广。

[1] 邢海燕.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及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的效果观察.山东大学, 2009.

[2] 李丹梅.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14): 105-106.

[3] 卢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促进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的观察.中国医疗前沿, 2011, 10(6): 46.

[4] 余亚信, 李学军, 严冰, 等.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1, 5(22): 6671-6679.

[5] 王玲.不同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吉林大学, 20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23

2015-02-05]

277723 兰陵县磨山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卵巢胰岛素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保养卵巢吃这些
Chandler综合征1例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考前综合征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