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清欢

2015-05-06 07:43黄晨晨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满庭芳浣溪沙林清玄

黄晨晨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去沧州口试回来后我感觉很累,大概是一年到头坐在屋子里没有经受奔波劳碌和颠沛流离。缩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享受丰盛的午餐,然后沉沉睡去。在家里的时候没有太多消遣,我翻箱倒柜去找可以聊以慰藉的东西,结果发现林清玄的散文集子。年代看上去很久了,里面都是泛黄的纸页,上面提及他年轻时喜欢东坡这首《浣溪沙》,却是到老了才懂得其中真味。我感觉亲切,才慢慢读下去。作为台湾最有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体。我一直记得小的时候学他的文章,他拼命和太阳赛跑,他以为去世的奶奶只是睡着了。想起来在十一二岁的年纪他就对生命与死亡有不同常人的敏感与理解。不过这本散文集里他讲的并不是人生真谛,而是关于生活,关于佛法经文一些远离尘世的理念。我一直是看书上的杂食动物,加上本来这些天一直在看《资治通鉴》,对于魏晋的玄学有太多的不解,看着林清玄的散文慢慢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宗教大抵总是通过人的精神与所感变成心灵的慰藉的吧,无论时代怎样变化轮转。

他虽然也有隐逸的情怀,但不同于陶潜的三径就荒,林和靖的梅妻鹤子,他是一种心灵上的栖居,蛰伏又绵长,但是一切又来自于对生命这个本源的反思,从山村野妇身上看见神佛的慈悲,从三生石的惊魂想起那遥远的属于中国旧有观念的前世今生。传统与礼教其实是深深刻进中国人的骨子里的。他人至老年发出对生命的悲叹与疑问,他遍寻名寺和那时已经名遍台湾的星云大师畅谈作为内心的开解。但我觉得这样的文化总是要有一个尺度的,这一步是内心的宁静,下一步或许就是迷信封建。站在现代的角度看历史的长河,我觉得只有苏轼才是绝妙无双的。个人觉得他的两篇《赤壁赋》的成就与境界要超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一个人被贬到苏州,世上便多了苏堤烟柳。元丰年间他在十里媚晴滩上看淡烟疏柳,有清煮的小菜下酒,他提笔写下人间清欢。那个时候他已经几经沉浮,人世的悲凉与心酸都一一浅酌,深爱的妻子、相惜的挚友都接连逝去。他抖落半生浮名,在夜市被醉酒之客撞到侮辱,自己却在写给朋友的信中用漂亮的字写下“自喜渐不为人知”。那个时候我是有些心疼的,有多少人一生也活不到这样落拓坦荡、澄澈透明的境界。但是其中的坎坷与曲折,又是多少人听闻便已垂泪的。

《老子》记载: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菜根谭》亦说: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放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每每念及这几句话,我总会想起同样生活在北宋的范仲淹的波澜平缓,宠辱不惊。每个人都有风华万丈的青春,就像苏轼步步锦衣的生活。那些流光溢彩会让他生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感慨,想起来,千年之前便有那浮夸聒噪的社会价值观了吧。

世人每多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就缺少一份风雅。我便是在这样的矛盾中纠葛牵拉,生出苦笑与自嘲。

我不知道自己是在多久之前就喜欢历史这门科目,那个时候想的最多的是匡世经纬,胸怀天下。但是慢慢地,慢慢地,才明白原来一切的辉煌与帝业终会失去,化为历史的灰末或者荒草丛生的坟茔。我们要珍惜的,正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所以,懂得担当,懂得经世,再懂得摆脱,懂得出世。于此,我已经不想再对任何人解释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历史作为专业。或许就如王国维所说的人生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也只走到这治学与人生的第一境界。希望于陌陌红尘处缓缓而行,但是那“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第三境界,确是要此情深重,才能生出的化境。“痴”之一字,只有至情之人才学得会。这两字“至情”,便是凡人所难达到的。就连王国维自己也留下绝响,难逃伤及筋骨心脾。“高城鼓动兰釭灺,睡也还醒,醉也还醒,忽听孤鸿三两声。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飘零,悲也飘零,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凄切,一如弘一法师死前写下的“悲欣交集”。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

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

一曲满庭芳。

——苏轼《满庭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满庭芳浣溪沙林清玄
浣溪沙
广州满庭芳香料有限公司
同心掬得满庭芳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除夕 一九五八年
林清玄:我30岁后才想明白的事
满庭芳 十九大(外三首)
浣溪沙·慈母心
同心掬得满庭芳